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挫折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五岁以下的幼儿期”,“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五岁以前把他造成什么样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已意识到应当让孩子从小经受挫折,磨练意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人生时刻面临着挫折和挑战,挫折教育从幼儿抓起迫在眉睫,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地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自暴自弃、茫然失望还是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通过我的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要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要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
  一些幼儿过分依赖父母,惧怕陌生人,羞于启口。为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郊游时先自己示范给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去尝试问路,给孩子提供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又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少言寡语,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先让声音洪亮的同学回答问题,并鼓励那些胆小的同学踊跃发言。在类似这样的“困难”或“挫折”面前,孩子的心理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他们每个的人的缺点在逐步地改正,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会日益增强。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光靠幼儿教师的讲解,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做分组传球的游戏中,一些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不好,很容易将皮球从手中滑落。如果放在平时,有的孩子不愿去捡皮球回来。但是由于是“比赛”,有的孩子很快产生一种集体意识,马上跑去捡皮球回来,到指定地点后再进行传球。再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充当老鹰的同学虽然跑得气喘吁吁,仍然乐此不疲,克服了“懒惰”的缺点。部分充当小鸡的同学为了不被老鹰捉到,双手会紧紧地抓住前边同伴的衣襟,甚至跌倒也会马上爬起来,继续游戏。另外,我还适时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耐心,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力。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渐地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通过自身进行尝试,借助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友爱,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学生的教育者,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具有对学生无私的“爱”。  一、“爱”能增强班主任教育教学中角色的魅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期刊
摘 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的特殊功能,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爱严并举,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获得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 师爱 班主任工作
期刊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直接贯彻执行者,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必须讲究工作方法。  一、要了解班集体情况,研究学生个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了解班集体基本情况,研究学生的不同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的经验可谓是百花齐放。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逐步认识到,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进一步说,影响到学校的兴与衰,因而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现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抓好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也就是常规工作,建立好班委会,
期刊
摘 要:“和谐品德课堂”是指“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个体道德和社会性整体协调发展的一种课堂形态”。结合如今的品德课堂,如何运用授课艺术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进行品德课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和谐 和谐课堂 构建 思想品德课  社会重和谐,课堂重和谐,品德课堂的和谐更是重要。那么什么样的
期刊
误区一:把课堂的热闹当成“活”。  刚进行教改的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某教师在讲授《白兔和月亮》时,设计了“课本剧”这样的形式,那节课热闹非凡,学生光是道具就准备了不少,饭盆当做月亮,发卡上缠上硬纸当成兔子的两只耳朵,甚至连宿舍的饮水桶也提了上来,还用勺子敲击饭盆,有了音响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倒是调动起来了,但是热闹过去以后,再完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想要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像这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保障者。顺利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学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同时,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针对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复杂性。具体说来,它是针对全班个性不同、脾气各异的一个个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不同情境纷繁复杂的变化决定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方法不能整齐划一。在众多的方法中,
期刊
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一、调查摸底,组建小组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 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
期刊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教育水平高的家庭和地区,他们更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事实上,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包括学习、工作、生活质量等许多方面。目前,各级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都纷纷行动起来寻找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儿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各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有效地在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中发挥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