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电视从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文章运用情境学习理论构建了基于情境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从电视节目编导实践的内容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组织实施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编导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导职业素质培养情境学习
  [作者简介]孙瑶(1978-),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文学院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影视编导。(吉林吉林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70-0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作为十分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电视媒介的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方面,还表现为电视从业人员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完善上。针对电视节目编导培养而言,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电视制作环境、能够立刻上岗的毕业生成为现实的教学重点。电视节目编导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乃至教学案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适应瞬息变化的影视产业市场。本文基于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相关学习理论及电视媒体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在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和创新,意在使学生在情境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艰深的理论,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视操作技能,培养成熟的编辑意识,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为电视传媒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工作情境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工作情境中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意在使教师在一个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中,教授学生电视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把编导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电视学的理论知识和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拍摄和编辑设备。这种情境学习理论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个体参与与真实情境、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可见,情境学习理论倡导的是个体参与,把个体置入一个有效而又真实的社会工作情境当中,强调个体的实践能力和个体与情境间的互动。这种情境学习理论行之有效地使学习者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到工作环境中,切实地体验环境给学习者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压力,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把理论课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合理应用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巩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应变能力。这种情境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授者采纳,学者接受”的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引入到电视节目编导专业教学当中,则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统一,即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编导工作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
  二、以情境为中心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电视节目编导的专业性质及培养方向,基于工作情境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将对室内拍摄且需设计话题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和室外拍摄且需要快速编辑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两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作为模拟实践的主体,从节目策划—讨论—外联—拍摄—编辑制作—节目包装,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体验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流程,从中熟悉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任务,把课堂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及编辑任务的能力。在课程计划中突出实践,强调教学环境与电视台及各电视节目包装公司的工作环境相吻合,把学生置入到电视制作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参与到节目制作的整个环节当中,从节目策划到拍摄,从组稿到台词的编写,从粗编到最后的精编和包装,最后完成节目、通过审核,系统地掌握一则新闻或一档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过程。在此工作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策划、组稿和编辑能力,在节目制作情境中掌握拍摄和编辑技巧。
  (一)设计教学内容
  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训练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应用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内容为三部分,模拟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制作(拍摄地点在演播室进行);模拟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编及后期剪辑制作(拍摄地点在室外及直播间进行);模拟节目审核(请电视台内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编导,到课堂内和学生们一起评审学生制作的节目)。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安排学生寻找新闻,模拟新闻发生现场,情景再现新闻事实,学生现场采编和组织拍摄,拍摄完毕要及时进入编辑室进行后期编辑,最后学生要进入模拟的新闻直播间,负责此次新闻报道的导播工作。在此环节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选择新闻内容;如何人性化地处理突发新闻事件;如何掌握现场拍摄的重点;后期如何编写新闻稿、处理镜头、剪辑等。这主要是培养编导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事情 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情境教学更加真实、贴近实际。
  (二)组织实践教学
  情境学习理论提出“在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包括电视节目策划及组稿、外联及筹备、指导拍摄、后期的镜头剪辑及解说词的编写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范围也有所不同,但都脱离不出这些基本内容。由此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分三部分进行教学实践。
  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使学生了解演播室拍摄的过程,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让学生熟悉剪辑台操作、场面调度等。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制作一档10分钟的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具体操作为:(1)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讨论,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节目的访谈对象。确定人物后,收集大量与嘉宾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访谈对象的更多信息,如做过哪些事,发表了哪些作品及言论等。这些都要在拍摄前期做好功课。接下来就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节目进行的线索,即构思节目,需要学生进行文字整理,写拍摄计划。(2)进入模拟演播室进行拍摄。指导学生进行拍摄前准备,布置演播室、确定座位、设立机位、调试灯光等前期准备。编导在节目播出前要与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沟通,简单说明节目进程。节目开拍前要热场,即向现场观众说些注意事项,提升现场气氛,再提前录制一些观众的镜头,以备节目转场用等。最后,进行节目拍摄。教师在这阶段要提醒学生把握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题方向、进程,以及速度等,要及时做出手势示意主持人。在拍摄进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转换景别及运动镜头的处理等,规避在拍摄中常出现的问题。(3)拍摄完成进入后期编辑阶段,因为是演播室剪辑,拍摄空间小,拍摄主题内容明确,一般不会出错,但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节目显得单调,所以在后期剪辑时画面穿插要合理,画面要与节目的话题配合得当,合理插入背景资料画面等。最后配合画面完成节目中的字幕。(4)节目包装,一般固定的栏目都有固定的栏目头、尾、片花等,都在这阶段完成。
