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接骨胶囊促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苏氏接骨胶囊(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行胫骨干开放骨折髓内钉固定造模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干预组(Sham组),1倍剂量组(Su-140组)和2倍剂量组(Su-280组),次日给予Su进行药物干预10 d后,取患肢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分析免疫组化,并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等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并计数骨痂内血管数。

结果

Su-140组、Su-280组骨痂的骨体积分数(Tb.BV/TV):(0.272±0.025、0.410±0.065)高于Sham组(0.215±0.026,P=0.037、0.001),且Su-280组明显高于Su-140组(P=0.001);Su-280组的骨小梁厚度(Tb.Th)[(0.087±0.016) mm]高于Sham组和Su-140组[(0.057±0.010)、(0.063±0.010) mm,P=0.001、0.006],Sham组和Su-1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Su-280组的骨小梁数量(Tb.N)[(3.948±0.472) 1/mm]高于Sham组[(3.138±0.263) 1/mm]和Su-140组[(3.430±0.301) 1/mm,P=0.001、0.019],Sham组和Su-1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VEGF、PDGF、CD31各因子mRNA水平表达量,Su-280组各因子相对表达量(1 335.852±208.668、5 599.593±315.075、1 683.905±420.355)均高于Sham组(931.667±101.872、5 085.952±151.719、1 186.030±241.147;P=0.001、0.011、0.014);Su-140组VEGF的表达量(1 122.848±125.963)高于Sham组(P=0.046),PDGF、CD31(5 198.763±395.535、1 277.982±223.717)同Sha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0.613);Su-280组各因子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u-140组(P=0.029、0.038、0.038);骨痂内血管数计数结果显示,Su-140组(41.251±3.862)高于Sham组(35.011±3.795)(P=0.041),Su-280组(43.833±2.317)高于Su-140组和Sha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01)。

结论

苏氏接骨胶囊在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促进了VEGF、PDGF、CD31各因子的分泌,从而促进骨痂内血管的大量增加及骨折的愈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根治术中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6个月~3岁择期在CPB下行TOF根治术的患儿38例,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使用Fore-sight(CASMED,美国)连续监测右侧额部区域rScO2。所有患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间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9例),在渐次减量的同时,对照组采用曲唑酮,观察组采用清热化痰法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1个疗程后观察修订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指数失眠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Zung氏焦虑评定量表积分、韦氏成人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入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3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18例;对照人群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入我院重症外科患者90例,其中脓毒症32例、普通感染58例,入科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ESM-1浓度;电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PCT、IL-6浓度;速率散色比浊法检测CRP浓度。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最佳起效时间和最低起效浓度,以及聚多卡醇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静脉壁所造成的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取直径为5~10 mm的曲张大隐静脉主干近心端。将静脉分割成长度为1 cm的静脉段。各静脉段分别放置于不同浓度的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中(0.5%、1.0%、3.0%),处理不同时间(1、10、30 s、1、5、10 min)。将对照组静脉段置于生理盐水中未做任何处理。最后将药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F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抑制裸鼠皮下结缔组织血管瘤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药物使用的最佳配方。方法血管瘤细胞注射法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分别使用无药物治疗、注射0.25、0.50、0.75 mg/cm3浓度的雷珠单抗、1 mg/cm3的平阳霉素、0.75 mg/cm3雷珠单抗+10 ng/cm3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0.75 mg/cm3雷珠单抗+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338在肺腺癌细胞株及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腺癌细胞株A549、115例肺腺癌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iR-338的表达。构建miR-338过表达肺癌细胞株,探讨miR-338在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中的功能。检测miR-338过表达肺癌细胞株中整合素β3的表达,研究miR-
目的观察线粒体靶向多肽SS-31对小鼠急性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预防组(S+IR组)、SS-31预防组(SS-31+IR组)、生理盐水治疗组(IR+S组)、SS-31治疗组(IR+SS-31组)。空白组小鼠仅麻醉处理,实验组小鼠进行左后肢缺血90 min以及再灌注8 h,预防组在缺血前30 min给药,治疗组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