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史的“方程”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程作为学生首次接触代数思维的重要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与历史上数学家所遇到的困难具有历史相似性,研究首先梳理方程的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数学史的“认识方程”教学,以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方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方程 数学史 教学
  方程作为学生首次接触代数思维的重要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算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方程的抽象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明明可以算术解题,为何还要引入方程解题?”等疑惑,未能形成主动学习方程概念的心理缺口。研究表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与历史上数学家所遇到的困难具有历史相似性。[[]]因此,本文将简单梳理方程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最终设计基于数学史的“认识方程”教学。
  一、“方程”的相关历史
  1.用文字表示方程与解法
  方程最早诞生于古巴比伦时期, 是利用文字来表示一个代数问题及解法。
  遗憾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不具备现代方程的简洁性,只是单纯用作记录某种特定题目的简便方法,便于后人流传。
  2.用缩写表示未知数
  公元3世纪前后,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首次利用字母音节“ζ”表示未知数。“假设两数的和是100,差是40,较小数为ζ,则较大数是40+ζ,可得出2ζ+40=100,求得较小数ζ=30,较大数是70。”
  这种缩写表示,极大地方便了书写,但这仅是指定词组字母代替题目中的特定未知数。如果未知数的量不同或读法不同,则列出的方程也不同,解法也相距甚远。
  显然,缩写表示,并没有给解方程带来更大的便捷性,有待进一步的简化。
  3.用字母表示“任意数”
  16世纪初,法国数学家韦达认识到一般二次方程(我们今日的表示方法)所处理的是整个一类的表达式。他将表示为
  从这开始,字母表示为任意数的符号。[[]]这既解决了缩写表示的局限性,给予二元一次方程更加简捷的解答,又为现代方程的小写字母表示方式打下基础。
  概述方程的发展史,就是人们围绕便捷解题的核心要义,不断将方程符号化、程序化、简洁化的一个过程。
  二、教材中的“方程”教学
  以北师大版《认识方程》第三课时“方程”为例,教材以天平平衡关系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从而给出了方程的特征概念,强调的是学生思维的循序渐进。然而教无定法,从基于数学史的角度分析,教师能从以下两点对教材进行解读。
  首先,这样的教学编排与历史事实不符。其次,教材内容未能较好体现学习方程的必要性。方程的价值是便捷解题,但第二学段的解决问题,大部分易于使用算术方法,只有少部分问题要求使用方程解题,可能会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方程的不理解和不重视。
  那该如何进行“方程”教学,突出方程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呢?基于数学史的“方程”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设想,值得我们探究。
  三、基于数学史的“方程”教学
  数学教学应“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方程,归根结底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高效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解决代数难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定义与概念,感受方程的便捷性和优越性。
  1.复习旧知
  以练代讲,完成“用字母表示数和等量关系”复习题,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铺垫的同时,渗透符号化思想。
  2.初识方程
  (1)探究丢番图问题,尝试语言表述方程与解法
  问题1:已知两数的和是100,差是40,求这两个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采用“复制式”的教学方式,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算术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现引入方程的意义。
  启发性提问:假设这两个未知数,一个叫较大数,另一个叫较小数,那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如何表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示未知数,再译成“文字方程”,可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发展简单的代数思维。
  (2)初步尝试,用符号表示等量关系
  问题2:除了文字表述,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未知数?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两个未知数,然后表述题目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假设,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3:你能不能用学过的“字母表示数”方法呢?请用你喜欢的字母表示其中一个未知数,另一个未知数如何表示?
  设计意图:进一步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學生使用丢番图的方法,体验方程的便捷性与简洁性,数学化简为易的乐趣。
  (3)设一个未知数,表示等量关系
  问题4:现在,你能用这个你喜欢的未知数列出一个关于此问题的等式吗?
  设计意图:大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表示问题的简洁性及优越性。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如果可以求解这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能更高效地求解此类问题。此时给出方程的定义:“像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可以更高效地求解一些数学问题,我们称之为方程。”这样,既可引起学生学习后续解方程的兴趣,又能解决学生对方程作用的疑惑。
  四、小结
  现行小学教材中,方程教学多以简单的等量关系为切入口,定义方程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种处理方式能帮助学生较好的降低认知负荷,是一种科学高效的编制方式。稍显遗憾的是,如此无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方程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而基于数学史的“方程(认识方程)”教学,则是从方程产生的背景出发,以解决历史难题为导向,逐步引导学生对方程认知符号化、程序化。既可帮助学生充分体验方程的意义,又可明晰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夯实最基本的代数学基础。综上所述,基于数学史的“方程”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不同的教学尝试。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要促进从单一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能力与素质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期刊
课堂纪律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堂纪律的管理,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符合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观察研究,总结出在小学课堂通过树立教师威信、制定并严格执行班规、合理惩奖、加强沟通、利用班干学生监督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及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一些对策,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期刊
一、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开始关注培养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及信息素养的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类型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础教育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删去了“应用题”专题训练部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解决能力”教学目标及“综合与实践活动”模块,用以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数学应用能力。  “运用游戏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
期刊
摘要:当下聋中学生中存一些个别现象,如对家长老师没礼貌、不习惯说谢谢、自私、要求特殊待遇等等,咋看是学生还没懂事、是小事,但究其本质是感恩能力的不足。感恩能力是礼仪能力、是生存能力,是社会竞争能力。感恩能力不强的聋生自私、不懂关心他人、易产生不良情绪,社会适能力不强;懂感恩的学生,懂礼貌、会说话、会做人,责任心强,感知幸福能力强,也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本文从在聋校中强化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入手,阐明加强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中的政治认同,不仅要通过课本教学来培养,更要通过层层深入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去强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政治认同更加坚定,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关键词:政治认同 主题活动层层深入强化  在国家教育部2017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具具有政治认同等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学生能够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摘要:旧的班级管理模式不足之处逐日渐显露,已经不适于现代的教育管理需要,班级发展呼唤新的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班级管理中,为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便利条件,打破传统管理的种种弊端,使得班主任管理紧跟时代的脉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优化教学有效整合  班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它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时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培养学生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大的提高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接洽,使得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期刊
音乐这门艺术对人类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们通过对于音乐的学习, 感受音乐这门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与艺术教养。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 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声势律动教学法是通过人类肢体发出的声音, 将音乐与舞蹈进行一定的结合, 提升学生对于节奏感的掌控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声势律动教学对学生记忆能力有一定的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实践能力兴趣实践探究精神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真正参与、实践动手,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才会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项实践意义较强的教育课程,它强调勉强全体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自
期刊
摘要:在当前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并且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培养。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各个阶段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十分严格的要求,在本文中,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以七年级美术教学作为案例,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美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并且提出相关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不同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