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歌剧发展掠影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国歌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由于人们艺术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对当代中国歌剧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既是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歌剧发展的机遇。本文对当代中国歌剧发展进行了论述,以加深人们对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歌剧 歌剧思维 歌剧创作 发展趋势
  歌剧艺术是艺术化程度、凝练程度比较高的一种声乐结合的表演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歌剧艺术的创作及演出量在不断的增加,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精神享受。当代中国歌剧的发展在经历了起落之后,歌剧思维以及歌剧创作逐渐走向成熟,为歌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当代中国歌剧艺术的长远发展成为了可能。
  一、当代中国歌剧主要发展时期
  初创期。时间为1928年的《小小画家》至194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歌剧从无到有的阶段,主要以《白毛女》及《秋子》为代表。中国早期的秧歌剧、新歌剧以及歌舞剧等就是在这期间诞生的。从这一时期中国歌剧的总体发展情况而言,歌剧还处在不断探索、共同开拓的起始期,还没有重庆与延安之分。
  发展期。从1949年——1979年,即从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两岸三地的歌剧艺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几乎断绝了歌剧艺术的交流。因为两岸三地都各自发展,并且发展情况各有不同,因而差异性较大,有的沿袭《白毛女》的发展道路,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以及《王贵与李香香》等。有的对西方的正歌剧进行引进,少量与西方正歌剧相近的歌剧作品开始产生,如《阿依古丽》、《草原之歌》以及《望夫云》等。此时期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比较快,中国歌剧的首个黄金发展时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繁荣期。自1980年至今。随着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该时期两岸三地的歌剧创作与歌剧表演日趋活跃,并且各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大量优秀的作品被创作出来,如《伤逝》、《西厢记》、《原野》及《白蛇传》等,中国歌剧也开始走向世界。
  二、当代中国歌剧主要分类
  按照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情况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 歌舞剧。形式表现为歌舞相间,且轻快优美。题材主要以民间传说以及通话故事为主。代表作为《小小画家》以及《刘三姐》。
  (二)正歌剧。这一类型的歌剧对西方的正歌剧的相关创作原则进行了借鉴,并与东方的美学原则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吸取了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歌剧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出歌剧矛盾冲突的展开离不开音乐的支持、歌剧与音乐的表现及发展紧密结合、歌剧与音乐的有效结合等特点。代表作为《楚霸王》、《杨贵妃》与《张骞》等。
  (三)民族歌剧。该类歌剧主要源于秧歌、传统戏曲及民歌等。民族歌剧从乐思的展开手法来看,与板腔结构更为贴近,从音调来看,对民间给予了大量的吸收及继承。其比较重视唱腔旋律在歌剧中的重要作用。以《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和《江姐》为主要代表。
  (四)音乐剧。音乐剧从创作思维来看是“话剧加唱”的一种形式,音乐剧的主要优点是整个话剧的音乐组装比较灵活,演员在驾驭的时候比较轻便。代表作有《四毛英雄传》以及《芳草心》等。
  (五)前卫歌剧与室内歌剧。前卫歌剧以及室内歌剧就其体裁而言,大部分都突出“室内”的性格特点,演员不是很多,乐队也相对较小,如《狂人日记》、《夜宴》以及《再别康桥》等。
  三、当代中国歌剧经历的三次高潮
