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水云山铸画魂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d411525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伍启中,1944年生于广州,广东新会荷塘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现为广东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常务理事、政协广东省第六、第七届委员,第八、第九届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成为中华名人协会会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美展,有不少作品获奖。中国画《康有为》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国画《浩气长存孙中山》获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优秀奖并选入2001年《百年中国画展》,中国画《双清楼主何香凝》获1994年广东省庆祝建国45周年美展铜奖,国画《风雨青纱帐》获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省美展优秀奖,《朱德在兰圃》获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省美展金奖。
  一堵半高的围栏将马路的喧闹隔离开去,使广东画院里静悄悄一片。在采访中,敦厚真诚的伍启中,始终保持着一副笑脸,滔滔不绝而有条有理地向记者讲述他的故事:
  
  不平凡的少年
  


  在伍启中6岁时,恰逢抗美援朝,街道墙壁上那些激动人心的宣传画、漫画,让学龄中的伍启中兴奋不已。他崇拜那些用手中画笔催人奋进的艺术斗士们,更憧憬着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自那时起,成为一名艺术家,就成了他的梦想。于是,他开始捣弄颜色,在空白的墙壁上,在课文的缝隙里,在一切能够搜集到的破纸碎片中,凡能够被他利用的地方,都成了他施展“功夫的舞台。画张飞、画关公,画孙武空,画飞机大炮,画树木虫鱼,童趣浓浓的儿童画,居然都象模象样,妙趣横生。自然这小画家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喜爱,为此,他常常被同学们众星捧月般的包围着、追随着。
  稍后,上了中学,他课余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组,接触了一些美术基本绘画的培训,又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在画册中,认识了一连串西方艺术大师名字: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列宾、苏里柯夫……他们伟大的贡献,卓越的成就,更促使着伍启中对色彩的幻想,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对未来艺术世界的憧憬。他深信自己的感觉,深信自己的勤奋和拼搏,必然会换来明日事业的成功。他似乎找到了走向成功彼岸的小船和木浆,于是,他义无返顾,在初中毕业后,毅然决定报考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继续他的绘画学业。
  1959年,伍启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院附中,成为该班最年少的学生之一。那时候,伍启中给人的印象是沉静和腼腆的。但奇怪的是,这个性格像女孩儿似的小伙子,却非常崇敬苏联“夏伯阳”式的英雄,他们横刀立马,勇往直前的气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他、激励着他,并期望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英雄。这期望也给了伍启中无穷的力量,也给了他非凡的勇气,他要使自己的身姿矫健,他要使自己骨骼坚硬,于是,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成了他热爱的运动:踢球、跑步、体操……这行行通,件件练的结果,自然也就让他成为了一名水中能畅游、场上能驰骋,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抓紧每一天“偷师”学艺
  
  这一切爱好细说起来,相对于他的绘画事业来说,都只能算作是“票友”式的业余兴致,画画,才应该是他头等的心思和正业。他将时间紧紧的攥在手中,学素描、学造型、学水彩水粉,甚至到大学生的画室中“偷师”学艺,直至落了个“画室鼠辈”的诨名。那时节,几乎所有的周末假期,都被他的速写所占用。他常常跑到珠江边,跑到珠江的轮渡码头上,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群,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面部表情。这些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甚至是小偷、乞丐,都成了他“私家”的模特。他仔细地观察着,正面看,侧面观,阳光下,阴影中,点滴瞬间,他都深记于心,并用速写、默写记录下来。这高度的训练,这刻苦的学习,使他的学业突飞猛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做好葵花这篇“文章”
  


  说起伍启中的作品,细说起来,他初出茅庐、显示才华,让美术界为之一振的,应该是二年级时的一幅年画作品《丰收时节满堂红》。这幅画的拾稿,最初,来自于他回葵乡新会实习期间的创作。故乡那红橙橙、沉甸甸的柑橘,那一派欢庆丰收的喜乐气象,那一行行葵林,一池池鱼塘,都撞击着他年轻的心,撞击着他敏锐的神经,让他激动,让他心潮澎湃,让他产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和欲望,他要用他的画笔,表现这火热的生活,表现那一群群欢乐的人群。于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不停地用画笔抒发着自己的感情。你看,画面中那二十多个栩栩如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那一片丰收的喜乐景象,不正是伍启中的心境吗?灵感、苦功和激情造就的这引人注目的作品,自然,也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这幅作品最终被选送参加全国美院附中的美术展览,并被业界名家们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学生优秀作品。
  
