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大爱强党魂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28日,沈阳桃仙机场,一个身穿登山服的青年人正在和妻子、女儿亲吻告别。女儿稚嫩的小手不舍地摸着爸爸的脸颊,刚满一岁的她还不知道,她的父亲即将奔赴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地区,开展医疗支援工作。这位父亲就是辽宁省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的首位援藏医生、共产党员孙佳星。

舍弃小家为大家


  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在艺术作品中,西藏“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以及黝黑而淳朴的笑脸”,美丽而令人向往。但是,当“援藏”这两个字真真切切地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很多人最初的心情都忐忑而紧张。“援藏”,意味着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山越岭。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孙佳星更知道,高原可能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各种不适甚至疾病。
  在接到援藏任务后,盛京医院超声科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由产科组医生自愿报名,而最初援藏人员名单中并没有孙佳星的名字。其时,孙佳星刚刚完成了为期半年的下乡医疗任务,女儿尚在襁褓之中。然而,当他从同事口中了解了情况后,就向科室主动请缨。


孙佳星(左一)在给患者做超声检查

  消息传开,孙佳星的电话和微信朋友圈沸腾了:“佳星,孩子太小了,你有理由不去啊!”“佳星,你真的想好了吗?”“佳星,科室又没有指派你去,为什么要主动申请啊?”……亲朋好友表达关心的电话和信息络绎不绝。超声科主任也专门找孙佳星进行了面谈。西藏海拔高,长时间生活对身体有影响,而且孙佳星的父母身体不好,妻子也是医务工作者,平时工作非常忙,孩子才一岁多,他去援藏的话,妻子就要一个人带那么小的孩子……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孙佳星要面对和克服的。
  面对领导和亲友们询问的眼神、关切的话语,孙佳星没有丝毫退缩。在他看来,越是环境恶劣,越是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贡献他们的力量。这是一次神圣光荣的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勇敢面对,用掌握的医疗技术去服务、帮助那些有需要的藏民。
  命运总是喜欢挑战勇者。出发前一周,孙佳星视若性命的女儿得了川崎病住院了。女儿的病痛再次考验着孙佳星的决心。面对病床上女儿因高烧而干裂的双唇、发红的双眼,面对虽然没有把挽留的话说出来、却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妻子,谁的心里能没有丝毫的犹豫呢?可是,孙佳星心底却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那里更需要我。他坚定地踏上了援藏的征途。
  然而,之前再多的准备也难敌条件的恶劣。入藏第一天,孙佳星的血氧饱和度就非常低,心率更是达到140次/分,低氧和低压让他感到胸闷气短、头痛欲裂,大部分时间要靠吸氧来缓解。尽管如此,望着镜子里穿好白大褂准备出诊的自己,孙佳星还是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工作岗位。

情真业精众人赞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的北部,是西藏的北大门,也是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过10万人。由于牧区距离那曲地区人民医院路途遥远,很多百姓往往是患上非常严重的病症才来医院就诊。基于此,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中急重症患者较多。这部分患者往往病情危急,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要与时间赛跑,马虎不得。孙佳星刚到这里不久,就很快适应了紧急诊断的快节奏,常常是接到一个电话就立刻赶到医院,拎起超声仪器跑到医疗科室,为临床医生提供精确的診断信息,以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
  2017年11月的一个深夜,高原的夜晚格外寒冷,空气里的氧气含量很低,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让孙佳星从氧气匮乏的疲倦状态中瞬间高度紧张起来。电话里,一位儿科援藏医生快速介绍了大概情况:一个孩子需要鉴别诊断究竟是肺动脉高压还是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不同的诊断将对应不同的治疗方向和用药方法,需要超声科医生紧急支援。此刻,每一分每一秒对患儿来说都非常宝贵,孙佳星顾不上穿外套,迅速抓起沉重的超声仪器,迎着高原的小雪快速跑到了医院。本就缺氧,加之快速奔跑,孙佳星赶到医院后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坚持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儿科抢救室,反复查看超声显示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反复思考,超声画面和诊断要点在孙佳星的脑子里像电影片段一样不断重复地播放着,最终,依据孙佳星超声检查的准确结果,患儿被确诊为肺动脉压力轻度增高,而不是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确诊后,患儿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出院那天,患儿家长特意为孙佳星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藏族人民最深切的敬意。其他患者家属及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纷纷为这位来自远方的援藏小伙子点赞。
  孙佳星热爱医生这个职业,也深爱那曲这片土地,更深爱这里的每一名患者。满怀这样的挚爱和情感,孙佳星工作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服务。日常工作中,孙佳星十分注重对患者心理特点和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据此采取不同的、更容易被患者理解和接受的说话和诊断方式,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同事和患者的眼中,孙佳星是一位从来不怕苦、不叫累,始终用平和心态、全心全意完成工作任务的好医生。而在孙佳星看来,这一切都是一名医生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时刻响应组织的号召。

