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虚无的蒙面骑士马科斯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小就对蒙面的男人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然前提他不是恐怖分子,不是阿拉伯人,不是马贼,也不是医生。这种崇拜源自小得不能再小的时候看的电影《佐罗》,那位老帅哥阿兰·德隆现在没了消息,估计住在法国哪家疗养院里做白日梦。平时是普通市民关键时刻做超级英雄的故事套路已经被好莱坞用滥了,当我的包里揣着一本《蒙面骑士》坐在咖啡馆里时,闺蜜笑得像得了帕金森症,“你太虚无了。”她说。
  她说得没错,我一拿起《蒙面骑士》这本书,就坠入了虚无的漩涡。按说拉美国家的男人在电影里总是脏兮兮的,拎着来复枪骑着枣红马贩毒或者抢娘儿们,他们嚼着烟草,抽着雪茄,在仙人掌旁边看世界杯,他们的蒙面材质是亚麻布,形状是倒三角,然后顶着牛仔帽,身上挂着乱七八糟的饰品。我会喜欢这样一个男人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他不可能陪我逛北京路或者上下九,但我总觉得我们可能会在恩宁路背后断壁残垣的骑楼下相遇。这个人就叫马科斯,他是墨西哥游击队队员,也是萨帕塔运动的领袖,他的职务是副司令,这个组织没有正司令。当然他来中国的签证是旅行护照,他的官方身份是一个作家、诗人,简直正合我意。
  马科斯的特点是把宣战檄文、战地笔记,以及游击队通告全部写成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和小说,还有一部分是童话,他把自己比喻成叼烟斗的甲虫,把小猫做成烧烤的小老鼠,一块叫做明天的烤面包,一只精神分裂后认定自己是小鸡娃儿的猪仔儿……这样一个思维混乱的骑士恐怕起码得是在鲁院的作家班里进修过吧,真搞不明白他到底是在革命还是在当游吟诗人,每天枪林弹雨,胆战心惊,晚上再窝进玉米地里写小说。
  继续幻想我和马科斯的故事。作为新世纪的反叛明星,他的身份依然是谜,官方版本称马科斯“是一个职业游击队员,一个不负责任的冒险家和危险的煽动者”,后来又有西方媒体说他是个神父,最不靠谱的演绎是他是在玻利维亚给切·格瓦拉带过路的牧羊少年,切给了他一些钱,让丫去念书,于是丫真去念书了。这个是我最不相信的,因为我的马科斯文学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在《弱小者的时刻》一文中写道:在下面,海螺悠长的悲叹传递着呼唤。影子在寂静中作答,抄起武器,匆匆带上黑色的面罩,警卫们交换着口令,问:是谁?即刻回答:大地母亲。
  马科斯成为我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的幻想情人,我认为他是存在的,为了他我可以成为一个疯丫头,可以反潮流,可以在微博上说几句公道话或者发发牢骚,可以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可以对妖气腾腾的文艺领袖说哪凉快上哪去。
  也许这还不够,离我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位男士,穿着切·格瓦拉的T恤,摇头晃脑,捧着一个iPad看《功夫熊猫2》,我把手悄悄放在桌下,朝着他的方向竖起中指。
  
  《蒙面骑士》
  ——墨西哥 副司令马科斯文集
  作者*(墨)马科斯
  译者*戴锦华/刘健芝 等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6月
其他文献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使生命进入末期,张大春开始给还未出世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  这是一本“送死迎生”之书。人死如灯灭,但通常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思考父辈心中的灯,曾于何时何地亮起,照耀过这静止和悬浮着的世间。病榻前的张大春以一种敬畏沉默的态度凝视着这幽明两径,忽然就看到了天上
期刊
潮汕地区的烹饪具有岭南文化特色,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肉类的烹饪则以卤水等见长。另外,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酱料中的南姜、梅膏、鱼露、红豉油、三渗酱等,尤为潮州特产。潮菜酱碟繁多,蔚为大观——这个特点自然也在潮州的冷盘上有所体现。潮州凉菜中的生腌血蚶、生腌虾蟹本身就要用到大量醋、葱、蒜等作料来腌制。而其他冷盘中,酱料的作用也非常重
期刊
