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民主权利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意义的民主参与理论源自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人民权利的思想。党内民主参与本质是尊重全体党员的平等地位、保证全体党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随着党内民主参与在党内民主建设中重要性的显现,有关文章对党内民主参与的内容、作用、意义及党内参与和党的先进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关键词]党内;民主参与;党员权利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9)04-0039-06
  
  近年来,随着西方政治学说和民主理论的引入,关于民主参与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把这种理论借鉴到党内民主建设之中,为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气息。当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平等参与,因此,党内民主也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员按照有关的民主程序和形式,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定和管理。所以从内涵上来说,党内民主参与是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建立规范稳定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是实现党内民主价值目标的“桥”和“船”,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各级党组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随着党内民主参与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重要性的显现,学者们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些关于党内民主参与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党内民主参与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一、党内民主参与的意义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性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党内民主参与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是这一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内容。
  (一)党内民主参与能提高党员的政治热情,这是党的先进性的表现。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激发党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制度保证。党内民主参与以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式激活党内民主。使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备政治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党内民主参与,广大党员才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敢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充分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从而形成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活力、拥有无穷创新能力的政治局面,才能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全党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全党的意志凝聚起来;也只有民主参与,才能在全党形成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所以,党内民主参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在党内形成积极的民主氛围,为党内民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二)党内民主参与能优化党内决策,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从根本上说,党内民主只是一种制度,要使民主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使民主主体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而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建立稳定的民主参与机制,开发党内民主资源、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党的各项活动。党内民主的本质含义是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党内民主参与能规范党的决策机制,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科学性。民主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民主参与,才能保证各级党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普通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只有通过民主参与,才能使广大普通党员关心和参与党的事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只有通过民主参与,才能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
  
  二、党内民主参与的基础是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党内民主制度作为党内基本政治制度,其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广大党员的民主参与。同时也只有构建了党内民主制度,才能实现民主参与。党内民主制度为党内民主参与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
  (一)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员直接或间接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管理党内事务的最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它作为同级党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其现实基础是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党代会必须具备两大职能,一是表达党员意见与意志,二是受党员委托参与对党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制度层面上,党内民主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直接民主制度表现在党的基层组织以党员大会的形式决定党内重大事务;间接民主制度是党的各级组织以党代表大会的形式决定党内重大事务。党的代表大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党内民主的领导体制,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重要途径;月另一方面也是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决策、对党的事务进行监督的最主要的渠道。
  (二)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选举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民主参与过程,选举权集中体现了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实质性选举,才是真正民主的选举;只有通过这样的选举产生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才具有深厚的、坚实的合法性基础。规范的党内选举制度,不仅是一个发现党内精英的机制,更是一个政策宣传的动员过程,这对广大党员的民主参与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关系着党的领导体制的完善,决定着党内民主运行机制的规范、高效。所以,要继续探索党员、党代表联合提名、推荐的方式,在认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使选举出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让组织和群众满意。
  (三)党的基层组织是最直接的民主参与形式。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参与机制是落实党员党内民主参与的基本民主权利的主体制度。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如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都是在基层组织中得到落实和体现的。基层党组织民主参与机制,主要是由民主参与选举、民主参与决策、民主参与管理、民主参与监督四个部分构成,从个案研究来看,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等民主参与,加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改善了干群关系,使党内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同时,党员参与党务管理主要是通过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互助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党员积极性的发挥,达到党员自我教育的目的,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党员个体对党员属性的认知。
  
