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化学之美印刻在孩子心里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援藏作为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藏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对口帮扶西藏各县级中学的援藏化学教师,面对西藏教育的特殊性,为了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革新教法、优化教学质量,我在一年半的援藏过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回想在西藏受到学生爱戴、同事好评、领导肯定的一幕一幕,心潮依然难平,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援藏教学中的一些有效尝试分享出来,回馈给西藏,并供援藏同行借鉴。

立足于生发化学喜好


  初到西藏,我发现当地初中生不仅化学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内地学校学生,且大部分当地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比较难且枯燥。而通过调查我发现,当地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主要源于主观上缺乏对学习化学的意义建构,不知道学习化学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处,将化学等同于“枯燥乏味”。而这种主观上的畏难情绪,则会放大化学学习的客观难度。因此,我将化学教学的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喜欢上化学上,即想方设法利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让他们不断了解学习化学对他们的生活能够产生帮助,亦即教学理论所提倡的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成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对于酸的用途,化学教科书只是简单例举了工业用处,但是对于当地学生来说,化学工业区与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无法切身体会。但我发现,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很多当地学生的手脚上都长有易传染的病毒疣,很不美观,学生们常常戴手套遮掩。于是,在教学酸的用途时我特地告诉学生,医疗上通过“刷酸”的方法能去除病毒疣,并展示了其过程与图片。这样一来,学生立即对学习酸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急切地想学习这种“能治病”的酸。
  再如,在讲授物质的化学性质时,我借鉴魔术的手法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化学的“分解”与“化合”之妙。当学生看到滴入高锰酸钾的白水变成漂亮的紫色溶液时,他们沸腾了,“电视上看到的魔术居然在化学课上看到了”,学生对魔术谜底的好奇心随即转化成了学习化学知识的探究欲。
  类似的经验告诉我,改变当地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状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静下心来,从源头抓起。

着力于普及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抽象、生僻,学起来枯燥、难记,是初中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反映的难点。学习化学用语对于当地初中生而言更是感到头疼:那些元素名称与符号、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物质间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既涉及汉语又涉及英语,理解时可能还需要借助藏语,简直就是汉英藏之外的“第四门语言”,不但理解上“语义不清”“囫囵半片”,表达上更是“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鉴于全部化学教学内容都跟化学用语密切相关,全部化学基础知识都是由化学用语建构起来的,一些教师为了按既定进度完成化学教学任务,采用多种在内地“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当地初中生强记化学用语,但是学生叫苦连连:“概念太多,单纯靠背记不住”“记化学用语比记英语单词还难”。我在经历了多次的“尝试—失败—反思”往复后认识到,帮助当地学生掌握化学用语,不能简单套用内地学校的方法,必须根据学情及实际状况革新教学方法。
  为此,我尝试以普及式的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并以“全科教师”的方式重新整合教学载体,力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好当地学生眼中的“第四门语言”。
  例如,扮演历史教师,讲述元素符号的由来与意义。1860年秋,在德国召开了第一次化学家国际会议,各国著名化学家云集。当时,化学正处于混乱状态,就拿化学元素的符号来说,各国各搞一套。为了统一化學元素的符号,使各国科学工作者之间有共同的、统一的化学语言,便于进行技术交流,在此次会议上各国化学家共同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统一的化学符号。这些符号,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教科书上提及的那些化学符号就是这次会议上确定的。会议决议规定,化学元素的符号,均采用该元素的拉丁文开头字母表示;如果有的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开头字母相同,那就在开头字母旁边另写一个小写字母,这个小写字母是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资区别;如果有的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第二个字母均相同,那就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三个字母做小写字母。
  再如,扮演语文教师,就化学用语进行“说文解字”,帮助学生厘清相近化学用语的意思与区别。
  又如,扮演英语教师,联系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规范,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方式。
  当然,更多时候要做好化学教师的本职,对于课堂上和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用语,做到“随时出现随时训练,随时需要随时使用”。实践效果显示,以“全科教师”的方式普及化学用语,尽管进度会放慢一些,但我所带的当地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程度,在“横向比较”中明显占优。

