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设施在教学领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使用,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荷花》一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儿童的情感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则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丰富的海物域产都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领到课文中描述的美丽、神秘的境界中,顿时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授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出现在同学的身边,伴随着优美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通过镜头,他们欣赏到了清澈广阔的海水、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还有树林中的海鸟,它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多媒体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境,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多媒体能快速提供形象化、丰富化的信息,让学生感知。如我上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中,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我用Flash把蝙蝠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的过程制成课件。教学时,蝙蝠在夜里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约时间,扩充课堂知识容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语文教学由过去单一、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变为多元、多向传递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绝不再局限于语文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而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时效性,不要被課件牵着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课件牵着走。从复习、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环一环地显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得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根据课堂需要作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我们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来选择用与不用,它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我们教学中的全部。如果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与思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一路小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荷花》一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受外界环境的制约,儿童的情感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则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丰富的海物域产都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在这课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领到课文中描述的美丽、神秘的境界中,顿时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授课时,关上教室的灯,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出现在同学的身边,伴随着优美的配乐朗诵,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通过镜头,他们欣赏到了清澈广阔的海水、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还有树林中的海鸟,它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多媒体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多媒体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效果
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境,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多媒体能快速提供形象化、丰富化的信息,让学生感知。如我上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中,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的?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我用Flash把蝙蝠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的过程制成课件。教学时,蝙蝠在夜里靠耳光和嘴的配合探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约时间,扩充课堂知识容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经可以与互联网相链接,使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语文教学由过去单一、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变为多元、多向传递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绝不再局限于语文教师的讲解、灌输,学生的接受与服从,而成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互活动,课堂教学得以优化,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时效性,不要被課件牵着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被课件牵着走。从复习、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环一环地显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得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根据课堂需要作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我们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来选择用与不用,它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我们教学中的全部。如果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与思索。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把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并加以整合运用,使之相互补充,才会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八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