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线上学习资源的选取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分析


  现实需要 2020年全国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学生在学校和教师的组织下在线上齐聚“空中课堂”进行学习。居家学习不同于学校班级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在线上借助恰当的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居家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尤其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尚未成熟,居家学习会出现对某些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理解透彻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恰当的学习资源,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合理构建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价值需要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课程,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联系现实生活。伴随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源具有来源多样化、展示新颖化等特点。因此,学习资源的选取就变得尤为重要,恰当的学习资源不但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会生活的课程,但现实教学中却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要架起合适的桥梁,学生必须借助恰当的学习资源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体验、感悟,构建自己的道德体系,从而生成道德认知和情感。

目标达成


  本文依托北京市“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分析视频教学中所选取的学习资源的类型、方式、角度,提供选取教学资源的方法。希望通过研究使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知行合一,构建良好道德体系;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提高学习实效性。

方法策略


  居家学习的学生是否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学习资源的选取。如果选取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就能使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行合一,达成教学目标。结合北京市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空中课堂”中的《学会尊重》一课的教学视频,选取学习资源可以有如下方法。
  巧用时政热点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在《道德与法治》线上课堂中融入社会热点辅助教学。例如,《学会尊重》这节课在赞一赞值得尊重的人环节中讲述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姚明、屠呦呦这些学生熟悉、又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人物的事迹,直击学生内心,激发学生从心底尊重他们,理解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精选情境材料 教师要学会把生活现实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生活现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的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资源和问题。在《学会尊重》一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思考身边的值得尊重的人环节,教师选用的学习资源有:无论严寒酷暑送快递的快递员叔叔、默默无闻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义无反顾冲进火场的消防员战士、挥洒汗水耕耘的农民伯伯、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叔叔、不眠不休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通过这些学习资料的补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这些人的尊重,进而达成学习目标,认识到不仅公众人物值得尊重,身边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也应该得到尊重,从而更进一步理解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学时所选材料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学会尊重》一课时,教师出示书中图片,他们这样做是尊重自己吗?这些行为仅仅使我们颜面扫地、形象受损吗?尊重自己应该怎样做呢?在教材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接着再次出示图片,按顺序乘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等,这些行为让学生感受到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就是尊重自己。
  挖掘学生资源 在线上教学时,恰当的学习资源与学生生活相融合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时可以借助学生自身资源在教学中加以运用,本课中教师利用两个班级学生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样做是尊重自己吗?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共鸣,还能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当学生看到视频课与自己的行为举止相关联时,就会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觉进行改正和创造。
  立足实际生活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会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摆进去,或者引用一些跟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案例、故事进行教学。《学会尊重》第二课时的环节二,“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你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老师就列举了两个身边常见的案例,借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被人尊重会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要打破传统的“说教教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研究学生心理,居家学习这段时间是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考验的重要时刻,我们在教学时学习资源选取上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心理,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居家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居家学习同样能够达成学习目标,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
其他文献
活动背景  户外劳动时,陈小弟小朋友发现了树上的“果子”,便萌发了摘果子的想法。只见他双腿屈膝,努力向上跳起,同时右手使劲向上够,但是大树太高,努力了几次,都没有成功。陈小弟急躁地挠了挠头,望着高处的果子,迫切的眼神让人动容,像极了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里的鼠小弟,一个摘果子的故事就开始了—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镜头一:陈小弟变成了光头强 陈小弟张开双手,紧紧抱住大树,来回使劲摇晃,未果。他又找
期刊
课前调查探究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需引领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调查体验中,在与学生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中打造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从“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课前调查的内容选择、课前调查的指导方法、课前调查的实效运用、课前调查的重要评价”五方面来谈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实效性的方法。课前调查的常见问题  一是布置粗略。教师在平日课堂中,尤其不是公开课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课前调查多数是口头上随意布置
期刊
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近些年一线教师做了很多实践探索,也有很多课题研究结果。本文是在这些前辈基础上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为例,浅谈通过绘制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分析教学内容,确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成为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實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新局面,数学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构建真实课堂,悉心研磨,善待差错  陶行知曾言:“
期刊
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采用动作模型实验来探索地球的运动规律。本文不仅提出了动作模型与原型之间的三种联系,即外显特征一致性、内部关联相似性、动作过程多元性,同时提出了动作模型实验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以《昼夜交替现象》教学为例,阐述了动作模型实验在探索地球运动规律中的环节指导过程。《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的局部再现  老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的观察出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进行多角度的假说
期刊
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枯燥、难学,没有解题灵感。所以上数学课时,总会出现讲台上教师讲得热火朝天,讲台下学生走神儿、睡觉、说话、干其他的事等现象。就算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也是上课听明白了,课下一做题就又没思路了,或是做到半截而卡壳,或是在解题过程中丢三落四。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挖掘教材精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效教学成为当下广大教师渴望并孜孜以求的课堂境界。生命化课堂是以培养师生的“生命活力”为核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节好课离不开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才能将一节课上得精彩而有实效。下面我以《分式》为例,说明如何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握学生主体,合理确定目标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
期刊
《西游记》是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需要阅读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期末考试范畴。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综合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是帮助他们掌握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我针对《西游记》的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自主阅读—跟踪保障—任务驱动—品评分享—想象作文”五大环节。每一个节点环节包括若干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并依据教学策略实现整体贯通,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在经典名著的阅读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视频资源已经普遍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微视频教学资源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互动性和自主性等特点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喜爱,已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恰当地利用微视频资源,能为学生创设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
期刊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进入人们生活,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广大中学生之所以喜爱流行音乐,是因为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个性张扬等特点,符合当前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地位不断提高,但是长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初中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考虑流行音乐的引入,通过科学选择流行音乐作品,为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