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在绘画中创造能力的养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同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在二十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绘画模仿得越真实,反应出的技术越高超。但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当今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使构成美术课程的元素不断更新,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丰富,特别是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改革下,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改变,是世界的潮流,而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主宰了一切,学生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牺牲品,由此更让我们不得不呼吁创造力的培养。其实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思想独立,这些都是突显创造力的明显标志。这时,恰恰就是需要老师的及时大力扶持,促进其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绘画艺术中儿童的自我创造能力应如何养成呢?
  一、加强学生基础的绘画技能,打下发展自我创作能力的基础
  著名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他的父亲便把他送到了当地最著名的画家那儿学画。第一天,老师让他画鸡蛋,他感到很有趣。第二天还是画鸡蛋,他依然很用心。可是第三天,第四天……还是画鸡蛋,他觉得实在是太枯燥了,就跑去问老师:“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老师耐心地解释说:“鸡蛋看似很普通,但天下却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鸡蛋。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观察的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这可是在锻炼你的基本功啊!”小男孩恍然大悟。从此,他便刻苦练习绘画的技能与技巧,一学就是十年多。这种刻苦求学的意志让他成为了当代著名的画家。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努力提高绘画技能与技巧是必须的,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学生首先能用画笔描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设想,如果连想要表现的事物的外形也不能绘画出来,那孩子的自信心便会受到打击,更不要说去创作,甚至连想要绘画的兴趣也会消失。因此,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绘画基础才能通过自我主观来设计造型,以绘画的形式准确地表达自我的创作理念,才能发挥个人的优势潜能,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
  二、丰富儿童的生活视野,激绘心中的个性创造色彩
  孩子们有着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能给每一个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和希望。任何绘画的内容都源于生活,孩子的画无不是表现他的所见、所闻、所想,生活越丰富,创作素材就越多。我常常鼓励家长们多带孩子外出郊游,不一定是要去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周末时带孩子去附近的乡村的稻田上,也可以是林间的小溪旁,还可以是路边的果园里……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小樂园”,往往能让孩子收获良多。当然,如果时间允许,我还会建议家长多让孩子去看看那些孩子感兴趣的、富有感染力的景物,如动物园、博物馆、花卉展览、节日盛会、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表演等,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接触文艺作品,这样既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又可以积累想象和创作的材料。创作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生活,丰富儿童的生活视野,让孩子见多识广,既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只有经过自身所有知识体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
  三、创设有特色的课堂主题,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来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为孩子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有时候,我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一些无主题的绘画。我在上《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时,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就坐,第一轮游戏“牵一根线去散步”,出示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开始在四开纸上各自随意画一根线;紧接着开始第二轮游戏“线上的灵感”,出示游戏规则,每组的第一位孩子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的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同样规定的时间内,再把作品传给后面一位,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两轮游戏结束后,我邀请几个小组代表来说说游戏的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游戏很刺激,有的说方式很新奇……接着我出示了第三轮“美丽大变身”的游戏规则,我给予学生简单的点评指导,并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点线面等方法来救自己的作品,学生们很容易就接收到新的美术知识,迫不及待地要拿回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修改创作。不一会儿,一张张创意十足的作品出炉了,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毫不修饰地流露出满意的笑容。类似这样的接力创作游戏让小组之间共同参与创作过程、分享了学习成果,不仅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活泼的空间,为孩子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只要及时抓住这一特点,给予培养和鼓励,推陈出新,因势利导,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
  四、尊重儿童的绘画作品,保护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绘画的指导方法不是很妥当。他们总是一味要求孩子按照教师的范例进行摹仿,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创作,勇于创作。我还会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分享作品,互相指出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听取组员的意见,再进行作业的修改。这样的学习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多意外的喜人的收获。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评价自我,引导他们互相借鉴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审美等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会理解和包容。在创作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艺术个性特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是美术学习中最珍贵的部分。
  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七彩的通道,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领悟,用宽容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画作,我们便会理解孩子那小小的但却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好奇之心和创造之力,释放孩子的创意和童趣,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去画画。
其他文献
3~6岁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关键期,好奇和想象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这一阶段的幼儿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当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翩翩起舞。对于艺术的感知与体验愿望也表现得较为强烈,同时这就使得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实施显得更加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音乐欣赏活动的优化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一、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重要性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
期刊
小班幼儿年龄在三至四岁之间,其特点是:幼儿处于涂鸦后期,自控能力较差,手的动作不够灵活,欠协调,缺乏坚持性等,所以请幼儿作画时总不尽人意。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创造和表现的潜能,只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有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就会造成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一种“敬畏”心理。如何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并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呢?我们在多元化的小班美术教学中有了新的思考。  一、探索小班美术材料的新  心
期刊
一、视听说拓展课程的萌芽  为了增强学生听说训练的力度,更好地在实践中整合中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我们结合了许多信息化素材,改进课堂英语教学。不仅丰富了孩子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还能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在听和说训练中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效果。在我们视听说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格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抓住
期刊
一、从农村自然资源中研究,对农村户外活动进行有效的创设  1.充分农村自然优势,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场地  农村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有着民间艺术的气息。本园地处农村,有广阔的乡土资源及社区资源可以利用,如开展种植活动、郊游活动、开展乡土资源的实践活动等,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
期刊
一、尚待改变的行为  (一)模仿范画,没有灵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强调“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要求。”纵观周围的幼教同仁,大多数教师在活动中还是会因循守旧,在课前准备时很认真的准备范画,好像没有示范作品就不知道怎样教学,引导幼儿参照范画一步一步跟着自己的步骤,分解到每一笔。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反而会局限幼儿的想象能力,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只是记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学活动除了让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美术技巧,更重要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品位、审美能力、拓宽眼界、陶冶情操。更为强调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样的教育就要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
期刊
本学期伊始,我在班里开展每周一小演讲的活动,创设展示活动,促学生成长。接下来我从时代背景、具体实施方法和后期的改进和设想几个方面做阐述。  一、为什么开展“小演讲”的展示活动?  回望人类发展史,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8000年,工业革命到电灯的产生120年,又过90年人类登上月球,再过22年万维网出现,紧接着9年之后人类基因测序完成。[1]过去400代人整个一生所经历的社会是没什么变化的,而的今天
期刊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先进的课堂学习形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专业素养作支撑,不断提升水平的高效课堂需要有教师自觉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作基础。开展“内涵式”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是当今最需解决的问题。  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理解  何为“校本研修”?“校本”就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研修”就是研究、学习、进修。校本研修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师专业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語文新课程标准》也把课外阅读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位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部编教材从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到“我爱阅读”,再到“快乐读书吧”,都一次又一次的提示着我们低年级阅读的重要!可是刚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規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012年9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更加着重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要以游戏贯穿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给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教育方法。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没有很多先进的设备和高档的玩具,但是也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