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现状研究——基于近42万份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调查分析

来源 :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u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方面贡献卓越.本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视角出发,从教育公平的实施路径层面将其划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各阶段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四个地区419258位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整体呈现出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学习体验感不佳、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及时但优质与个性关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灵活性与个性化存在短板、学生技术使用和在线学习参与有待加强等共性特征.在差异性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教育公平各阶段表现较好,西部和三区三州有待加强,高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影响因素层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清晰度和教学活动设计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文章从基础设施配置、学习资源重构、教师教法突破、优质师资共享以及学生数字韧性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水平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需着重从三个方面有效提升教学语言魅力.rn一是科学性.教师的语言承载着传授
期刊
乡村女教师“李田田事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舆情形势正在日益复杂:一方面表现为三类“情理之中”的挑战,即渴望扼杀“坏消息”的认知偏好、难以扼杀“坏消息”的信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电气工程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的位置,可是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管理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管是其运用的方法还是
实施学习为本的评估,综合运用学习段评估、学习性评估与学习化评估三种具体策略,有利于推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第一,为了推动高中从“育分”回归“育人”,需要改造终结性评价
绘本不应该只是一个“插图故事”.绘本里的图画和文字以一种特殊方式相辅相成,每一幅图画都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填补,读者甚至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分析和理解中衍生出不同的故事.
班主任核心素养主要指能够胜任新时代班主任专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价值认同、职业情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价值认同等4个维度,政治信仰、教育信念等8大素养,家国情怀、
教育协同治理的壁垒不仅表现为观念壁垒、制度壁垒、信息壁垒、文化壁垒等多类型,而且存在于多层面,涵盖社区层面、区域层面和全球层面.完善社区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区域教育协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领域永恒的实践命题。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而言,所谓高质量教育就是指既符合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又能够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不断适应世界变化,以提升学习者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力的教育。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从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技术参与教育阶段,大致延续到2003年左右。该阶段的研究和实践领域聚焦于技术的表征形态,重点关注如何借助技术
期刊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着新使命、新挑战、新难题,如何开展在地国际化(IaH)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后疫情时代亟需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
近几年,计量分析理念与方法逐渐应用于基础教育文献研究中,创新了文献研究范式,促使该领域研究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但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以CiteSpace为代表的计量软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