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苹果蠹蛾防控成效及做法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玉门市苹果蠹蛾防控目标、防控策略、主要成效及主要做法,以为当地苹果蠹蛾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苹果蠹蛾;防控目标;防控策略;成效;做法;甘肃玉门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36-01
  苹果蠹蛾是严重为害苹果、梨、桃、杏等果实的毁灭性害虫,是我国重点植物检疫对象。该虫自1991年由新疆传入玉门市之后便快速蔓延。2006年全市苹果蠹蛾发生面积达1 013.3 hm2,占全市林果面积的53.35%,平均被害率达54.97%,蛀果率30.17%,属特重发生程度。从2007年开始,为配合全国苹果蠹蛾非疫区建设,从源头上控制和扑灭苹果蠹蛾疫情,保护我国非疫区苹果安全生产,我市按照“政府组织、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分工协作、分区治理、统防统治、全面控制”的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科学监测调查,加强样板示范,落实保障措施,强化技术服务,狠抓宣传培训,加大投入力度,严格督促检查,使苹果蠹蛾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成效。
  1 防控目标
  将苹果蠹蛾疫情发生区平均蛀果率控制在0.2%以下,年发生面积有所减少,达到对内不危害,对外不传播传播,示范区达到无蛀果。
  2 防控策略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遵循“政府组织、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分区治理、依法防控、统防统治、群防群控、全面控制”指导思想,积极推行化学防治为主,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和检疫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科学开展防控[1-2]。
  3 主要成效
  3.1 防控效果明显
  据普查统计,2014年全市辖区内林果种植面积为1 666.7 hm2,苹果蠹蛾发生面积为173.3 hm2,平均发生率为10.4%,蛀果率为0.13%,分别较2006年减少840 hm2、下降44.6个百分点和30.04个百分点,为果品增产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3.2 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开展苹果蠹蛾疫情综合防控,不仅使苹果蠹蛾危害大幅减轻,而且稳定了果品丰收,为广大果农挽回了经济损失。据统计,2007—2014年全市林果总产达到8.22万t,累计提高经济效益5 557.39万元。
  4 主要做法
  4.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为了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全市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玉门市苹果蠹蛾防控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农牧局局长和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和各农垦团场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农技中心,农技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方案制定、组织协调、资金落实、监督检查等工作[3]。同时,成立了由市农林业务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指导培训、疫情监测与普查、落实防控措施等工作。各乡镇、农垦团场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工作机构,主要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靠实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从保障全省和全国果业生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始终把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议程,转变疫情应急防控思维,树立疫情持久防控理念,认真对待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了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加强疫情监测,正确指导防控
  为全面掌握疫情发生消长动态和防控情况,市农牧、林业技术部门建立健全疫情发生和防控情况报送体系,实行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市苹果蠹蛾疫情发生高风险区科学设置疫情监测网点36个,按照“定点、定人、定时”监测的办法,严密监测虫情发生动态,适时发布病虫情报,为科学指导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
  4.3 加强样板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根据我市苹果蠹蛾发生实际情况,选择交通方便、果农基础好、科技措施推广步伐快的乡村建成综合防治示范区8个333.3 hm2。按照“六个到位”、“六个统一”的要求建设,“六个到位”即刮树皮涂树杆落实到位、杀虫灯架设到位、性诱器架设到位、化学药剂喷洒到位、防控挂图宣传到位、记录记载到位;“六个统一”即统一目标任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落实防控措施、统一检查考核的思路建点示范,为果农树立了“学习有看头,看了有学头,学了有干头,干了有甜头”的示范样板,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
  4.4 落实综防措施,确保技术到位
  为确保苹果蠹蛾疫情防控效果,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防控技术方案,根据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科学运用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和检疫等综合防控策略。重点落实了以束草环、清洁果园、刮树皮、喷洒石硫合剂或树干涂白、果树高接换优等为主的农业防治,以架设振频式杀虫灯和设置性诱捕器为主的物理防治,以昆虫信息素迷向为主的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化学防治以及检疫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率达到95%以上,化学防治率达到100%,对防控起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5 强化技术力量,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全面落实玉门市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普查工作等任务,市农、林部门整合人力资源,从市农林部门抽调14名业务技术骨干,具体负责各乡镇、农垦团场苹果蠹蛾防控技术指导[4]。同时,市农林部门经常组织技术干部召开会议进行技术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强了技术指导的效率和效果。
  4.6 强化技术培训,增强防控意识
  为使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工作家喻户晓,应多层次开展宣传和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路等媒体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宣传,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形成一种社会意识,自觉支持和参与苹果蠹蛾防控,并确保综防技术入户到园。仅2014年,开展集中培训152场,培训农民1.38万人,制作苹果蠹蛾防治技术专题讲座电视栏目3期,印发技术资料1.6万份,结合科技“三下乡”、检疫“宣传月”、法制“宣传周”等方式开展咨询服务,使农民宣传培训入户率达98%以上。
  4.7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措施到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了对苹果蠹蛾疫情防控的扶持力度,坚持各部门之间、各乡镇和果农之间上下联动、多轮驱动的投入机制,市农林部门多渠道向国家、省市争取资金扶持;各乡镇、农垦团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动员和说服果农投资投劳开展苹果蠹蛾防控行动。同时,市政府每年都统筹安排一定的植物疫情防控专项经费用于苹果蠹蛾防控。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防控资金500余万元,从而确保了苹果蠹蛾疫情防控质量和效果。
  4.8 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措施落实
  为了确保苹果蠹蛾防控工作的实施和进展,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深入经常深入乡镇和农垦团场开展巡回督察,通报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以查促改,以查促防,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
  多年来,通过苹果蠹蛾疫情防控项目的实施,虽然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苹果蠹蛾疫情还未得到彻底遏制。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应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5 参考文献
  [1] 秦占毅,刘生虎,岳彩霞,等.苹果蠹蛾在甘肃敦煌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植物检疫,2007(3): 170-171.
