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平常事 写身边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用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说到、用到的语句。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集体,乃至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常用语。常用语能反映生活习惯、精神面貌,彰显思想性格、道德情操,表达殷切关爱、真挚情感。
  请以“______的常用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人心、人性、人情,注重写身边事,说平常话,对矫正浮华文风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从题意来看,题目告诉我们,“常用语”是人们经常说到、用到的语句,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常用语”也应是具体的,是经常说的或写的,是个体说的还是群体说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在作文中都应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外,题目还告诉我们,“常用语”能彰显道德风貌,蕴含深厚感情。可见,“常用语”不一定就是平常语、平淡语、平庸语,它可能会动人心魄,或者催人泪下。
  从选材上来看,横线上宜填日常生活中的人或物,如老师、同学、家人、班级、球队、网络等。从构思来看,下列角度可供参考。
  (1)一人一语。一个人,一句话,一辈子。这一角度宜写记叙文,可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明确指出某一个人的常用语是什么,然后再记录几个片段,在不同的场景中,同一常用语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作用。如班主任的一句“这算不了什么”,在我失意时,给我温馨的鼓励;在我得意时,给我清醒的警示;班主任的坦然、淡定,让我学会了在成败得失、荣辱面前泰然处之。
  (2)一人多语。可写某一个人,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不同的常用语,以凸显其性格。如可写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全靠妈妈支撑着。进餐时,妈妈把不多的饭食推给我:“你吃吧,我不饿。”到地里劳动,天热了,妈妈把带来的水递给我:“你喝吧,我不渴。”晚上,妈妈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揽了活在家中加工,夜深了,妈妈对我说:“你睡吧,我不困。”“我不饿”“我不渴”“我不困”,妈妈的这些常用语,语短情长,暖我心窝。再如,父亲的常用语,在我遭遇挫折时,鼓励我“坚强点”;在我上网课时,督促我“专心点”;在我取得成绩时,勉励我“再努力点”。父亲的常用语,言简意丰,引我前行。
  (3)多人多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常用语,彰显出不同的个性。如家庭成员的常用语,即使同一场合也各不相同;各科任课老师的常用语,也必定各有特色。再如,室友的常用语,同住一个寝室,性格各异,情趣各异,其常用语当然不同,写作时,要注意点面结合,一线串珠。此外,战“疫”期的常用语、00后的常用语、青春期的常用语、奋进者的常用语、网络上的常用语,七嘴八舌,异彩纷呈,饶有情趣。
  (4)多人一语。这一角度,写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如写家庭,爸爸、妈妈和“我”,回家时,都会用一句“我回来啦”来报平安。不同的语气、语调,反映出说话人的不同心境,从中可听出工作是否顺利、生意是否兴隆、学习是否进步,多人一语,温馨一家。再如,疫情期间,全国人民的常用语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对援鄂医护人员的常用语则是“保护好自己”“谢谢你们!”这些常用语,彰显了祖国大家庭的温馨和抗疫必胜的乐观信念。
  总之,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生活,平时多留心身边人、身边事,注重写平常话,就不愁写不出情真意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来。
  原作呈现
  “安静!快回座位坐好!”预备铃声响起,教室里便响起了班长的常用语。
  在开学不久时,班长只需说一句她的常用语,大家便能很快地安静下来。可如今一个月的时光匆匆流逝,大家也都熟络了。可能因为大家渐渐发现班长很随和的缘故,所以现在即使她凶巴巴地说:“安静!都回座位坐好!”也没有多少人会听。
  但老师即将来到教室上课,班上的纪律总不能放任不管,于是班长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说起她的常用语:“安静!回座位坐好!”……“安静!”……“叫你们别吵了,张雪琴、余乐,快回座位!”……“诶,我叫你们不要再讲了,你们是不是听不见?”……
  在上美术课时,老师让我们临摹东晋著名绘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本来是极需耐心并且需要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做的一件事。但我们班的男生就像刚从鸟笼里放出来的一样,一直吵吵闹闹,教室如同菜市场一般。尽管老师已经强调过很多遍纪律,但仍是“热闹不减”。这时,班长又说起了她的常用语——“安静!”
  上心理课,要去云梦楼,我们班也是一路打闹,表现很不好。被老师批评之后,第二个星期我们班再次去上心理課时,班长贴心地提醒:“带好纸和笔,不要空手去!去教室的时候排好队,要保持安静!”但仍有几个不听话的同学,在去教室的途中吵闹。这时,班长又说起了她的常用语——“安静!”
