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写作训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44-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自由表达,减少对习作的种种束缚,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写作因素,把写作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真正贯彻新课标提出的“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的精神。
  一、 模仿写法,迁移内容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教科书中选编的文章文质兼美,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写作技巧都是借鉴的典范。例如我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同时了解到作者叶圣陶老先生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沿途所到的几处景点写得有详有略,但每一处景点都是抓住其特点来写。于是我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和结构进行游记的练习,在模仿与实践中掌握了游记的基本写法。此外《金色的蒲公英》一文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植物的范文。通过仿写可以让学生掌握从花朵形态、叶子、精神等方面来写植物的基本手法。如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外,还有哪些颜色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按着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下来,要写上变化快的词语。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类似这样的仿写随堂完成,操作简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可谓事半功倍。
  二、利用空白,加深感悟
  在我们的课文中,由于作者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运笔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让学生想象: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邱少云是怎样忍受着巨大痛苦做到纹丝不动的?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当作者写到朝鲜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文中省略了受伤至伤好的情节,可以让学生小练笔“大嫂倒在血泊中,后来怎样”通过联想补充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将相和》时,让学生补写廉颇负荆请罪时的神态、言行以及蔺相如的态度。这些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故学生容易接受。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延伸课文,放飞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此时此刻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例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提出一个问题:“面对这个小女孩,你们想说些什么话?”一位学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想让她跟我一起生活。”接着好多学生举起了手。同学们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接着我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练笔,同学们马上挥毫,写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爱,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如果鲁肃把诸葛亮的计划密报给周瑜,事情会怎样?”
  学生学习这类课文时,思维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面对意犹未尽的结尾,趁热打铁,及时促成学生由创作灵感到创作文本的及时实现,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写作不再是“挤牙膏”了。
  四、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让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如在教学完《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为文章续写结尾。其中有的同学这样写道“……在渔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劳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学写“桑娜为了使西蒙的两个孩子过得更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而自己的一个孩子却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学写“……在一次捕鱼时,渔夫打捞到一箱珠宝,变卖成钱,从此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是不可估测的,在他们清澈的童眸中装着许多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利用各种写作因素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我第一次独自放学回家,是在五年级的第二学期。因为学校离家远,城南到城北,需要走路加乘公交,前前后后近一个小时。爷爷不放心,一直来接我。那个春天,爷爷奶奶回老家去了。而我又长了一岁,从此一个人踏上了我的漫漫回家路。  第一次自己独自回家的经历我始终忘不了。  那天,没有阳光。多雨的春季,天总是暗沉沉的。我离开了长长的放学队伍,前往一千米外的公交车站坐车。往这儿走的同学,大多有家长的陪伴。我的心里有些
期刊
定西市地处甘肃中部,所辖6县一区都是国家扶持的重点贫困县和老少边穷县,全市300万人口,90%左右居住在农村,大部分农村处于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的山区和高寒阴湿的丘陵地带。在
在当今中国,铁路无疑是典型的垄断性行业。中国铁路长期具有的“高、大、半”特点,即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的特点至今仍然非常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
特邀审题、点评老师rn一级教师rn审 题 要 点 分 析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民风民俗.在保证文章流畅具体的基础上,能生动地突出它的特点自然是最重要的.那我们该
期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在中秋月下吟咏的词句。这中秋之月见证了多少年的历史啊!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中秋,是个有故事的节日。关于中秋节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
期刊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小凉山地区——马边彝族自治县。那里有着这样一个民族:人们能歌善舞,勤劳善良,热情似火。嘿,这就是我的民族——彝族。  这种热情首先表现在我们的民族服装上。我们彝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是各不相同。彝族女孩在15岁以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15岁时,有些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思是“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15岁以后,女子要穿黑、
期刊
清晨,朦胧中我发现自己正飘在半空中,怎么回事呢?对了,昨天新闻预告今天地球没引力,要求大家做好防护措施。我自言自语道:“没引力就没引力吧,没这才好玩呢!”  穿好银色防护衣,我迫不及待地想出去溜達。可没走几步,我便摔了个大跟头,看来这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还得适应一下啊。走出房门一看,我吓了一大跳,沙发、柜子、椅子、全都在空中大大咧咧地散步,没有一丝文雅。“砰……”啥声音?原来是电脑和桌子不小心发生了“
期刊
案件报道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很高的新闻价值,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一座法制新闻的富矿。案件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全国法院每天都在审理着形形色色的
浙江省龙游县小南海小学始建于1910年,现有24个教学班, 1076名学生.学校南依秀丽的衢江、东接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地处县郊,交通便利,环境清幽,是一所历史悠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