  三、党内民主参与的原则是尊重党内民主发展的现状
  
  党内民主参与和全体党员的民主素养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要达到增强全体党员的民主意识,丰富党员的民主知识,提高党员的民主能力的目的,必须根据党内民主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广大党 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发挥其主人翁作用,使广大党员熟悉和善于运用党员的民主权利。
  (一)党内民主参与必须努力培养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党内民主参与本身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提高广大党员民主素质的方式。党员通过党内参与可以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变得关心政治,增强对党内政治的信赖感,并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党内一员,正在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作用,从而得到一种满足感。而且民主参与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党内的民主观念。更重要的是政治参与是一种直接的民主意识教育,通过党内民主参与培育出的是一个具有较高民主素质的党员。长期以来,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偏重于教育党员履行义务、履行职责,而对干部民主作风的教育、党员权利的宣传和保护不够重视。所以,在新时期,更需要创新党内民主参与形式,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培养民主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
  (二)党内民主参与要切合实际,务求实效。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必须依据党内民主参与的现状,明确党内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建设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就目前党内民主参与现状来看,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发展较快,但总体参与水平和质量不高,且地区差异较大;民主参与制度虽然初步形成。但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和实施程序还比较薄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区(县)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在范围、深度和进程方面参差不齐;各级党组织虽然制定了部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方面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体系;在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方面,没有对决策的范围、规则和程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相关的公示、听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等。这些基本实情都是党内民主参与的客观基础,党内民主参与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民主参与过度会影响党内政治稳定,过少会造成政治冷漠和个人专权,因此党内民主参与,必须符合党内民主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
  
  四、党内民主参与的前提是保证党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公开是民主的前提,是参与的起点。从党内民主建设的角度来说,只有党务公开,普通党员才有可能介入党内政治的运作程序,才有可能建立正常的参与机制,才能做到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一)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参与的基本前提。列宁认为,公开性在党内民主建设中十分重要,没有公开性就谈不上民主,所以要多一些透明和公开。新时期,随着党内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一是全面性。党务公开已经成为党的组织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凡属党内的重大事项、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腐败、引发不公的党内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都应最大限度地向党员公开。二是实效性。党务公开的内容要真实全面,方法要简便实用,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切实解决党员知情权很难落实的情况,解决党务工作神秘化、普通党员尤其是农村党员对党内事务了解不多等问题。三是制度化。各级决策机关要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做到重大问题党内先通报,重要文件党内先公开,重大决策党内先讨论。
  (二)党内信息沟通是党内民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党内信息的传送、接受和反馈是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党内群众路线的贯彻过程。它属于党内沟通的基础管道,是实施党内参与监督的起点和条件。要保持党内信息沟通流畅,必须疏通党内信息交流渠道:一是要疏通党员民主参与渠道,做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提出与变更,党的有关重要文件的出台,都事先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预告并广泛征集党员的意见。二是要明确下级党组织、党员对党内事务的意见和建议的反映渠道与程序。各级党组织要有专门机构负责收集、处理党员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将处理情况进行反馈,并充分发挥党代表反映党员呼声、保护党员权利的作用。三是要构建党员与组织、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沟通交流的多样化平台,保证基层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能及时真实地反映到上级党组织中来。只有建立一系列反映党内群众路线的党务公开制度,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反馈的渠道才能畅通。
  
  五、党内民主参与的作用是对党内事务的有效监督
  
  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加大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力度是重要一环。邓小平认为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主体必然走向腐败,所以必须实行党内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内民主参与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党内监督对党内民主参与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而党内监督的生命力又在于党内参与。
  (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有效监督,是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重要体现。没有监督就没有真正的参与,更不会有真正的民主。在社会转型时期,为防止党内权力的滥用,党内增设了监督机构,完善了监督制度,增加了监督形式,扩大了监督主体,但腐败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究其根源,权力监督机制的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党内决策制度的不健全,使党员参与执行多,实际参与决策少,导致党员无法对党的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党员的参与权利显得十分必要,一是建立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按规定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要主动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正常过好“双重生活会”,主动接受党员的监督。三是在依据党章和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基础上。大胆创新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总之,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拓宽党员参与党内监督的全过程,既用制度引导党员参与党内监督,又用制度保障党员参与党内监督、还要用制度巩固党员参与党内监督的成果。
  (二)党内民主参与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党内参与,才能发现党内监督制度的局限,只有明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局限,才有可能探寻完善监督制度的途径,而完善监督制度的途径,最终落脚点还是民主参与。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内过于强调各级党组织第一负责人的责任,最终演变为党内的“一把手”机制,与此相对应,监督“一把手”就成了党内反腐的制高点,由于权力过分集中,对权力的监督就很难落到实处。只有通过党内民主参与制,使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才能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切实有效的党内制度性监督,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现象,从而推进廉政建设。党内民主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机制:一方面,党内民主参与能够实现党员对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行为监督和自己的民主参与权利,实现对党内权力的有效的制约,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党内权力集中 和个人专断的可能性,为党员民主参与创造良好政治生活氛围,从而促进党内政治参与。
  