  日复一日。终于在一天中午,我、杨雪、孙子怡,和班长在一起吃饭时,班长一直没说话。我们仨很快便察觉到了她的异样,便问她怎么了,她只摇摇头,说没事。杨雪曾经说过,女生说没事一般就是有事,所以我们便一直问一直问,终于,她烦不胜烦,妥协了:“我不想当班长了。”我问她为什么,她没回答。
  其实我也能想到原因,天天说“安静”,班上又安静不下来,时间长了,的确很烦,而且还会导致同学关系不融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确实谁都不愿意做。说来实在惭愧,身为副班长的我,却没管过几次纪律,只是徒有其名罢了。看见班长这样,我既难过又自责,于是我对孙子怡说:“从明天起,我要开始管纪律了,为班长分担一点。”
  到了第二天,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我怎样大声吼叫,闹哄哄的教室里根本就听不清我的声音。就像用尽全身的力气击打在棉花上一样,无论怎样使劲,都不会受到反作用力;也像石头扔进大海一般,只有片刻涟漪,很快就销声匿迹。   后来,班长的常用语渐渐有了效果,班上渐渐地安静下来。我觉得,班长说的这句“安静”,清脆中不失劲疾,柔婉中不失威力,它压倒了吵闹声,为班级赢得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想,多年以后,班长的这句常用语,将成为我高中生活的最美回忆。
  升格指导
  这篇作文没有以大家熟知的历史名人为素材,没有写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没有写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没有写少年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边,记平常事,写身边人,写的就是作者进入高中以来班级发生的事情,让人倍感真实、亲切。文章一线串珠,条理清晰,以具体场面代替抽象的议论,以细节描写反映班级的面貌,从中可以窥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底。但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选材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自始至终都是写的班级的吵闹,几个场景基本相似;二是在谋篇布局上,没有精心构思,以致全文平铺直叙,缺少波澜;三是班长的常用语也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负面场景过多,没有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应有的风采。
  那么,如何将这篇只能得基本分的习作升格为佳作呢?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提升。
  一是有意识地用好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抑”,要重点写好“扬”的过程与结果,反映班级的积极转变,突出班长的常用语应有的作用。
  二是仔细观察班级的可喜变化,发现班级的闪光点。作者静下心来观察后,果然发现班级纪律其实还是有很大好转的:预备铃响,教室里能很快安静下来;自习课时,班主任有时没来,同学们仍能安静学习。作者在修改这篇作文时,刚好停电,她灵机一动,就把这一场景写进了升格作文中。
  三是回忆班级变化的原因,总结班干部采取的措施。除了班主任的管理外,班长不气馁,不放弃,坚持抓;班干部们团结一心,营造齐抓共管、风清气正的班级氛围;与此同时,班干部还想了一些办法,如预备铃响后,语文课代表领着大家背古代诗文,英语课代表带着大家背单词句型,以琅琅书声压倒了呕哑啁哳的喧闹声。
  确定了行文思路和选材方向,再加上较好的基本功,自然能写出佳作。
  升格佳作
  班长的常用语
  卢烁霏
  “安静!快回座位坐好!”预备铃声响起,教室里便响起了班长的常用语。
  在开学不久时,班长只需说一句她的常用语,大家便能很快地安静下来。可如今一个月的时光匆匆流逝,同学们也都熟络了起来。可能因为大家渐渐发现班长很随和的缘故,所以即使她凶巴巴地说“安静!都回座位坐好!”也没有多少人会听。
  但老师即将来到教室上课,班上的纪律总不能放任不管,于是班长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说起她的常用语:“安静!回座位坐好!”……“安静!”……“叫你们别吵了,张雪琴、余乐,快回座位!” …… “诶,我叫你们不要再讲了,你们是不是听不见?”……
  日复一日。
  一天中午,我们几个班干部和班长一起吃饭时,察觉到了班长的异样,因为她一直没说话。于是我们就问她:“班长,你怎么了?”她只摇摇头,说没事。在我们的一再追问下,她终于说了,却只说了:“我不想当班长了。”我问她为什么,她没回答。
  其实我也能猜到原因,天天说“安静”,班上又安静不下来,时间长了,的确很烦,而且还会导致同学间关系不融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确实谁都不愿意做。说来实在惭愧,身为副班长的我,却没管过几次纪律,只是徒有其名罢了。看见班长这样,我既难过又自责,于是我对课代表孙子怡说:“从明天起,我们开始一起来管纪律,为班长分担一点。”