探索于革新化学实验


  在中考指挥棒和评价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西藏的化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省去了化学实验及技能训练,或将对于化学实验的训练“代换”为应付中考的背熟实验操作步骤和对应现象。加之西藏学校的化学实验条件普遍有限,难以满足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结果导致当地初中生普遍缺乏化学实验技能,更谈不上以探究的方式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设计和思考。其实,能力的培养必须靠实践,而实验教学就是最好的实践。实验探究是学好化学的必不可少的途环节,在西藏学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不能简单移植内地学校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方法,必须因地制宜。《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化学实验应源于生活,在西藏学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必须考虑“本地化”,即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当地学生日常的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和联系。
  例如,当地学生冬天都要帮助家里通过烧木柴、烧牛粪取暖,关于如何填装炉子?怎样将牛粪或者木柴引燃?怎样让它们燃得更旺?怎样减少屋子内的烟尘?学生都是根据家长口述传授的经验照做的,并没有从化学的角度深思过这些问题。为此,我结合“燃烧与灭火”一课的教学,将这些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引入探究,比如风口位置的设置、牛粪的湿度对燃烧的影响,并让学生通过动手试验、比较,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体悟到了课堂所学知识在增强生活能力方面的实用价值。
  此外,为了克服西藏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的困难,我尽量利用当地可以找到的物质做实验材料,设计一些能展示发热、发光、发声、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逸出或吸收、颜色的骤变或消失等化学现象的实验。例如,让学生研磨生石灰和铵态氮肥的混合物,再“不小心”猛吸一口后,感受实验结果—“哇!是比旱厕还可怕一百倍的味道。”同时,我还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应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通过展示优秀实验范例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凡此种种,都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悟自然界物质间相互反应的丰富多彩和变化规律,并能直观感悟化学的科学美感。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其他文献
课前调查探究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需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调查体验中,在与学生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从“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课前调查的内容选择、课前调查的指导方法、课前调查的实效运用、课前调查的重要评价”五方面来谈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实效性的方法。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  一是布置粗略。教师在平日课堂中,尤其不是公开课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课前调查多数是口头上随意布置
期刊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近些年一线教师做了很多实践探索,也有很多课题研究结果。本文是在这些前辈基础上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为例,浅谈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分析教学内容,确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成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實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局面,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真实课堂,悉心研磨,善待差错  陶行知曾言:“
期刊
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采用动作模型实验来探索地球的运动规律。本文不仅提出了动作模型与原型之间的三种联系,即外显特征一致性、内部关联相似性、动作过程多元性,同时提出了动作模型实验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以《昼夜交替现象》教学为例,阐述了动作模型实验在探索地球运动规律中的环节指导过程。《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的局部再现  老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的观察出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进行多角度的假说
期刊
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枯燥、难学,没有解题灵感。所以上数学课时,总会出现讲台上教师讲得热火朝天,讲台下学生走神儿、睡觉、说话、干其他的事等现象。就算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也是上课听明白了,课下一做题就又没思路了,或是做到半截而卡壳,或是在解题过程中丢三落四。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效教学成为当下广大教师渴望并孜孜以求的课堂境界。生命化课堂是以培养师生的“生命活力”为核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节好课离不开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才能将一节课上得精彩而有实效。下面我以《分式》为例,说明如何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握学生主体,合理确定目标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
期刊
《西游记》是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需要阅读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期末考试范畴。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综合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是帮助他们掌握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我针对《西游记》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自主阅读—跟踪保障—任务驱动—品评分享—想象作文”五大环节。每一个节点环节包括若干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并依据教学策略实现整体贯通,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在经典名著的阅读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视频资源已经普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喜爱,已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恰当地利用微视频资源,能为学生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
期刊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进入人们生活,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广大中学生之所以喜爱流行音乐,是因为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个性张扬等特点,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地位不断提高,但是长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考虑流行音乐的引入,通过科学选择流行音乐作品,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课
期刊
背景分析  现实需要 2020年全国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组织下在线上齐聚“空中课堂”进行学习。居家学习不同于学校班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在线上借助恰当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居家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尤其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尚未成熟,居家学习会出现对某些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理解透彻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学习资源,将教材中的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