  2.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教师引导学生去找新闻,可以是校园内的新闻事件或时下热炒的网络消息等,然后进行新闻采编、拍摄、组稿,最后编辑完成。由于新闻节目具有时效性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尽快完成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剪辑。这部分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找新闻、抢新闻以及设计、编写新闻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编写新闻稿件的能力;通过教授学生进行新闻节目拍摄所需的一些技巧,后期编辑电视新闻节目时画面的处理与把握,培养学生的前期拍摄及现场反应能力和后期的编辑意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完成一档8分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全过程。(1)让学生自己先寻找和挖掘近期发生在校园内的一些新闻事件或近期电视、广播及网络上热炒的新闻,找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让学生进行前期的节目采编和策划,此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确认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如何找到介入新闻主题的点,怎样构思报道线索,增强新闻节目的可看性或故事性。(2)当确认新闻是真实而有价值后,到达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报道(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学生在事件现场快速进行采访构思,在采访中要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地对现场人物进行询问,多方面了解新闻事件。因为在演播室外拍摄,需要指导学生在拍摄中考虑到光线、色温等问题,而且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镜头感,即编导在拍摄前期要有一定的后期编辑意识。在新闻现场拍摄时注重现场主要内容的镜头把握以及细节内容的挖掘等,力求使拍摄画面全面而又详略得当地展示新闻发生现场或过程,以备后期编辑时不会产生电视画面阐述不深入或少镜头以及所需镜头略显单调等问题。(3)新闻拍摄完毕,要在第一时间进入后期剪辑。同时,新闻节目的文字稿也应在此阶段形成初稿,如果拍摄前期已经完成了采访提纲或初稿,那么此阶段还要拿来与实拍画面进行比对修改。这里需要学生在镜头画面的处理上要详略得当;适当安排细节内容,用来强化和突出主要新闻内容;在画面编辑上不要太琐碎,尽量用成组的镜头编辑;画面不要过于丰富,这样容易遗失新闻的严肃性等等。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剪辑技巧,合理应用蒙太奇等剪辑手段,规范学生的剪辑方式。粗编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来完成文字稿,也可以根据文字稿来匹配合适的画面,包括解说词、旁白等,都在此阶段完成。(4)进入节目最后包装阶段。
  3.模拟节目审核。汇总学生作品,制作节目评审表,请两位电视台资深编导作为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分并在评审表中说明理由,此过程学生也参与评分并做简单记录。然后,根据情况选择一些学生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互相学习,取精华弃糟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节目制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启发学生找寻避免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使学生了解要完成一部好的电视节目制作都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在制作节目中的表现,以及节目制作完成的情况来进行考核。学生在情境工作中的表现,如编导手记、完成节目情况、课堂上进行的策划选题讨论、节目分析报告等计入到平时成绩,在考核中占有一定评分比重。评分重点主要是节目制作质量,其中参考专家点评给出的成绩也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以此避免学生作品过于学院派而脱离工作实际。
  三、基于工作情境中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课程需要在学生完成电视节目编导理论课及选修完成电视摄像课程及非线性编辑课程学习后,才能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课程。这种情境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使学生在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工作情境中,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完善自身编导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伟胜,楼广赤.情境认知视野中的学习观及其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5).
  [2]陈力生.论提高电视摄像水平的五大因素[J].影视技术,2003(9).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地方高校体教专业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历时八年的探索研究。通过实施"优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创新专
先是去年10月,由北大校长周其凤亲自作词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经北大“中乐学社”演唱并传至网上后,引起极大轰动和争议。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谋求与生态环境长期和谐共存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人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产业化的观点,提出了高职教育产业化的实施途径:扫除对高职教育产业化的认识障碍;改革高职教育体制;树立学校经营思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业化资源配置学校经营  [作者简介]熊峰(1969- ),男,湖北嘉鱼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研究。(湖北咸宁437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高职教育资源配
[摘要]高职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为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文章探讨了要在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并从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双师”素质教师、整合课程内容和编写模块化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等方面进行实践与运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口才沟通类课程应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员在每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开展实践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将实践教
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和销售各类硅酸盐水泥的中国百强建材企业,从属建筑材料行业。塔牌集团是国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发展的大型企业,拥有9个大中型熟料、水泥生产企业。其水泥生产规模1000多万吨,公司员工3600多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800多人。  一、行业分析  1.建筑材料行业的基本介绍。建材行业是中国重要的材料产业,包括建筑材料和制品、非金属矿和制品以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据《南方都市报》2月5日报道,去年全年,广东省共吸引175.4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135.2万人成功获得各类资格证书.稳居全国首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激发了当代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探索的成才意识,增强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当中确有部分人出现了许多诸如重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和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此 ,作为军队院校教育者 ,应努力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牢牢把握军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