  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早餐过后,第一节课向来是要吵闹的,班长照例喊起了她的常用语:“安静!别讲话了!”班长话音未落,我跟着喊:“安静!”孙子怡也跟着喊:“安静!”其他几个班干部在我们的带动下也跟着喊了起来。也许是太有震慑力的缘故,班上居然真的安静了下来。我的同桌很惊讶,他对我说:“不是吧!不是吧!这就安静了?居然安静了?你揪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活在梦里。”
  渐渐地,管纪律的人多了,守纪律的人也多了,班上的纪律变好了。自习课上,有时老师要去开会不在教室,班长轻轻地说上一句她的常用语:“安静!”话音刚落,教室立马变得安静下来;预备铃响起,班长一句“安静”,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做好上课准备。特别是在语文课前,随着班长的一声“安静”,语文课代表大声领读:“《登高》,预备——起!”教室里立马书声琅琅。
  这天晚自习,大家正在安静地学习,突然停电了,大家都“哄”得一声,班长马上喊道:“安静!”教室里立即静了下来。随后,班长和文艺委员组织大家唱歌。教室里漆黑一片,但同学们热情很高,唱了一首又一首。过了二十多分钟,教室里才重新亮了起来。
  第二天,在课间操时,校长当着全校同学表扬了我们班,说晚自习停电期间,我们班的纪律最好。望着班长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在学校图书室里看到的那句话:绝望时的微光,破晓时的希望,星火汇成暖阳,温暖心房。无须多言,只绽放一个微笑,愈渐勇敢。
  班长说的这句“安静”,清脆中不失劲疾,柔婉中不失威力,令人听后精神为之一振。现在,班长的常用语用得越来越少了。但愿,教室里不再响起她的常用语,让“安静”成为我们班靓丽的风景线。
  点评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升格作文,除了保持原作的优点之外,还采用先抑后扬的构思方法,写出了事情的波瀾,突出了班级的“三变”:班长的常用语,由“一人一语”变成了“多人多语”,由常用变成了不常用,班级由吵闹变成了安静;文中的人物也有“三变”:班长由想放弃到坚持,副班长由不管事到积极参与,全班同学由顽皮喧闹变成了懂事守纪。生活涟漪处处,文章波澜阵阵,作为普通高中普通班级中的普通一员,小作者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恰当表现生活中的美,把平常事、身边人写得真实可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初中生向高中生转变过程中的阵痛与觉醒,不失为一篇佳作。   同题美文
  丑男许的常用语
  党叶珍
  在那些连钟表上的秒针都端着架子,不屑于一跳的空档里,你用零零碎碎的话语塞满了我层层叠叠的记忆和如血般张扬的流年岁月。
  ——题 记
  我谦虚低调地在校园中躬行时,你便在那叫嚷:“你别低眉顺眼装得像个淑女似的!”我嚣张跋扈地在社会上游荡时,你又在那挖苦:“你别把90后的叛逆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行吗?”而最让我刻骨铭心乃至听见便会条件反射地神经衰弱的便是你那句:“天啊!你脑袋里装的全是糨糊吗?”
  丑男许——这是我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你想出的最恰当称呼!我一直不明白,你一个大男生嘴巴怎么可以那么毒?我有时还真担心你一个不小心祸从口出就引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我一直是个生物盲,乃至读到高三了才惊呼原来肉是由细胞构成的啊。你鄙夷地说:“瞧你那满脑袋的糨糊。”然后翻开生物书,就给我大讲特講。我不得不承认你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但这也不代表我就有一个装满糨糊的脑袋吧。
  电影电视教坏了一批人,又弄傻了一批人,而我是那批不坏不傻只不过善于付诸实践的人。当我忙乎着和那些“江湖人士”称兄道弟出生入死时,你生气地大叫:“天啊,你脑袋里装的全是糨糊吗?那些小混混怎么可能是义字当头的古惑仔?你别把生活当电影来拍行吗?”说完你还不忘记狠敲一下我那满是糨糊的脑袋。
  我从来就不是甘于受辱的弱小之辈,可我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都没有降服你那三寸不烂之舌,你依旧在我耳边念叨我那装满糨糊的脑袋,而且还不忘往浆糊里塞进几个公式和定理。我就这样在你的精神折磨下度过了我的高中三年。只是三年后,你考进了心仪的大学,我则留下来复读。
  那天上网,你又给我发来消息:“早就说你脑袋装满糨糊你还不信,你若认真学习,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田地。还有,以后别天天通宵上网了,晚上多看点书有利于智力开发。”
  我盯着电脑屏幕愣了好久,丑男许,你的嘴巴还是那么毒,可是我却很希望你再站在我面前,说:“天啊!你脑袋里全是糨糊吗?”