  最年轻的报社美编
  
  1963年,伍启中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毕业了。这位腼腆的“小不点”一毕业,即被《南方日报》美术组选中,他们看中了他扎实的美术功力和创作激情,看中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也看中了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务实劲头。于是,他被分配到报社的《广东画报》任实习美术编辑。
  刚到报社,他年轻的面容,瘦小的身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当他的第一幅反映湛江渔港劳模的插图一见报,那娴熟的绘画技巧与表现生活的能力,立刻就打动、感染了读者,自然,也让同行和领导们刮目相看。
  不久,社里就让他独当一面,去单独采访铁路广深二组。
  他兴冲冲来到这一先进的集体,在列车长的配合支持下,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一个个的画着,泼辣的、文静的……只见他画笔飞舞,在那优美舞姿的旋转之中,创作记录着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容。
  这以后伍启中在《南方日报》社一干就是十几年。他每天不停地画着,速写、插图、油画;农村、歌舞、杂技,不同的题材,不同的画种,都让这一岭南才子尽情地用艺术表现着,尽情地用艺术发挥着。那时候,他的作品几乎天天问世,他的名字也几乎天天见报。他埋头苦干,废寝忘食,常常会被下班的同事误以为办公室无人而锁在画室中。
  


  “红遍”大江南北
  
  勤奋和苦功,为伍启中换来了艺术上的一次次腾飞和升华;这勤奋和苦功,为伍启中换来了社会的认可和回报;这勤奋和苦功,为伍启中换来了名声四起。在广州,特别是美术界,伍启中这三个字在大家的脑海中几乎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以致让那些未曾见过面的艺术家们,还误以为这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后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呢!
  在美术这一行业中,明代有“江南四大才子”。而上世纪刚刚敲响七十年代钟声的时候,地处岭南的广东美术界,却盛传着“四大天王”。
  故事发生在文革初期的1964年。那时候,出版社曾向伍启中、陈衍宁、张绍城、招炽挺四个人约稿,请他们合作绘制根据赵寰的《南海长城》改编的连环画。他们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并在创作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艺术水平。因而,当连环画稿创作出来后,无论是造型、构图或刻画人物,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遗憾的是,由于文革的爆发,《南海长城》遭到了批判,连环画自然也就不敢出版了。但画稿不知何故却散失到民间,散失到了社会中,成为美院学生和社会上的美术爱好者们互相传阅、临摹的“畅销”图册。于是,伍启中等四人也就成了青年学生们心中崇拜的偶像,并被他们追捧为“四大天王”。
  
  在那特殊的日子里
  
  如果说,最初启迪伍启中艺术心灵的是那五彩缤纷的颜色,他从美院附中毕业后的时日,多从事速写、插图和连环画创作的话,那么,让他真正成为饮誉南粤画坛艺术家的,应该是在文革后期的时日。诚然,那个时期,确实是个让人窒息的畸形年代。浓郁畸形的政治气息,自然也禁锢着人们的艺术思想、艺术神经。但在地出岭南的广东,却仍然活跃着一支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年轻美术队伍,他们生气勃勃,艺术思想活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着自己。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术界新形成的“四大天王”。这四位由林墉、伍启中、汤小铭、陈衍宁组成的天王方阵,从那时起就一直发展着他们的战果,并将佳绩保持至今,成为当今画坛的精英和中坚力量。
  记者曾听伍启中说过他在文革时期的那段岁月,文革开始不久,《广东画报》停刊,他被下放到省干校。不知是他那副敦厚面相的缘故,还是由于他长就运动员一样的身躯,伐木,成了他的职业工作。他与工友们吃住在山上的工棚里,被褥衣服,常常被潮湿的“雨露滋润着”,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觉得能将整个身心与自然紧密地熔融在一起,总是一种事。他可以听林间的鸟声蝉鸣,可以看层林的随风摇曳。这远离尘嚣的一片宁静,洗涤、滋润着他的身心,使他倍感愉悦和轻松。但是,这样的时日才过了半个月,他即被一纸调令调回广州。原来,广交会正准备开幕,按照当时的形式,广州理所当然要成为政治宣传的舞台。伍启中他们这次被召回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展览。展览会结束之后,他们这批画家继续留在广州。伍启中即与林墉、汤小铭、陈衍宁一起,除合作创作了组画《国际歌》外,还独立创作了《东方欲晓》、《心潮逐浪高》、《井冈山的道路》等一系列重要的油画和国画。这些作品分别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美展和省美展,同时,还被《人民日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十几种报刊、画刊发表或转载。这时的伍启中,被誉为是我国画坛上涌现出的一颗冉冉生辉的新景。其名字也被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们频繁的提及,更频繁地与来穗的省内外画家门进行书画艺术上的新、意交流。
  从此,伍启中又进入了一个更加旺盛的创作期。
  
  有个性的“尝试家”
  
