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与生态智慧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ua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知识是培养智慧的必要条件。但现代性知识阻碍人们追求智慧,所以,突破现代性知识框架的局限,建构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知识框架,是培养生态智慧的必要条件。
  生态哲学是吸取了生态学知识营养的新哲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是未来时代的时代精神。它将指引人们去追求生态智慧。生态哲学的要点如下:
  一、生机论自然观。与迄今为止仍占主导地位的物理主义自然观相对,生机论自然观不认为大自然只是物理实在的总和,而认为大自然是具有创造性的,是生生不息的,如普利高津所说的,“在大自然中可能性比实在性更加丰富。”
  二、谦逊理性主义知识论。科学不应以发现自然的终极定律为目标,而应该以确保人类安全和理解自然为目标。回顾现代科学进步的轨迹和科技应用的后果,我们既能看到它带来的知识爆炸、技术发明和生活便利,又能看到它所导致的毁灭人类和地球生物圈的可能的危险。试图沿着现代科技进步的方向前进而只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却回避它所带来的危险是幼稚的想法。谦逊理性主义力倡科技的生态学转向:由征服万物的科技转向保护地球、确保民生的科技,即放弃满足各类野心家之野心的研究项目(通常都耗资巨亿),而大力研发绿色科技、低碳科技、生态科技。谦逊理性主义也呼吁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仅有科技所提供的客观知识不足以培养智慧。理性并不局限于科技领域的实验和计算,也可体现为人文领域的切问近思,体现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体现为对德行和境界的追求,即体现为儒家所极为重视的修身。唯当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融合起来时,才能培养起大智慧。
  三、自然主义价值论。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教条,据此,事实与价值、科学与道德、科学与伦理学、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自然规律与社会规范是完全不同的;用自然科学或实证科学去为伦理规范辩护是无效的。这个教条既严重阻碍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也严重阻碍了现代伦理学研究。美国著名哲学家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其多部著作中对这一教条进行了系统反驳。美国著名生态哲学家克里考特(J. Baird Callicott )在对大地伦理和地球伦理的系统论证中则决然摒弃了这一教条,旗帜鲜明地捍卫了自然主义价值论。根据自然主义价值论,事实与价值是互相渗透的,科学技术是有其价值预设和价值导向的,伦理学是可以获得合理论证的,伦理学与实证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可以互相支持的,社会规范与自然规律是有内在关联的。克里考特所精心论证的地球伦理就体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伦理学的融合 。
  四、非人类中心主义道德观。现代道德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有道德资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道德关系,非人存在者没有道德资格,人与非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道德关系。当代生态哲学正着力阐述并论证非人类中心主义道德观。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存在者也有道德资格,人类对非人存在者应该担负道德责任。利奥波德首倡且为克里考特所精细论证的大地伦理则强调,人类有维护生态健康的道德责任 。
  五、辩证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过分凸显了个人的权利,而弱化甚至遮蔽了个人对社会和地球生物圈的责任。生态哲学不仅强调个人不可独立于社会,还强调人类不可独立于地球生物圈。每个人都生活在多层级的共同体中(如,家庭、工作单位、社区、社会和生态系统)。个人和共同体总处于互动关系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所属的共同体,利奥波德称其为“大地共同体” ,所以,每个人不仅对社会负有责任,对大地共同体也负有责任。在70亿人的人均生态足迹过大的今天,人人都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
  六、人文主义社会观(发展观)。迄今为止,人们认为发展的根本标志是物质财富的增长。但根据生态学,我们很容易明白,物质财富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当物质财富的增长达到极限时,只能谋求社会的综合发展。生态哲学主张以人文主义去界定发展,即不把物质财富增长看作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把由财富分配不公到财富分配公平也看作一种发展,把由严重社会冲突走向社会和谐也看作一种发展,把由社会道德败坏走向社会道德提升也看作一种发展,把由文化贫乏走向文化繁荣也看作一种发展。如此理解发展,我们才会明白,当物质财富增长达到极限时,社会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七、超越物质主义的价值观、生活观和幸福观。现代性的基石是独断理性主义,其要害则是物质主义价值观、生活观和幸福观。在物质主义的影响之下,多数人认为,人生的意义、价值和幸福就在创造财富、拥有财富、消费财富。现代社会似乎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但价值多元化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多种价值观背后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与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似乎也逐渐呈现价值多元化趋势。但有人认为,当下中国的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这种“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就是“以权钱为中心”的价值观 。说价值观高度统一不太确切,但说物质主义是今日中国的主导性价值观没错。这个主导性价值观既是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浸淫于物质主义,我们便因贪婪而不可能获得智慧,因无法割舍“大量消费”而不可能诚心地节能减排,从而不可能驱散雾霾,降低污染。
  现代性之所以阻碍了人类追求智慧,主要因为两点:一是其独断理性主义激起了人类的狂妄,使人类失去了应有的谦逊,狂妄的人们不可能有智慧。二是其物质主义激起了人类的贪婪,贪婪的人也不可能有智慧,佛教劝人戒贪、嗔、痴,戒贪第一,就因为贪婪的人不可能获得佛学的智慧。
  在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指引下,我们才可能获得生态智慧。那么什么是生态智慧?