  丑男许,我有点想念你和你的常用语了。
  丑男许,此刻,我的脑袋里真的装满了糨糊。
  点评
  叙友情,写离愁,可谓老生常谈,但读罢本文,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作者笔下的友情,不是常见的困难时的扶助、生病时的关照、学习上的指点,而是痛加鞭伐的敲打、不顾颜面的指斥、磕磕碰碰的磨合。敲打愈痛,感情愈深;指斥愈重,友情愈纯;磨合愈久,心灵愈近。文中所述,均取材日常生活,似若干片段,又似一个整体,如行云流水,圆转自然,可见作者构思之匠心;笔底文字,文采斐然,有些句子看似长句,实为短句,故意不加标点,气势贯通,可见作者功底之扎实。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掩卷沉思,我们仿佛同作者一样,感觉到“丑男许”正指着自己的脑门说:“你脑袋里装满了糨糊吗?”
其他文献
一只千足虫在滑腻腻的天花板上爬行。  我在床上伸了个懒腰,心满意足地打了个哈欠,然后定住了。  这他妈的是哪儿?  墙纸残破不堪,脱落处露出脏兮兮的白色墙壁。衣柜上挂着一面裂开的镜子,凹陷床垫上,污渍多得我不敢多想。窗外的霓虹灯招牌照亮了房间,透过半开的门,可以看到房间外邋遢的洗手间。空气潮湿得可以喝一口。千足虫似乎是除我之外房间里唯一的活物,而我敢肯定我不认识它。  我做了个深呼吸,平复心跳。不
早知道金庸写的武侠小说红遍大江南北,可是真正走进他的作品才知那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才知他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作家。  他的武侠世界中,武功的奇招迭出、环环相扣、变幻莫测、美妙绝伦,那是等而次之了;男女爱情的情由心生、自然流露、至纯至美却是现下很难寻觅到的,只能徒生遥羡之情;而人性的率真随性、纯洁善良、洒脱无羁更使现下物欲横流的庸俗凡尘难以企及。  金庸的江湖,爱恨情仇人间有,纯美上善世间无。  金庸~
高考作文时,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怎样使用素材,其实是大有讲究的,并不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平时训练时,有些学生不注意积累新鲜素材,要么选用林语堂、林徽因、林清玄等“三林”例子,要么选用汪国真、周国平、王国维等“三国”例子,要么选用泰戈尔、伏尔泰、列夫·托尔斯泰等“三泰”例子。  试想一下,这样的素材怎能吸引阅卷老师?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大部分是靠活用素材和善用素材来吸引阅卷老师的。平时生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第1节  “你是否愿意告诉我,你是人,还是机器人?”  “这需要你来判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在上一场测试中,我通过了图灵测试。不过,假如我是人,你知道,我当然也可以通过图灵测试。”  “确实如此。那么,下面我有若干问题要问你。”  第10节  公元2116年。  人类认为,他们已经退无可退。  所有的,是的,所有的重要决定,都已经由机器人代替人类作出。人类仍然可以创作戏剧、
“画坏了就可以不交作业了么?你都高三了!”  这一堂课,先生没有讲得像过去那样平稳。蔷云坐在位子上,也觉得特别不舒服。又到了星期六晚上,蔷云吃完晚饭,重新硬着头皮去搞那张倒霉的工程图。班上有六七个同学准备去滑冰。周小玲在蔷云旁边,一面换衣服,一面做动员:  “你怎么能不去呢?今天冰场开幕。一年统共能滑几次冰啊?错过了一次就少一次。今年冰场扩大了二分之一,新添了两个小卖处,重修了三个存衣室。说不定,
名师介绍  李伟杰 / 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高中语文教研员。  前 言  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福建、河北、辽宁、重庆)发布本省市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大家一直期待与之相配套的高考考试说明出台。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
文 题 呈 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材料一:疫情期间,一段湖北省某县城医院门口,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因嫌病房条件不够好,拒不入院治疗,一名护士向他跪求入院的视频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  材料二:福建某男子发病前隐瞒从武汉返乡的经历,到处参加聚众宴会,致使4千多人被居家隔离,其中7人被确诊。  材料三:某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
2020年的春节,少了往年的欢声笑语,不同于以往的登门拜访,微信上、电话里的寒暄便是拜年。  在农村,家家户户大门紧闭。看上去,仿佛传说中那个有着吃人怪兽的“年”真的来了:大家都关紧家门,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年”抓走;路上空无一人,印证了人们对“年”的畏惧。如今大家害怕的这个“年”,背后肆虐着一种病毒——新型冠状病毒。  2019年12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症状疑似SARS,继而,专家们将此
导言:  在演化论还被大多数人片面理解为“进化论”的时代,人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物种的演化是一条有着明确目标的河流,随着时间奔涌向前。然而,更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这条大河根本没有明确的方向,生命总是会在基因突变和环境选择所容许的范围内,穷尽一切可能。其中有些生物,就像拐进了演化长河的地下暗流,变得极度怪异,甚至让我们不敢肯定还能否将它们看作与我们同宗共祖的兄弟。    今天,就让我们点亮科学的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