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大\更多的自由让给学生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语文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要想学好语文课,教师的讲课艺术、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形成创新的能力。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可见,阅读具有体验性特点。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内在的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二、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我们曾在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在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语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则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也要扎扎实实地推荐介绍管用有效的语文实践范例及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营造语文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语文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学生语文知识获得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2、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这样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有助于存在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教学。
  总之,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地引导、精心地组织,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大力提倡情趣教学,既为老师解决了学生不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氛围低沉的困惑,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而不需在课外花很大的精力来学习。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从而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质量,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现今,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及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全球环境在急剧地恶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面临着诸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严重的
期刊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在探究《不同蔬菜或水果中Vc的含量》时只是介绍说Vc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至于如何开展、材料用哪些、方法步骤怎样设置等等,都没有介绍。因此,本实验如何开展,实验如何进行都必须由实验教师设计完成。那么,对本实验如何开展才能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呢?下面就是我对该实验探究拟定的方法,并经过学生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效果不错。增设验证实验原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立刻认同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工作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重理论、重应用的自然学科。它独有的教材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块得天独厚的良好土壤,它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而就目前大多数学校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教材体系还是教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灌输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所以,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之中。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历史课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好像我们的历史课己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一下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过分追求“潮流”,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下面,我就历史课堂实践中的某些教
期刊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之一,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生命本质不断地被揭示。生物学科越来越凸现出其重大作用,而生物学科在各个学校往往不受重视,初中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凭兴趣。所以,要真正上好这门课,就必须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灌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期刊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后进生形成的根源复杂,而不良习气一旦形成,就不是能够轻易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探究病因    1、家庭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创设情境是历史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中,创设最佳的教学
期刊
近年来,物理中考中的函数图象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借用图象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规律,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还能起到文字描述和一般的计算起不到的作用。以图象形式出现的试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象中收集解题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图象题已逐渐成为各地中考命题的必考题。本文以各种中考图象试题为例逐一分析如下:  一、路程速度时
期刊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一物体所具有的足以克服地球和太阳引力束缚而飞离太阳系的速度。下面是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整理并总结出的第三宇宙速度的三种求法:  为求第三宇宙速度,不妨设想物体先克服地球引力束缚到达地球公转轨道,再克服太阳引力束缚飞离太阳系。先求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u,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由此得:u=  式中的MS、ME分别为太阳和地球的质量,RES公转轨道的半径,G为万有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