  六、党内民主参与的核心是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党员权利是以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形式确认的党员在党内应当享有的权利,党员权利的实现程度,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确定并保证党员的主体权利,是党内民主的本质。
  (一)保障党员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政治基础。政党是党员为了寻求特定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一种形式和工具,党员是政党组织的主体,因此党员在党内的权利是党内民主运行的政治基础。党内民主参与是党内民主的一种运作形式,这种形式就是通过民主参与实现党员应当享有的权利。根据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党员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拥有各种基本的参与权利:党员参加党的会议的权利,参与政策讨论的权利,提出建议和倡议的权利等。只有党员这些参与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只有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才能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确保和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从实质上看,党员对于党内事务的参与过程,就是一个调动积极性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离开了党员权利的充分实现和切实保障,任何党内民主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体现的是党员在党内的主人地位和平等地位。没有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就无所谓党内民主,更谈不上平等,所以,构建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就必须以党员权利保障为核心,一方面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内民主就是围绕着党员的主体地位展开的,党内民主必须尊重党员在党内权力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科学配置党内权力,特别是避免某些领导干部用党员授予的权力取代党员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的工作职权当作特权使用,另一方面有些党员之所以党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同党组织尊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不够有关。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受到人为限制,党员的不同意见受到压制等现象,都与党员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甚至被侵犯、被剥夺密切相关。这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弱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
  
  七、党内民主参与的目标是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当前,党内和党外的政治参与日益扩大,这就要求党内外政治制度增强适应性和社会整合能力。党是政治体系的主导力量,所以党内民主决定政治体系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将使民主参与对政治体系的压力转化为民主化发展的积极动力。
  (一)党内民主参与是实现社会有序民主参与的前提。党内民主参与和扩大社会有序民主参与,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无论是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内在运作程序来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的职能来看。都决定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的属性,这种属性要求党内民主化要走在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的前面,要求党员个体民主参与能力要高于一般民众,并且成为有序民主参与的楷模。从公民民主参与的方式看,政党活动是我国公民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方式,作为执政党的党员通过党内民主生活的渠道,将共同的意愿集中起来,形成党的建议,党的建议一经人大通过,就成为国家的法律政策。作为执政党。可以直接通过国家政权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施以关键的、全局性的影响。因此,党内民主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要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关键是扩大有序的民主参与。
  (二)党内民主参与对社会民主参与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社会民主参与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有序的民主参与是一种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同有高度政治意识公民的有机结合。人民群众民主素质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高低。从党的功能看。存在于中国特定政治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不仅具有一般政党的功能,还具有自身特殊的社会导向和示范作用: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广大党员身体力行的模范作用去组织、团结、影响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加以实现的。人民群众不仅要通过党的纲领、路线来判断党的性质,而且还要通过党员,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党员的行动来判断党的性质、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的。二是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不仅要求党员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且党也要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这个过程要求党员的民主素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从而具备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提高作群众表率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
  