  象伟宁教授说:生态智慧就是在那些经过时间考验、造福万代的生态工程和研究背后的生态理念、原理、策略以及方法,生态智慧对当代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普世性的指导意义。生态智慧是在生态学和生态哲学指引下而养成的判断能力、直觉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命境界(涵盖德行)。生态智慧与人的生命和实践“不可须臾离”。仅把生态学或生态哲学当做谋生或谋求功名利禄的手段,不意味着你具有生态智慧。仅能熟记生态学和生态哲学教科书的内容也不意味着你有生态智慧。仅当生态学和生态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内化为你的判断能力、直觉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命境界时,你才有生态智慧。
  生态智慧是正确的生活之道(a way of life),这种生活之道,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当越来越多的人有生态智慧且最有生态智慧的人们走向领导岗位时,生态文明建设就会水到渠成。
其他文献
我和王张应同生于一块土地,有幸与著名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同乡。所不同的是,张应曾在恨水先生曾经启蒙过的祠堂读书,恨水先生的堂弟张田野是他的启蒙老师。  张应说他的童年一直浸泡在祖母的泪水里。但他没有辜负祖母的期望,因为学习成绩优秀,他初中毕业就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要知道,那年头初中毕业上中专,是比考上大学还要难的事。  “不知是哪阵风,把绿色的种子撒在岩石上面;于是,岩石不再荒凉,它上面坐着一个春天
期刊
从几个月的禁渔期到开渔,相伴着祭海仪式的主题—保护海洋,感恩海洋的伟大意义。中国浙江的渔民又一次以势不可挡的方式奔赴了大海。9月16日,渔船从浙江象山石浦渔港浩浩荡荡出发,为期3个半月的东海伏季休渔结束,众多渔船劈波斩浪,开赴渔场。  美味美景  从宁波机场出来时,一个象山的司机师傅已经在接机处等候我了。他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一路向我一一介绍象山的旅游。    象山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
期刊
古人有言:“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对于作家与读者来说,时光的流逝却不能阻碍二者沟通。在故宫任职近一甲子的朱家溍先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经历和渊博的学识涵养,钩沉中国古代书画碑帖之风格流变,细数古代文物渊源与变迁,趣谈戏曲的传承与盛衰史,《故宫藏美》将其涉猎的众多领域汇聚于此,可谓古代艺术鉴赏权威之作。  宗白华先生有言:“在中国文化里,从最底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
期刊
中文翻译:《洛杉矶时报》  出刊时间:  2015年8月22日  网址:  http://www.latimes.com/  2015年8月20日,美国华盛顿州发生森林火灾,大火蔓延超过六万英亩,政府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华盛顿州州长办公室表示,已经有超过200间房屋被毁,12000个家庭受到威胁。来自华盛顿本州和美国其他州的救援队伍已经赶赴火灾现场参加救援。火灾已经造成3名消防员丧生,4人受伤。目
期刊
中国新文明的创造将走什么道路、展现怎样的文明?这既是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也是中国的现实问题。二十一世纪中国复兴的一个本质内涵是中华文明的复生(regeneration)。  中华文明的复生意味着构筑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超越西方中心论的世界观、非此即彼的方法论等,以独立、平等、自主的文明主体身份思考和行动。从世界观层面来说,培育新文明可以立足中国“天下”世界观理解天人关系,以“天下”胸怀和视野超越
期刊
中文翻译:《财富》  出刊时间:  2015年8月23日  http://www.forbes.com/  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中美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世界货币的所有权。中国8月的货币政策调整引起了全球市场的担心,同时也引起了美国对美元作为“全球货币之王”地位的担忧。人民币会威胁到美元的地位吗?《财富》杂志说短期内不会。尽管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结算,但是美元依然是中国对外经贸最主要的结算货币
期刊
竹楼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源于对自然的仿生,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森林。经过数代建造者的探索改良,逐渐演变成造型美观、居住舒适、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的人类居所。可以说,竹楼的演变过程,融汇了数代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是森林民族创造出的艺术奇葩,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现代文明的崛起,就像一场大火,烧掉了旧,生发了新。滚滚浓烟中,传统傣族村寨也未逃脱这场被焚毁的命运。新与旧的较量,爱与舍
期刊
“建设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坚定不移的行动。为了行动,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生态文明新时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为了弄清这一问题,需要正确理解“文明”一词的含意。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语境下,“文明”显然不是对个体人的言行举止的判断,而是对社会的判断。要认识或判断一个“社会”是属于什么文明,应该看这个社会的组织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在这三个方式背后起主导作用的主流价值观。  弄清楚“文明”的
期刊
我国的生活垃圾问题一直存在,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落后,是和西方相比较而言的。例如,德国从民间到政府、从技术到社会支撑体系、从基本的经济战略到具体的伦理规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再例如,日本对垃圾问题展开“精细化”研究,不仅有垃圾处理设施、工艺装备、具体技术和工程标准,以及检测和监测手段,预期工艺和设施的寿命周期评估、突发事件应急的技术和工程替代方案等硬件,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社会
期刊
生产力大爆炸的时代,营养物泛滥。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唯一的自然糖,蜂蜜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奢侈品。但是,各种光怪陆离的营销概念充斥、掺糖制假的丑闻频曝,纷乱的市场带给我们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奈和疑虑。我们刨根问底:生活的甜蜜都去哪了?  好的蜂蜜,是没有污染、完全成熟、饱含能量的大自然的恩物,比钻石更加稀有!  邂逅最好的蜂蜜,品尝人间最沁人心脾的甜蜜,《中国周刊》带你发现什么是甜蜜、天然和健康。  新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