  [2] 张耀荣,蒋银荃.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1(1): 21-23.
  [3] 巴哈提古丽.苹果蠹蛾在新疆地区的危害情况与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09(4): 118-120.
  [4] 李新荣.瓜州县防控苹果蠹蛾的成效与主要技术措施[J].甘肃农业,2007(9): 84-85.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南疆阿拉尔垦区棉花单产7 500 kg/hm2栽培技术,包括品种布局、化学调控、合理施肥、适量滴水和适时打顶等方面内容,以为南疆棉区棉花单产突破7 500 kg/hm2的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阿拉尔垦区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43-01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产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
摘要 于2014年在建湖县进行小麦后期“一喷三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25%嘧菌酯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40%多·酮,适宜的对水量与增效剂均可增加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防效;增效剂;江苏建湖;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水提醇沉法提取阴地蕨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采用MTT法检测阴地蕨多糖对癌细胞CT-26、K562、WEHI-3细胞作用48 h后的增殖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和温度是阴地蕨多糖提取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优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100 ℃,料液比为1∶40(mg/mL),提取时间4 h和提取次数3
摘要 以东方百合商业品种Viviana的花粉为材料,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百合花粉,得到了4个分层,第1、2层花粉体积较小,第3、4层花粉较大,但每一层中都观察到了直径在150 μm以上的球形花粉,1、2层数量较少,3、4层数量较多。离心后的花粉分别置于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到花粉萌发率较低。  关键词 百合花粉;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花粉萌发  中图分类号 Q944.42
摘要 西藏很多地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干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为探索西藏马铃薯抗旱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不同起垄高度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垄高50 cm种植,其次是垄高30 cm种植,最低是平作种植,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建议采用高垄栽培技术。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垄高;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
摘要 客观看待汉中柑桔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新桔园、发展新品种,经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柑桔;发展;回顾;展望;陕西汉中  中图分类号 S6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21-02  1 汉中柑桔历史与现状  1.1 栽培历史悠久  汉中柑
摘要 分析朝阳地区多种气象因子对当地大枣产量的影响,以为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朝阳市1981—2005年20年间的大枣产量和气象观测资料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枣产量与5—8月降雨量、6月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1月最低气温和6月平均气温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5—8月降雨量≥300 mm、6月平均相对湿度≥60%、4—9月日照时数≥1 450 h、1月最
摘要 结合湖南省永顺县种植香葱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香葱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并针对香葱生长中的气象灾害,提出了防御措施及香葱生产发展中的几点建议,以期提升香葱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香葱种植;气候条件;防灾对策;湖南永顺  中图分类号 S162.5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234-01  永顺县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的武陵山脉中段,境内地貌以山地
摘要 辣木水肥管理及种植密度对其鲜叶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辣木鲜叶产量随浇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 d的浇水频率对辣木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辣木鲜叶产量随施肥频率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栽培密度的缩小(行距增大)单株辣木鲜叶产量有增产趋势,但增产不明显。  关键词 辣木;水肥管理;种植密度;鲜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57-
摘要 为探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的发生规律,采取系统调查法开展了历时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三七皱缩型病毒病在三七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表现出波浪式起伏、峰值多、峰期历时长的特点。高峰期出现时间、数量及峰值的大小因七龄及各年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峰值通常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至5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9月中旬至9月下旬、10月、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同龄七不同年可因气候变化而有所前移或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