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骈散之争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与散文是先秦两汉文学的优势样式,以散文论,先秦有发达的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汉有双峰并峙的史传散文与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和史论。有着这样肥沃的散文土壤,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隋,直至初唐、盛唐,居然鲜有散文大家与经典作品问世,实属罕见。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的《古文观止》,是广受好评的古文选本。该书精选先秦至明末古文佳作二百二十二篇。其中东汉以后(自诸葛亮始)至韩愈之前,选文仅十四篇,且多是骈文或者辞赋,而中唐“古文运动”的主将韩愈一人入选即达二十四篇之多。
  这样的懸殊,源自旷日持久的骈散之争。
  骈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起初没有确定的名称,直到唐代才有人名其为“骈文”,或“骈俪文”。所谓“二马并驾日骈,夫妻成双为俪”。骈文句式多以四言或六言为主,后世也称“四六文”。
  骈文之勃兴,起于汉语一种特有的修辞格——对偶。
  对偶产生很早,先秦的诗文中就已经大量出现,汉赋中更是极为普遍。受汉赋影响,一些文人在创作散文时,从偶尔为之变为有意识地大量结撰对偶句,散文逐渐出现骈化迹象。奇偶相间,本是一种健康的审美追求,它所折射的,是文学审美功能与美悦功能的不断强化。但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的追求愈演愈烈,竟然误入歧途,发展到先秦两汉那种整散结合的健康句法边缘化,整饬却又呆板的对偶句一统天下,活泼灵动而又长短伸缩的散句从白天鹅沦落为丑小鸭——散文从燎原之势变为星星之火。
  除了争擅四言或六言的对偶之外,骈文作家还追求文辞的华艳,音韵的和谐与典故的富赡。这样的文学取向,对于作者的学识、才气等综合创作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创作优秀的骈文,需要作家具备高超的创作技巧与深厚的文学功力,平庸之辈,穷其终身,掉尽书袋,也很难有好的作品问世。
  骈文对于作家的要求,近乎苛刻到了限定其在梅花桩上曼舞的程度。即便如此,数百年间,成千上万的作家还是心甘情愿地带着枷锁跳舞。一些文人提出质疑或以创作相抵制,但在骈文的滚滚洪流面前,很快便遭吞没。
  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仿《尚书·周诰》体裁,作《昆弟诰》一篇,与骈文对抗,惜乎文词古奥,令人费解,面目可憎。
  北朝文人苏绰痛斥浮华之文风,草成《大诰》,作为文章的程式,无奈矫枉过正,不切实用。
  隋人李谔上书文帝,指斥骈文“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文帝于开皇四年下诏禁绝,并于当年九月将文表华艳的泗州刺史司马幼交付有司治罪,以敲山震虎,改变文风。滑稽的是,李谔的表文就是骈体。文帝死后,继任的杨广擅长艳词丽句,自以为文学才华远胜当世之士,文帝的诏令自然不再有效。
  进入唐代,傅奕、吕才、陈子昂、元结、独孤及、梁肃等人前赴后继,无奈理论上既无建树,创作上又乏善可陈。执古文之利剑,与骈文对决的历史重任,最终落到了韩愈的身上。
  韩愈在散文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两方面,都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骈文受赋的影响很深。赋的基本特征在于体物(描摹景物)写志(抒写情志)。文赋(中唐散文影响下出现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之前,体物有余而写志不足乃赋之通病,骈文亦莫能幸免。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不平则鸣”,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贬斥佛老,这使得韩文立论高远,文意丰赡。韩愈师法先秦两汉散文巨子,承续优秀的古文传统,对于骈文,予以扬弃。因而韩文体现出散句为主,整句为辅的特点,结句既富于灵动变化之妙,又显出整饬均衡之美,可谓骈散结合,相得益彰。韩愈力主创新,追求“词必已出”、“陈言务去”、“横空盘硬语”。遣词造句,既精选已有之词汇,务求表意贴切:又自铸伟词,以求面目鲜活——韩文给后世提供了相当一部分富于表现力的词汇。至于用典、用韵,韩愈以意遣词,绝不炫耀学问,因辞害意,合理地处理了创作中道与技的辩证关系。
  “古文运动”的成功并没有使骈文销声匿迹,骈、散分道扬镳后,后世仍有大量作家乐此不疲,且要求越来越严,但日薄西山,风光不再。清代一度出现过所谓的“骈文中兴”,产生了像汪中这样的名家与《哀盐船文》这样的力作,但凤毛麟角,难以为继。
  苏轼盛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光芒太过于耀眼,使得追随者在其光芒所形成的巨大阴影之中黯淡无光。韩愈追求“词必己出”,这样的创新精神,在韩门第子及其后继者的笔下。渐渐异化成为奇险怪诞、艰涩古拙的不良倾向。流弊所致,韩柳之后,欧阳修之前的数百年间,散文绿洲再度沙化。
其他文献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缠腰瘤”、“蜘蛛疮”等范畴。此症易突发于皮肤间,淡红且灼热刺痛掣痛,甚则渗液,难以忍受。部分病人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自2005年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署。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刘源张,管理学家.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内首建质量管理研究组以来,长期致力于管理科学,特别是质量管理研究、应用、培训和推广工作,开创了我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使之在全国企业中
谈到读书,不外乎两种类型:其一是娱乐、消遣型读书。这是百无聊懒之人所为,因为无聊。故找本书来消磨时光,至于学到什么,那是第二位乃至第N位的,对于书的要求也不高,什么颜色的都可.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试题中常见题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把它分为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联合短
为了提高广大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学习成绩,优化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精心培养小作家,我刊向全国中学生征集优秀作文和评奖活动。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外语类书刊资料的需求具有新的特点,采购外语类书刊资料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必须采取新的方法.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们结合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六西格玛管理的方法论.从这些案例中,大家可以了解到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生产以及管理活动中遇到的
妇女怀孕后,胎儿的营养完全由母亲从食物中获取。孕妇摄入的营养素除了维持自身机体代谢和消耗所需之外,还要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妇营养的缺乏,不但影响自身健康,也直
小说是从明清以后兴盛起来的一种文体,传统的小说都是凭借塑造人物形象、讲述带情节的故事和描写自然及社会环境来表达一定的主题并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也是常讲的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入选高中课本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这三要素进行分析。  一、从人物鉴赏思考中心  小说的人物鉴赏是一个由表及里,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最直接的办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