  有人曾说过,艺术至高处往往相通相近。这一点,在伍启中的身上又一次得到了验证。这位以油画名扬天下的艺术家,在他的油画艺术正值高峰之时,却突然舍弃了他在油画艺术上已筑就的平坦大道,突然一转念,改攻起国画来。
  他凭着早已练就至炉火纯青的写生、造形能力,凭着与国画名家们的笔墨交流,凭着聪颖的思维和绝顶的悟性,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转眼,竟由“能画几笔”,变成老辣、干练、地道、传统的“丹青老人”。这其中,无人知道伍启中所下的苦功,无人知道他流下了多少汗水。这虽能给他带来乐趣的绘画过程,这苦中作乐的营生,其实并不轻松。这个中滋味,只有全身心投入过的人才会有真正的体验,只有经过炼狱般生活、烈火熔炼的“金子”,才能有真正的体会。
  然而,正是由于有了这苦功,正是由于有了这艰辛,正是由于有过这炼狱般的艺术生活,才使伍启中的艺术如日中天,才使伍启中稳稳地站在了国画大家们的行列中,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国画精品:《心潮逐浪高》、《巧工图》、《石魂》、《风雨青沙帐》、《康有为》、《浩气长存》、《双清楼主何香凝》、《朱德在兰圃》……这些作品,不断地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美术大展,也不断地让伍启中被国家和国际组织授予各种殊荣。同时,他本人也一次次地被委任为文化使者,频繁地出访世界各国,举办“中国周”画展、进行艺术交流等文化活动。每当这时,他都能以他精湛的画艺,敦厚纯朴的人品,和蔼持重的风范,赢得外国友人们的敬意和尊重。
  说起伍启中的画,研究艺术的人都会为他精研独特的构图,老辣、干练的技法,别具匠心的创意,富有文化品位的点题破题之笔所叹服。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探索性地在进行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广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时的伍启中,画题选择了康有为这一历史人物。因为康有为的籍贯、精神以及求改革、求变革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非常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有鼓舞人们斗志,催人奋发向上的内涵。这幅不朽的作品,最终获得了全国美展的铜牌奖和广东省的优秀奖。他画《浩气长寸》,选择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画面中的孙中山先生,站立在苍松之前,气宇轩昂,巍然屹立。更值得指出的是:在这幅作品中,伍启中通过着意刻画孙中山先生深沉的眼神,肃穆的口形,以及紧握拐杖的双手,表现了这位革命先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格,以及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息的精神。这幅扣人心弦、影响深远的美术佳作,不仅在各种美术大展上获得奖项,还被作为上世纪最优秀的美术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获得国家和美术界肯定,获得无数观众的赞叹。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在参观完展览后,异常高兴,特意在《浩气长存》前拍下深情的照片,以示纪念
  
  受邀泰国
  


  1991年,应泰国中华文化艺术中心邀请,伍启中奔赴曼谷,举办《伍启中国画欣赏会》,那张张栩栩如生的国画精品,那亲切和蔼的泰国五世王像、那朴实亲民的三公主像,那国王、王子、高僧和大律师,都在他如神的笔下,跃然纸上,亲切的注视着观众,注视着人民。这如神的画像,这神气的艺术,再一次征服了泰国民众的眼睛,再一次刮起了中国文化的旋风。一时间,泰国的美术界谈论伍启中,更赞赏伍启中的艺术成就。开幕式的当天,泰国的三军副统帅等高官名士,或剪彩、或参观,使画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泰国王室还郑重的将他的作品《生命的源泉》,收藏在泰国王宫。
  在伍启中的艺术生命和血液中,始终还奔腾着浓郁的爱国心、深深的赤子情。就说在那次泰国的个人画展吧,他除了将艺术的镜头对准泰国的上层主流社会,还始终不忘那些爱国的华人、华侨们。他首先想到了泰国正大集团的创始人著名华人夏易初先生。这位农业专家,以他改良的优质葡萄起家,创建出葡蜂集团(正大集团的前身),并一步步发展壮大。正是这个正大集团,以他们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首批国际投资者。于是,他将谢易初先生的生动形象,置于硕果累累的葡萄架下,创造出一种和谐俊美的艺术效果。这幅作品,自然也就成了正大集团珍藏的最佳艺术作品,被挂在正大集团的显著位置上。
  在本稿即将完成时,笔者又收到伍启中艺术生命的另一重要的信息,他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小鸟天堂》,已于近日完成,即将北上悬挂到人民大会堂的厅堂。这幅气势恢宏、富含岭南泥土醇香的作品,也必将以他独有的艺术语言,在伍启中构筑的艺术宫殿中大放异彩。
  这就是伍启中,这就是伍启中的艺术语言、伍启中的艺术成就、艺术人品所创造出的艺术效果、社会效果。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仍处于艺术创作盛期的伍启中给我们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享受,带给世界更美好、更绣丽的一片天空……
  
