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电影”发展弊端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综艺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电影市场,赢得大众的关注和消费,又以同样的速度,在电影市场销声匿迹。从诞生到衰落,“综艺电影”在发展当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综艺电影”;发展弊端;现象
  作者简介:何青蔚(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哲学硕士,西安欧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综艺电影”作为一种现象级的电影,在短短几年经历了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2014年“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1》一飞冲天,创造出近7亿的票房奇迹;第二年《爸爸去哪儿2》与《奔跑吧,兄弟》持续发热分别以2.2億和4.3亿的票房成绩成为贺岁档的大赢家;2016年《极限挑战之皇家宝藏》却没有再现“综艺电影”的奇迹,仅以1.2亿的票房收官;2017由电视美食节目改编的电影《锋味江湖之决战食神》以及小品类综艺改编的同名电影《欢乐喜剧人》试图再度创造票房奇迹,但结果不尽人意。2018年电视综艺越发火热,但未再见到“综艺电影”上映。观众对于“综艺电影”热度呈现出疲软趋势,“综艺电影”似乎再无市场。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为何“综艺电影”呈现出明显的疲软趋势,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票房收入都在大幅度下滑。其中的原因还是要立足于社会的大环境,从受众和电影属性的角度入手,去探索原因。
  一、快餐文化——易被磨损得新鲜感
  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所谓的快餐文化,体现出一个“快”字。顾名思义就是像快餐一样,短期流行且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综艺电影”的产生,以其快餐式的制作手法和内容表现,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从电视综艺衍生出来的“综艺电影”,其生产是建立在电视综艺的基础上,当电视综艺一路走红时,制作公司便会趁热打铁推出同名“综艺电影”,以便借助电视综艺的话题度及关注度为“综艺电影”赢得观众。电影的制作周期相比于其他电影来说极其短暂。《爸爸去哪儿1》电影拍摄时间仅仅为五天,加上后期制作,短短数月,便出现在电影院。电影《奔跑吧,兄弟》,只拍摄了6天的,却在上映前3天狂卷2亿多元的票房。这种快餐式的制作手法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人们的观影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制作方的收入期待。
  “综艺电影”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出快的特征,多线索发展,不断切换镜头,丰富的情节,快节奏的叙事,源源不断地冲入观者的视野,让观者无暇去思考和追究任何一个画面的艺术性。当然由于“综艺电影”的纪实性特征,观者也无法找到过多的艺术表达。快速的内容灌输,使受众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感到享受与满足。
  但这类快餐电影易被接受同时也最易被磨损,人类的适应性反应一旦开始沉积并流传下来,受众的视听感知就会受到训练,不断积累有关影视艺术形式的经验,这种经验逐渐消解着观者的期待视野,观众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于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在观影前已经得以预知,这种预知磨损着影片的新鲜度和观众的兴趣,观者无法再像期待第一部电影那般,保持好奇心。
  二、电影艺术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博弈
  从时间上看,“综艺电影”的发展期并不长,到目前为止大约只有五年,生产数量也不多。相比于其他的电影,“综艺电影”更快的面临了自身发展的瓶颈期。除了从受众层面的外因来看,更多的还是要究内因,其核心原因源于其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严重失衡。
  电影既是精神产品,有其艺术属性;同时也是物质产品,通过销售渠道被大众所消费,因此,也具备商品属性。在“综艺电影”出现之前,人们对于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当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夜宴》等众多知名导演的作品同样面临过艺术性与娱乐性无法平衡的问题,但“综艺电影”所显现出绝对的商品属性才是抑制其发展的重要阻碍。
  “综艺电影”娱乐性的张扬致使电影原本的意义遭到忽视。在消费社会语境下,人们愈来愈注重视觉的消费,进而将关注点投入到电影当中的人物、道具、游戏模式等方面,忽视了电影的叙事手段和艺术价值,致使“综艺电影”被某些学者认为毫无内涵可言。“综艺电影”弱化了电影与观众的精神交流,从而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满足于简单的、直观的影像消费。视觉的享受短暂而有限,当观者走出电影院也就意味着对于此次“综艺电影”消费的终结,因此,“综艺电影”也只是现象级的消费。
  纵观整体“综艺电影”发展走向,尽管在高峰期电影人已经对“综艺电影”的未来产生忧虑,也做出相应的改变及尝试,却仍未见实效。但“综艺电影”的产生也确实为电影行业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多种传播媒介、艺术形式的互动交融,或许能在未来对电影产生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法宝.影视受众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40.
  [2]李佩菊、刘亚玉,中国综艺电影之类比研究[J].电影新作,2015(05).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由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经费资助,本文为2017年度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立项“《高级英语》课程改革”成果。  摘 要:本文以詹姆斯小说叙事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小说《赎罪》的叙事视角及整体结构对小说主题表达的影响,并探析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心灵救赎和成长之路。  关键词:《赎罪》;叙事视角;整体结构;小说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摘 要:谭恩美,华裔美国作家。她的代作品《喜福会》主要描述了移居美国的四个华人家庭中母女之间从隔阂,对抗到理解,和解的情感历程。本文将对《喜福会》中四对母女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中美文化碰撞,旨在促进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发展。  关键词:《喜福会》;中美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文化差异;儒家思想;高语境;低语境  作者简介:朱爱秋(1994-),女,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苏州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
“我是不是转得太快了?”我手上那银白的小家伙突然问我。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那我是不是要慢点?”它又继续好奇地问我。“虽然我很希望你能走慢点,因为……”我迟疑了片刻。“因为什么?”“因为青春年华。”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就三十出头,刚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年轻人。这不仅是他们新的开始,也是我又一次教学的新开始。说实话,我的经验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行业
她,朴素却不失高雅,卷卷的头发飘散着紫色的魅力,她就是我的“紫罗兰”老师。  “我姓罗,名兰,我最喜欢紫色了,从今天起,我将担任你们的数学老师。”她的自我介绍很简洁,却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留下了印记——她是喜欢紫色的罗兰老师。  我是因为罗兰老师而改变了,不仅仅是成绩,还有那一份自信。  那一次,她刚担任我们的数学老师只有几个月,学校组织了一场思维竞赛。当她公布成绩时,我丝毫不敢期待,自己怎么可能
青春,如同阳光折射出来的光芒,闪亮而耀眼;青春,也如同五彩斑斓的鲜花,点缀着每个人的生命。青春也是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能引起人们的遐想,美好而纯真……  但,有这么一个人,她的青春在哪?她的青春又是怎样的?  谢老师,是我小学六年级的老教师,可以说,在学校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刚一开学的时候,我们一进入教室,就看到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只有懂得感恩,懂得宽容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对于这句话
今晚的月色很美,如同绽放的白莲,透过月光,仿佛又看到了他的脸庞。  他是我的老师,初中三年,他教我们的语文。那时候的他,很年轻,大概20出头。我们这帮豆蔻年华的女孩子,仰慕他。  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教室里晨读,读朱自清的《春》。他站在讲台上听,嘴角始终带着淡淡的笑,鼓励我们要带着生命去朗诵。我们笑了,他说世上最美好的音乐是孩子的声音。  他的课讲得好,但凡他的课,我都会认真听。我的语文基础好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