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骶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骶骨\“非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测骶骨侧位前上方"非安全区"的解剖学数据,为经骶1(S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8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行骶骨"非安全区"测量:应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D)、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圆规找到S1椎体前缘在椎体与骶骨翼移形侧面的投影点,游标卡尺测量两点间距离(H)。以L为底,H为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

结果

去除观测中变异较大的4具标本,余14具中,男(7例)、女(7例)S1椎体D分别为(27.68±0.90)mm和(26.30±2.38)mm,L分别为(23.62±2.62) mm、(22.05±1.25)mm,H分别为(17.70±0.98) mm、(16.40±1.03)mm。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分别为(209.10±30.99)mm2、(180.79±15.21) mm2,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0, P>0.05),且面积较恒定。

结论

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 ,且面积较恒定。避开"非安全区"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可有效减少螺钉误置的危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技术配合髓内钉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采用小切口辅助技术配合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27例闭合复位困难的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1~69岁,左侧9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Seinsheimer Ⅲ型2例、Ⅳ
目的在正常人CT薄层影像数据基础上建立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的数字化仿真模型。方法对1名既往无先天性足部病史及外伤史,常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足部异常病变,并同意参加研究项目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行足跟部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断层影像(Dicom文件数据)分割处理,重建完整跟骨3D模型;基于Sanders分型原则,采用Mimics 10.01软件的"Simu
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
目的探讨应用MR、CT和X线检查显示距跟骨间韧带(ITCL)及其所在间隙的可行性及可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行足部MRI检查且足踝部无创伤史的41例患者(82侧足)的影像资料,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平均43(27~70)岁,身高平均167(152~185)cm;另选取30名志愿者行足部CT和X线检查,男女各15名,年龄平均23(21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MSVI)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MSVI组44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传统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
期刊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下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Cochrane数据库于198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创面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经筛选有264篇文献入选。对皮瓣的安全性、解剖学基础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目前应用于下肢创面修复的穿支皮瓣主要有股前外侧皮瓣、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臀动脉穿支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探讨胸膜凹陷相关切迹(NNPI)在孤立性肺结节(SPN)CT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诊治的90例CT发现有NNPI的SPN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31~76岁,平均58岁。SPN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应用GE 4.4工作站后处理软件测算SPN及NNPI相关参数:SPN体积(V)、NN
期刊
目的分析胎儿肝脏异常的MRI表现,探讨MRI在胎儿肝脏相关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肝脏异常的19例胎儿MRI影像资料。受检孕妇年龄22~35岁,孕周为25~38周。胎儿MRI检查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T1WI序列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轴面T2WI序列扫描。结果胎儿肝脏异常为膈疝8例(右侧7例、左侧1例),膈膨升1例,脐膨出2例,血管瘤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