  本刊编辑:慧琼 锦鑫
  (本文图片均由袁动群拍摄 谭松兴提供)
其他文献
“ 澳门东方文化艺术团”创立于2000年11月,为本澳一非牟利演艺团体,由郑丽煖,徐鸣莉等一群音乐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创办,宗旨为推动本地音乐,歌唱等艺术。  将正统的声乐运用和发挥在流行音乐及怀旧金曲方面,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赏;在“怀旧金曲”、“中国民歌”、“外国歌曲”等各种类型的风格上作了大胆的尝试,这也是艺术家们在不断探索的声乐道路,希望能够发挥出较高的演出水平又得到普罗大众的接受。    四位台
期刊
公司简介    车驿会汽车服务联盟是广州一家集汽车美容、维修、改装、精品、保险、理赔、证照等于一体的大型一站式汽车服务连锁企业。作为美国固特异在中国最大的授权旗舰店、美国3M美容授权施工中心在华南最大的旗舰店、 德国博世汽车维修在广东省第一家样板店、车驿会天河航母店引进了全球公认的德国博世顶级检测维修设备与台湾TIC全自动电脑洗车设备。可以以最快捷、最专业的方式为车主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汽车养护维
期刊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剪纸艺术也是我国最普遍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专业剪纸艺术家。剪纸艺术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月荣剪纸》艺术创始人于中民  ——以坦城的心灵寻找剪纸艺术真理    初识南粤城   于中民先生祖籍河南,出生于剪
期刊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长的河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步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他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
期刊
在采访强国集团董事长李东锦之前,记者以为这一次的采访不过又是一次很普通的企业家谈话,没想到采访完之后才发现这个企业家很不一般,他身上所流露出的格调与其他企业家完全不同,在记者面前,他并不像其他企业家般谈论他的公司,他的经营理念,他的运作模式等等,他谈得最多也最关心的却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     企业家出自书香世家    李东锦出生在书香世家,世代均以从事教育事业为荣,不仅他们
期刊
关键词:怒目金刚 嫉恶如仇 面慈心软 从善如流  采编感言:廖老走了。真理也走了。    各位读者,请不要笑话我,下面这篇文字的前半部分,是我在八九年前为廖冰兄老师拍摄他捐赠历史作品写下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那是一种带有新闻纪实倾向的阐述,也是在拍摄现场记录了全部概况之后回到剪辑房对着镜头配解说词的一场折磨。  为中国漫画大师廖冰兄廖老拍摄电视专题片,早已有之。数不清的各级电视台,数不清的各式电视专
期刊
生于广州 ,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  擅长山水、花鸟、走兽、草虫、人物    追摹五代晋、唐、宋、元、明、清、现代、诸家、诸法。以岭南为基,中原为根,京都海上为本,集诸家大师所长,深研各家墨法,承袭中华大一统文化,以儒家之正气,道之自然清气,释宗之平和色空,吸诸子百家、经史、诗词、歌赋为大气本源,包溶宽厚,海纳百川。溶铸自家丹青风貌,取宋人之工,元人之空灵,文人画之雅逸。化诸于笔田墨砚之间,于岭南地域
期刊
公元2006年10月14日,拜读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收藏与财富》杂志,赫然见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梁戊年先生的“元代釉里红高足杯”登载在封面上,并由梁先生在书中作了《封面藏品介绍》,称该杯为难得之珍品。  早在此数月前,我与香港统一拍卖行东主林卫国先生在梁先生家已见过此杯,并婉言向梁先生指出:该杯是新仿转心杯。未料数月后该杯仍堂而皇之作为“珍品”刊登在杂志的封面上。  按照时下文物
期刊
刘书民 中国山水画家  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国内,在香港,在美国、韩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专题画展    采编感言:刘老师,接触多了,老是感觉他是一位慈爱的兄长。他的北派南 画,他的强力思辨才情,他的长者胸襟……令人掩卷长叹。  如斯做人作画,投地仰止。    一九九九年九月,那是一段值得记者纪念的日子。为策划中国山水画家刘书民老师的电视文艺专题片,我
期刊
关键词:童心 童真 童趣  采编感言:心态年轻而充满阳光,笔端洋溢着孩童的真情致趣,在这一代画人之中,如斯安谧而平静的心态,少见少见。    给儿童画家梁培龙老师拍两张画室画画的镜头,还真有点儿童心突萌的感觉。那只乖乖小狗“哔哔”高高坐在画案旁的高凳上,正目不转睛的看着梁老师挥毫……  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画面。  人,狗,两相知,却又彼此关注。  不一会,小蝴蝶狗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汪汪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