  《白毛女》是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里程碑。《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流传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基础。创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对北方民歌、西洋歌剧以及戏曲音乐等作曲技巧进行了有机融合,使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歌剧中喜儿的形象是用《小白菜》中的相关音乐素材进行塑造的,为了进一步体现喜儿形象的发展变化还对多种变体给予有效使用,以便将喜儿不屈、天真以及坚韧等性格特征形象、生动的展现给观众。这是当时中国歌剧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江姐》是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高潮。《江姐》的素材来源于《红岩》,以四川民歌作为主要的歌剧基调,实现了戏曲元素与歌剧合唱等的有效结合,成功的塑造了江姐视死如归、嫉恶如仇及的鲜明形象,摆脱了话剧加唱模式,对中国歌剧的宣叙调写作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野》是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高峰。其有效的突破了宣叙调的音乐创作形式,除了对古诗词的吟诵方法、说唱的音乐形式以及戏曲的韵白神韵进行高度融合以外,还对偶然音乐以及微分音等音乐技巧给予了充分的借用,使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更加多远、鲜明、立体。
  四、当代中国歌剧思维及歌剧创作分析
  首先,当代中国歌剧思维。说的是歌剧创作家创作形式的思维方式,其是歌剧创作家如何将自身的创作意图借助歌剧这一载体,以符合歌剧自身艺术规律而呈现出来的思维问题。歌剧思维通常表现为:(一)语言。歌剧思维结构主要是用歌剧语言来表现的,歌剧语言与歌曲联唱、说唱、交响乐、室内乐以及戏曲的语言都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就是不同歌剧之间的歌剧语言是不相同的。(二)结构。在进行歌剧创作的过程中,情节的浓缩、场景的编排以及感情的升华都离不开歌剧的思维结构,在一个歌剧之中,要怎样将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向人物的内心表达,怎样更好地实现戏曲形式与歌剧安排的同步布局都涉及到歌剧的结构问题。(三)观念。在歌剧创作的过程中,要使其更好的反应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要以当今时代背景为依据,以多元的、活跃的思维来进行创作,并实现客观观念与主观观念的融合,在宏观上展现歌剧的多元化特性,在微观上高度重视观念的统一,才能有效的将某种观念融入到歌剧之中。
  其次,歌和情的科学处理。歌剧作品包括编曲、作曲以及作词等诸多方面,一方面要合理的进行故事的叙述,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歌剧创作不脱离所需的歌唱旋律构思,实现表演场面、歌声、歌剧情感等的有机统一,都需要歌剧创作家对歌和情进行的科学处理,才能确保创作的成功。“歌”是指在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剧本编写不离开歌剧创作的主题,戏剧发展要以为歌唱服务为目的。歌剧就是要着重体现歌唱的巨大魅力,以歌唱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戏剧的冲突、刻画人物的性格、疏导人物的情感,这样才是成功的歌剧创作。
  “情”体现在歌剧之中就是要重视情感的传递。欣赏者在品评歌剧作品时,不仅是对音乐、剧情的鉴赏,还是对歌剧传递的感情的一种认可和感悟。因此,在歌剧创作中如何进行感情的烘托,如何通过歌唱和音乐来完成内心情感的抒发就成了歌剧创作家歌剧创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单纯的将歌剧情感用歌词展示出来,就会显得过于肤浅,难以引起欣赏者的感触,倘若情感藏得太深则会使欣赏者难以理解。因此,在歌剧创作过程中,创作家要对音乐、剧情进行科学编排,还要重点关注“歌”及“情”的传达,以使感情更能深入欣赏者的内心,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五、结语
  要使当代中国歌剧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其发展的研究,对歌剧思维、歌剧创作进行有效分析,并将歌剧思维更好的体现到歌剧创作之中,以使歌剧更加丰富多样,为中国歌剧艺术殿堂的辉煌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房长永.从歌剧与戏剧的关系谈当代歌剧的发展趋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2).
  [2]金湘,当代中国歌剧发展掠影—兼谈“歌剧思维与歌剧创作”[J].福建艺术,2012,(01).
  [3]吴红歌.论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发展[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03).
  [4]浦小萌.论当代中国歌剧的沉浮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18).
  [5]吕淼.浅谈中国歌剧的发展[J].科教文汇,2012,(06).
  [6]徐娟.探析中国歌剧之发展[J].黄河之声,2011,(22).
