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语言的存在感提升作文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这句话是说,人是以语言来展示和证实自己存在的。一个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即这个人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显现。健全的人格正是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语文是综合性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并运用于实践的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其他三个方面都是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言语经验得以实现的。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由“心”到“意”,再由“言”到“文”的创作过程,是将积极的内在思维转化为富于情感的外在文字的精神活动。因此,作文教学应设法唤醒学生的语言存在感,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参与到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不断地习得、积累、整合,从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其中,语言运用的前提是建构,语言建构又离不开运用,二者相辅相成。
  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人的生存能力,人的思维的直接现实表现为语言,间接现实体现在文字。作文,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书面语言的创建,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建,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对作文教学的本体性要求,也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打基础。
  子曰:“辞达而已矣。”这成了“千古文章之大法”。然而,同样是相思蚀骨,白居易说:“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李商隐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元稹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相思之辞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可见“辞达”的途径是多样的。语言的生命在于创新,高中生更应追求丰富而独特的表达方式。
  作文之美就在于写作者将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文章境界与文章节奏表现出来。文章的境界就是写作者的心灵空间感与人格高度感,文章的节奏则是写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力量感、运动感、时间感,二者互为交融,相互转换,从而唤醒语言的存在感,构筑自由生命的“栖居之所”。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言学习与运用过程中习得的对语言与文学形象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并使思维的广度不断拓宽,进一步发掘思维的深度,更要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品质。
  皮亚杰说:“写作才能思维。”语言的本质在于思维,作文的过程是从“意化”到“外化”的知行转变过程。古人特别讲究文章的“起、承、转、合”,也就是重视写作的思维操作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这种内部语言往往外化为书面语言,所以作文思维的核心应解决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思维能力。下面以立意为例,谈谈写作思维是如何炼成的。
  对于作文的立意,我们一般采用分析思维(分析原因、背景、功能等)使立意深刻,采用综合思维(超越性综合、自相似综合、它相似综合)来使立意典型化。但这还不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想使立意新颖奇特,则要变换思维的角度与时机。逆向思维就是从正面角度变换到反面角度,但它还只有一个选择空间;侧向思维(横向思维)以总体模式和问题要素之间关系为基础寻找问题的各种解决办法,有无数个创新思维的空间;辩证思维是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思考;立体思维则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起来思考”。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品味优秀的语言艺术而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与感悟,激发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习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
  蔡元培曾说:“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将美育比作神经系统,可见美育对整个教育的重大意义。美育使感性升华、使趣味高雅、使人格完善。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健康人格、改善人的生存质量、推动社会和文化健康地走向现代化的教育。
  个体在审美教育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具有直觉性、创造性、意象性等特点。在写作实践中,要促进学生的审美思维不断丰富与发展,就必须促进写作主体与各种客体接触,不断感知与适应丰富的客体,促进审美经验的生长。
  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审美对象,它通过词语的组合而获得表现力。写作本质上就是借着组合词语,向人们展现、敞开一切隐匿的存在与生命的奥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体验付诸文字,有理性演绎,有直觉参与,有情感选择,从而生成一部独特的个体生命史。所以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审美创造力,用个性化的语言去演绎独特的审美情感,提升人格修养。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根据时代需求,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各民族和地区的特色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文字承载了文化,又成为文化的组成者,所以作文教学的命脉就是语言文字构成的文化。先哲的文化经典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如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工匠精神、兵家的军事理论,都是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与文化心理养成的源泉。因此,作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大途径。
  写作文化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关于文学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时空情绪等写作规范的精神整体、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要在当代语境中去理解与思考其适应性,促其完成现代转型和提升。如儒家倡导的“忠”、“孝”、“义”未必还适应21世纪,学生写作时,就要赋予其时代血液,才能老树发新芽。
  此外,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东西方文化也各有差异,多元共存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各种文化的长处,更要反求诸己——通过了解外来文化,重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闪光点,推陈出新,以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完善人格修养。
  海德格尔说:“语言破碎处,无物存在。”语言是存在的家,作文教学要做的,就是在“立德树人”的精神引领下,唤醒学生的语言审美意识与文化自觉,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核心素養。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农业中小企业创业特点的分析,根据企业资源学派的观点指出了在创业过程中如何整合优势资源要素成为创业成功核心;厘清农业中小企业创业的要素资源;农村社会资本,管理
一、"外婆"与"姥姥"之争的根源1".姥姥"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前段时间,一则关于上海小学语文教材的新闻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被收入沪教版语文课本(试用版)的《打碗碗花》一文中,其原作中
近期,教育部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它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
江油李白文化资源在新时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这既是传承和保护李白文化需要,又是大力发展江油旅游业的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李白文化通过旅游载体实现文化软实
社区警务工作就是以社区的治安需求为导向来开展警务工作。警务室是存在于警方与社区的一种旨在共同发现和解决治安问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警务室与社区公众通过相互参与、双
观察丹参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加常规治疗组41例(丹参组),常规治疗组41例(对照组);观察其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脉搏
一、概念界定的必要性  辨析概念是议论文写作的起点。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学会对关键概念做出分析,解释、阐述某个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  核心提示:  1.对于核心名词等概念需要先界定,才能从论据中排除含混的成分。  2.概念界定或者定性分析是议论文说理的起点。  写作策略指导:  在写作过程中,就文章中的关键概念作深入细致的描述,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对概念作出精确的定位。  二、定性分析  所谓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肺炎型肺腺癌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10例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部正侧位显示10例肺野中外带模糊片状阴影,部分有低密度空泡影;7例大片肺叶实变阴影,边缘模糊,内部密度不均匀,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叶间裂多受累并向外膨隆,其中2例近端的叶段支气管见部分狭窄和管壁不规则; 3例见肺段以下小斑片阴影,呈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虽然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同为旅游市场的两大主体,但旅游消费者往往被忽视,并且在现实中他们也未处
说起语文教学工作,每一个语文老师无不感慨万千,要教好语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读。读得多了,读得深刻了,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自然就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