  民主参与思想是与民主理论相伴而生的,它最早孕育于古希腊的政治学说中。而现代意义的民主参与只可追溯到卢梭时代,在他看来,参与不仅使民主政治成为可能,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政治参与过程,可以推动个人负责任的社会行动和政治行动。卢梭强调,参与具有教育功能、民主训练功能、正当化功能和共同体整合功能,公民有效参与是确保自由民主的首要前提。此后,托克维尔首创了公民参与的历史和经验研究方式,他认为平等是参与的条件,也是参与的动力。卢梭和托克维尔的思想,为现代民主参与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主参与才真正作为政治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随着民主参与的研究不断扩展,民主参与理论也广泛地运用于国内外政治问题的研究之中。把民主参与理论引入党内民主建设,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最早发表的学术论文是唐秀玲的《论加强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制度建设》,载于《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近年来,也相继发表了一些此类文章。同时,在一些研究党内民主建设的专著中,对此问题也略有涉及,但数量不多。
  把现代民主参与理论引入党内民主建设,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和实践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它以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核心,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维护党员平等地位两个维度上进一步拓展空间,从而使党内民主研究更加完善。它的基础理念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地位一律平等,各种党内民主制度,如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基层组织制度和党务公开制度等,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普通党员的参与权利或为行使参与权利提供条件。党内民主参与一方面是党员实现和行使权利的方式,另一方面党员通过党内民主参与增长民主知识,提高民主技能,培养民主素质,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个体。这样党内民主在整个社会起到一种示范作用,通过执政党机制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这些理论大大丰富了党内民主理论的内涵,增强了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和处理能力。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党内民主参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重大问题尚未涉及,深入研究的 空间很大,难点也很多。而且民主参与理论本身也存在缺陷,如果民主参与的扩展超过政治体系的容纳能力,就会危及政治体系的稳定;一些表达极端利益的参与或过激的参与手段不仅会危及政治的稳定,甚至会导致民主进程的倒退;高频度的民主参与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等等。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和缺陷,这个问题本身就使党内民主参与的发展充满悬念和期待。我们相信,基于民主参与理论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必将成为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注释:
  [1]杨汉民.建立长效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06,(02).
  [2][7]何宏兵.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保持党的先进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6,(02).
  [3][10][21]阳国亮.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07,(03).
  [4]曾志伟.党内民主参与机制[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14).
  [5]郑长忠.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创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40。
  [6]课题组.论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的长效机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8]王邦佐.执政党与社会整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38.
  [9]朱文中.积极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J].今日浙江.2008,(05).
  [11]周红云.四川昌平县乡镇改革情况及其思考[A].王长江.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一个基层党委班子“公推直选”的案例研究[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0.
  [12]唐秀玲.论加强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制度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4,(05).
  [13]孙宪来.浅议创新党内民主的参与机制[J].党的建设,2006,(11).
  [14]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59.
  [15]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理论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54.
  [16]张波.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增强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自觉性[J].理论前沿,2004,(21).
  [17]任水才.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81.
  [18]李建华.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9.
  [19][26][27]王燕平.论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和引导有序的政治参与[J].东方企业文化,2007,(11).
  [20]陈冬生.中国政治的民主抉择[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54.
  [22]肖立辉.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52,
  [23]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134.
  [24]吴美华.执政党建设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190.
  [25]林尚立.党内民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253.
  [28]林尚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85-86.
  [29]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2.
  [30]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4.
  [31]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24.
  作者简介:刘勇(1976-),男,内蒙赤峰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大连交通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杨艳萍
其他文献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刻地认识到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社会公平是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实际体现和最终归宿,它必须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为前提。社会主义公平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分配;制度;社会公平  [中图
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学校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音乐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音乐文化在素
对某高层商住楼楼板出现的裂缝进行了观测,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处理方案。
2010年8月5日,经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批准,我国橡塑助剂领域首个“全国绿色高新精细化工(橡塑助剂)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在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圣奥
[摘要]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已有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6470(2011)05-0106-05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概念,确定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声门上型喉癌组织
由四川大学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01497672,公开日期2009-08—05)“一种氨基化改性的硫化橡胶粉及其用途”,涉及的胶粉改性配方为:废橡胶粉(粒径不大于100μm)100,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在内镜鼻窦、颅底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12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例,脑脊液鼻漏2例,慢性鼻窦炎合并脑脊液鼻漏1例,筛窦异物1例,垂体瘤1例,额、筛
网上交易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高校校园内建立C2C网上交易平台有着潜在的商业机会。通过建立校园C2C网上交易平台连锁机构,来方便学生买卖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各种实用性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教学机构,其生存发展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