你对哪个年代的电影最感兴趣?  A. 当下最新56.9%  B. 上世纪80-90年代51%  C. 上世纪60-70年代15.7%  D. 上世纪40-50年代7.8%  E. 上世纪20-30年代11.8%    什么时期看的电影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A. 童年 11.8%  B. 少年 27.5%  C. 青年 29.4%  D. 成年后 41.2%    你认为一部优秀电影的关键在于:  
期刊
梁朝伟,骨子里的幽,即使是饰演乐天派韦小宝,眼神里还是改不了《花样年华》中的幽怨。金城武,那一转身的落寞,不需要言语,浅浅笑容便是那邻居男孩的羞涩……文艺男们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忧郁风骨,强烈激发女性母爱的荷尔蒙。如果你也想文艺一把,那就和我们把那些骨子里透着文艺的型男,一起挖出来吧。    平井坚  文艺青年MUST BUY之 白色T恤  平井坚的这一身,从头到脚,无论是小礼帽、白色圆领T恤还是浅
期刊
王丽仪 (Janice Wong)*时装作家及博主, 最新畅销著作《 我的时尚骚灵》。常为香港及海外时装设计比赛担任评判。微博:http://weibo.com/janicewong    早前接受杂志访问,谈我的时装珍藏,我亲自示范了5套1990年代的经典服饰。其中一袭Issey Miyake 1990年春夏系列的古希腊风格绉褶裙袍,我搭配了一只古董包包和几件古董珠宝首饰,都是1900-1910
期刊
炳胜  白切奄仔鸭  奄仔鸭是在珠三角和海南各地都有人养的一种“走地鸭”,从小在淡水湖边长大,不仅不喂饲料,而且只吃湖边的小蚬,因此肉质有着一股清香。炮制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在鸭肉上抹一点盐,然后用白切的方法做好,就可以上桌,清香扑鼻,肉质香嫩,吃完肉以后再咬吮一下鸭骨,有更鲜甜的滋味。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冼村路2号首府大厦1-4楼  020-38035888  推荐:白切奄仔鸭,RMB58
期刊
董洁与窦骁?把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除了都是张艺谋一手挖掘出来的演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关系,这两个差了8岁的男女,在娱乐圈却像离了几个光年的距离。十足文艺范儿的霍建起,拉来他俩演了一部叫《秋之白华》的电影,坚信两人身上的特质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从合作之初的疑惑,到合作之后变挚交,冷静如冰的董洁,热情似火的窦骁,在剧中把彼此融化得刚刚好。  这就是霍建起的电影格调,冰火两重天。  董洁一边化妆一边接
期刊
川菜给外地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麻辣,但要以之一概而论的话,未免有失偏颇。川菜早就得到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评价,是几大菜系中最重视调味艺术的。行内曾经有笑话——粤菜师傅每天得起个大早,到市场上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川菜师傅却可以睡到日上三竿,赶晚集去买打折食材——便是说川菜靠调味,食材的新鲜度倒不是最重要的。但这个笑话在今天要过时了,起码在凉菜这个领域,川菜厨师对新鲜食材的要求甚至不下粤菜。  杜非
期刊
有一道菜,是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次的。每次去做时,都缘于想念一个人——我那已经登上天国的父亲。  老爸抱病时,最喜欢、也经常吃一道菜,而这道菜,也是受他传教而袭的。说白了,就是普通的一道“老少平安”:鱼肉和豆腐混合了,加点蛋清拌匀再去蒸,细软细软的。没骨头,适合小孩;没硬物,适合老人,得其名。  以前自己做这道菜,都坚持买回新鲜的鲮鱼肉,用刀刮出鱼蓉,而小刺则黏在皮上。加少许盐和水,用筷子搅拌便
期刊
芝士这东西并非本国产物,小时候在西方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看到但吃不到。芝士看着就像天上的浮云,还有棉花糖般的香甜似的。因此感觉它是一种鲜黄色、吃起来又香又甜的东西。可爱的老鼠冒着生命危险去老鼠夹里偷吃,一定很好吃。曾经还把芝士和牛油搞混了,第一次吃了块牛油到处去吹嘘自己吃了芝士,如何香甜软滑,被人指出错误还和人争得面红耳赤。在20几年前的经典港剧《大地恩情》中有这么一个关于芝士的情节(又暴露年龄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