茵栀黄口服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法尼醇Ⅹ受体-成纤维生长因子15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方法

将18只C57BL/6J雌性小鼠分成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茵栀黄口服液组,每组6只。肝脏组织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回肠内容物胆汁酸组成,包括牛磺酸结合β鼠胆酸(TβMCA)、熊去氧胆酸(UDCA)和胆酸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法尼醇Ⅹ受体(FXR)、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和和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胆汁酸合成相关酶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族a成员1(CYP27a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b成员1(CYP7b1)、细胞色素P450家族7亚族a成员1(CYP7a1)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8亚族b成员1(CYP8b1)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

结果

茵栀黄口服液组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TBil、ALT和AST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47±0.07) mmol/L比(1.90±0.13) mmol/L、(2.57±0.17) mmol/L比(6.84±0.23) mmol/L、(0.88±0.22) mg/dL比(2.06±0.25) mg/dL、(28.43±3.16) U/L比(87.15±23.27) U/L、(147.40±8.47) U/L比(289.00±12.66)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15.19、4.31、2.50、9.58,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肝细胞脂肪变和气球样变评分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00±0.26)分比(2.33±0.33)分、(0.33±0.21)分比(1.17±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0、4.90,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拮抗型胆汁酸TβMCA和UDCA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4.95±0.68) nmol/g比(2.64±0.15) nmol/g、(7.86±1.84) nmol/g比(2.22±0.38) n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2.99,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内容物FXR激动型胆汁酸胆酸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4.69±0.46) nmol/g比(21.66±3.25) 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P<0.05)。茵栀黄口服液组回肠组织FXRFGF15 mRNA和蛋白质,以及肝组织FGFR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1.86±0.40比4.25±0.70、9.99±2.82比75.17±23.41、4.76±0.63比12.66±1.39、2.20±0.14比5.30±0.25、1.15±0.05比3.05±0.16、1.73±0.09比2.37±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2.76、4.87、10.90、10.96、2.94,P均<0.05)。茵栀黄口服液组胆汁酸合成替代途径中的CYP27a1和CYP7b1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分别为2.13±0.33比0.50±0.09和2.95±0.60比0.3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2、3.20,P均<0.05);但CYP8b1表达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2.38±0.41比8.63±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P<0.05)。

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胆汁酸组分抑制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脏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达到减轻NAFLD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卡铂耳蜗损伤模型,观察成年南美栗鼠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及其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密度,探讨内毛细胞损害程度与CAP振幅、阈值改变的关系。方法18只成年南美栗鼠经耳科学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分别接受1次和2次卡铂注射(76 mg/kg,腹腔注射,2次注射间隔1周)。B组和C组动物在卡铂注射
IBD与胰腺疾病之间存在关联,且易被忽视或混淆。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分析具体发病特点发现,多种胰腺疾病可能是IBD的肠外表现或由IBD药物诱发;明确此类疾病,需详细询问病史,细致完善相关检查;如明确为IBD药物相关性胰腺炎,应立即停药,且需按照诊治规范进行系统综合诊治。临床需关注IBD患者中胰腺疾病的发生。
IBD的肠外表现多种多样,可累及各个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亚临床型肺部损伤,表现为影像学或肺功能检测中偶然发现异常。虽然临床上有意义的IBD相关肺部疾病不常见,但伴有呼吸系统症状的IBD患者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故临床医师需高度警惕。IBD累及呼吸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IBD自身因素相关,亦可能与IBD治疗药物诱发相关,临床上较难区分,若患者停药后呼吸系统症状迅速缓解则提示多由药物诱导所
目的分析肠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肠结核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205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内镜和病理检查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205例肠结核患者中,男145例,女60例。年龄为14~85岁;合并肺结核189例(92.2%),其中痰抗酸染色阳性肺结核151例(79.9%)。126例患者行粪便抗酸染色,阳性83例(65.9
IBD是免疫相关的肠道慢性炎症,患者常需要接受长期的免疫抑制剂和(或)生物制剂以诱导和维持疾病缓解。IBD患者疾病过程中多个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临床上应关注IBD及其治疗过程中合并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诊治。现就IBD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关系、IBD合并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易感基因、临床特征和处理进行综述。
1例胃底黏膜下肿物、1例胃体小弯侧黏膜下肿物和2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内镜黏膜下固有肌层肿物挖除术,术中均出现穿孔。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腹内压升高,术中进行腹腔穿刺排气减压。4例患者均使用单钳道内镜联合尼龙绳、和谐夹对穿孔创面进行荷包缝合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痛,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此种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对内镜设备要求低,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的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36例IBD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和ELISA联合检测两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情况,统计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IBD患者中的感染率,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显示IBD患者较健康对照易发生艰难状芽孢杆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36)比0,χ2=4.545, P=0.033]。IBD患者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
目前全球H.pylori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IBD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不少学者认为H.pylori可能是IBD的潜在保护因素。但也有学者有不同的声音,即IBD是H.pylori感染的保护因素,他们认为可能与IBD相关遗传易感基因、氨基水杨酸和(或)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生素用药史、IBD相关胃黏膜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不利于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有关。因此,H.pylori与IBD之间的关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呈全球大流行趋势。COVID-1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除肺是主要受损靶器官外,肝脏亦是重要的受累器官之一。COVID-19合并肝功能异常可见于病程的各个阶段,需要重视肝脏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仔细甄别病因并进行精准管理,是降低COVID-19肝损伤发生率、病死率与缩短住院时间的关键。有必要进一步加强C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消化道症状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251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比例。将患者分为普通型(76例)、重型(65例)和危重型(110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和有无消化道症状的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