其他文献
摘要: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著称,其中短调民歌丰富多彩,优美动听,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导致了东西部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方式、文化习俗、语言的明显差异,但同时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短调民歌。东部的科尔沁民歌与西部的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都具有蒙古族短调民歌共同的基本特征:结构短小工整、节奏鲜明、曲调易唱易记,但也分别具有不同的旋律、节奏特征、歌曲内涵及演唱形式
期刊
摘要:张永和(1940-),北京人,当代知名戏曲剧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浓浓的“京味”著称。语言是展现艺术作品独特艺术气质的重中之重,本文即拟以张永和有代表性的“京味”剧作为例,简要分析其创作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张永和 “京味” 语言特色  张永和剧作“京味”语言的特点可以戏而不谑、俗而不贫八字蔽之,这种特点与其长期系统地研读老舍先生剧作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般地说,北京人用自己的方言讲故事,本不算是
期刊
学音乐的人如果没有音准概念甚至跑调,将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是,事實是跑调却常常出现在各类群体中。跑调指的是作品在演绎中但是不合调子产生音响不和谐以及不舒服的现象。  一、课堂内容跑调  高中音乐鉴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了学科审美属性,又重视音乐实践。归结理念一直离不开音乐本体,以音乐为本体展开并且始终围绕这个本体进行质疑以及讲解都是有效正确的。  但高中音乐课存在跑调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发
期刊
摘要:先锋派,是指那些拥有最激进、最新奇创作思想的流派。二战以后,超现实主义绘画、意识流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兴起也为西方音乐界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而先锋派作曲家们在钢琴创作上,他们的崭新的作曲技法和音乐概念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钢琴练习曲这一体裁上。  关键词:钢琴练习曲 梅西安 格拉斯 利盖蒂  20世纪初,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和弦、德彪西的非功能和声、勋伯格的调性反
期刊
音乐时空:据资料显示,您成为国内全面研究十二音序列音乐的第一人,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国内专业音乐界迫切需要了解现代作曲技法,另一方面也出于您个人对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强烈兴趣。  郑英烈先生:改革开放之前,包括勋伯格十二音体系在内的所有现代音乐,在我国都属禁区,被说成是“没落资产阶级的艺术”而无人敢问津。改革开放以后,这个禁区被打破了,尤其是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后,一批在音乐学院学作曲的青年学子如饥似渴
期刊
张国亮,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文学硕士,欧共体主办的爱沙尼亚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中日韩国际二胡比赛九大音乐学院组金奖、首届北京华夏民族器乐大赛金奖。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丹麦、瑞典、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曾任教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及音乐孔子学院,在欧洲期间举办音乐会及演出演讲近百场,被多家欧洲电视台及报纸等媒体采访报道。2011年受越南国家音乐学院邀请赴首
期刊
一直风靡于欧洲各国,去年首次登陆昆明、银川的乐堡绿放音乐节(GreenFest),今年9月20至21日,将首次登陆热辣山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并携手中国最大的新音乐唱片公司摩登天空,为热情奔放的山城乐迷奉上更躁动、更热辣的国际音乐节体验!  首次进入山城的乐堡绿放音乐节,被定义为重庆的首个专业的城市户外音乐节。整场音乐节由摩登天空草莓音乐节原班人马专业打造,将为年轻乐迷打造音乐狂欢聚集地,以鲜明的国
期刊
日前,歌手平安首张同名实体专辑《平安》终于与大家见面。在昨日的新专辑发布会上,平安全新专辑的主打歌《在舞台中间》也正式曝光。而所谓的“新专辑发布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落地发布会,而是将平安近两年来的一些经典回忆镜头,以及他对于音乐的首次自我剖白呈现给大家,并结合《在舞台中间》的首次演唱,为大家展现的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并且具备收藏价值的新专辑首发视频。  做公益 呼吁给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和爱  一
期刊
1. 最怕你问我明天  歌手:大棒  流派:流行  唱片公司:摩登天空  发行时间:2014年08月05日  专辑介绍:  《最怕你问我明天》乍看像一首情歌,但事实远非如此直观。“你”可以是爱人,可以是密友,也可以是我们大家。对明天的想象往往意味着对当下的逃避,对明天的焦虑又败坏了当下的生活,躲在回忆的洞穴中恐惧着明天,无异于否定自己的存在——大棒并未如此说教,他们句式简短,语气坚定,和之前一样感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歌曲演唱、音乐欣赏、表演创作等等都有着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为了拥有开启音乐艺术之门的钥匙。教师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在帮学生架起通往音乐艺术的桥梁。我们音乐教师要重视课程中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在传授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教改潮流,不能总是老方法、老思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设计丰富多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