医者仁心为藏民


  援藏需要人力和物质上的支援,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深层次关怀。在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孙佳星不仅帮助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诊断病情复杂的患者,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超声诊断知识,向他们传授独到的超声诊断经验,还帮助他们建立起系统的超声诊断学科知识学习体系,做到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他希望在这里播撒下的学习种子能够生根发芽,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让那曲地区人民医院的超声诊断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刚到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工作时,据妇产科主任介绍,医院超声科日常诊疗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晚期孕胎儿生物测量值过于简单,诊断描述不够精准,难以满足临床和患者需求。而应用超声测量数值来评估胎儿的孕周和发育,是产科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对胎儿的诊断描述进行规范化和细致化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孙佳星决定对医院产科的超声诊断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组织超声科医生开展了2018年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以“产科超声诊断”为主题的首次业务学习。这次学习也标志着那曲地区人民医院超声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模式的正式开启。同时,孙佳星还抓紧一切时间协助医院超声科医生准备“三甲”医院资质检查的相关资料,下班后克服各种身体不适认真准备课件备课。由于准备充分,孙佳星每次组织的业务学习内容都非常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讲课期间,孙佳星必须不停地吸氧,讲课后的乏氧更是加重了孙佳星的胸闷气短和头疼不适,但看到大家都有收获,他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患者的需要、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孙佳星话音铿锵,掷地有声。为了援藏事业,离开熟悉的故乡,告别年幼的女儿,把对家人的“小爱”化作对西藏人民的“大爱”,像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青藏高原的先辈一样,孙佳星把盛京医院及超声科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到了西藏医疗一线,把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奉献给了西藏人民,让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融入了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他的梦想,就是荷一肩医者责任,守一方百姓安康。
其他文献
夏洪刚在维护设备  参加工作不满7年,就摸索总结出各种采油生产技术20余项,并在油田公司及国家级技能大赛中崭露锋芒,先后获得采油厂“大国工匠”“技能型人才”以及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他就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五区01#站采油工夏洪刚。  2011年7月,刚刚毕业的夏洪刚被分配到采油作业五区02#站。上班的第一天就碰上了队长和技术员对一口油井进行“会诊”,采油专业毕业的他站在一
期刊
33年坚守农业科研工作岗位,精心钻研樱桃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成长为被媒体誉为“中国樱桃产业一颗璀璨明珠”“大连樱桃产业‘护航人’”的樱桃专家,大连市农科院樱桃研究所所长潘凤荣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感,用辛勤的汗水、日复一日的劳动、科学严谨的实验、突出的科研成果,支撑起大连樱桃产业,使之大发展、快发展,让小小的樱桃成为支持数十万农户致富的大产业
期刊
2017年10月,我们召开全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座谈会以后,各地各单位抓住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利时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增收途径,完善工作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新进展。10个多月时间,全省新消除456个“空壳村”,使“空壳村”比例下降了14.1%;5万元以下薄弱村减少了416个,薄弱村比例下降了6.5%。  总结前段工作,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把发
期刊
如潮的掌声打破了会场的宁静。这掌声,是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对一位耄耋老人所作的题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伟大实践》报告发自内心的赞许。  这位老人叫李祖训,是辽宁省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军休干部。正如他所言,尽管退休了,但不能就此放下党员的职责、忘记军人的本色。从原武警辽宁总队第三支队政委岗位退休后,近30年来,李祖训在大中小学、机关、部队、社区义务作报告千余场,
期刊
记者:董书记,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沈阳建筑大学为什么会选留努尔麦麦提·吐尔孙做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  董玉宽: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把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教育政策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从工作实际看,到内地求学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和他们有着同样学习生活经历的少数民族老师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尤其是可以解决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问
期刊
颞下颌关节疾病特别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国外报道人群中50%~7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体征,20%~25%有主诉症状,国内报道有65%的人具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体征,较重和严重者占10.3%,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因包括咬合关系不良、关节负荷过重、创伤因素、炎症免疫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临床就诊率最多见于2
期刊
你是长征时因伤病牺牲的红军么  你是抗战时惨死在日寇枪口下的小八路么  你是为了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解放军么  你是为了祖国尊严在自卫反击战中  冲锋陷阵血洒疆场的勇士么  你是你是  戈壁大漠有你清晰的足音  白山黑水涌动着你生命的气息  长江黄河有你搏涛击浪的身影  长城内外到处盛开着你生命的花朵  为了神圣的信念你把生命的种子  埋在雪山草地  为了祖国的尊严在十四年抗战中  你收获了生
期刊
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核讹诈,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决定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广大科技工作者立志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甚至“献了青春獻子孙”,终于取得了惊天动地的辉煌成就,更铸就了自力更生的精神丰碑。  1978年的一个冬夜,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间破草屋里,18个农民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在一张契约上按下血红的指印,立志“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期刊
自从毛丰美干部学校建成,聆听毛丰美的故事、重走老书记创业之路、“干”字碑下重温入党誓词……成为每位来校培训学员的必修课,“干”字精神根植于无数党员干部心中,并撒播到城市、乡村、企业……  传承弘扬“干”字精神,毛丰美同志是最鲜活的教材,大梨树村民是最朴实的老师,大梨树村是最生动的课堂。  30多年前,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毛丰美带领大梨树人向荒山宣战,垒堤筑坝,开荒种树。时光荏苒,如今那片万亩果园
期刊
人物记事  他是省内高校第一位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从2016年入职以来,他以学校为平台,做服务少数民族学生的链条和纽带,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  身为一名在福利院长大的90后孤儿,凭借不懈的努力,他成功考入沈阳建筑大学,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儿童福利院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学校推荐的待遇优厚的就业岗位,毅然申请到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儿童福利院工作,而学校党委书记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