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基本理念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那就是要回归儿童整体的、常态的、真实的生活,关注儿童未来的生活。如何使课堂上教学情境活动对话的创设,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学生获得真实深刻的情感体验,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个人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要善于根据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本身体现了教师对活动材料及正文思考的路径和引领方向,好的问题为课堂对话提供了空间,可触发对话的展开。当学生对教材中所设计的提问感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己的理解,对提问进行分解和转化;设计问题时,要有针对性,有思维含量,避免大而空泛的提问;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观念等要从新的角度提问,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或问题的反思;对一件事情可以多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等等。如上二年级上册《假期有收获》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情境环节:(一)故事导入环节。1.讲述书下小故事《小强的暑假快乐吗》;2.大家来讨论小强的暑假快乐吗?学生汇报后教师点拨。(二)教师课件出示课文3页彩图。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你假期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展示一下你们假期里最好的照片,给大家讲讲你们一家的假期故事。(三)小调查环节。你们的假期作业都写了吗?是什么时候写的?学生汇报。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到想起了两个小朋友,他们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过暑假的。出示教材第4到5页插图:对比两个小朋友的暑假安排你觉得他们的暑假安排的合理吗?如果你是他下个假期你要怎么安排?如果你是他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呢?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从而保持对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上真正的对话,是蕴含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对话的课堂要有安全、开放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师生对话的前提是双方的互信,当教师习惯于“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学生就会与教师产生距离,而教师平等、接纳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于敞开自己,不需要迎合,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学生的信任不能靠强求得到,教师只有展示真实的自己,真正走近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如在上六年级《感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一课中,在“悟双手”的环节中,我巧妙地设计一个先用感官让学生观看《观父母为我们做的点滴》,然后设计了以下的问题:1、看完视频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呢?2、延伸升华(你平常是否有冲撞父母的行为?或者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样想的?现在看了这个视频后你有是怎样想的?你想对他说什么?你以后会怎样做?你做得到吗?建议对于知错能改和善于感恩的同学大家是不是要给他掌声鼓励?这样设计的为既能让同学有话可说,最想对谁说,让学生心中不知不觉地种下感恩父母的种子,课堂上我看到很多学生都能够真心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人动容。因此,创设活泼互动的对话情景,营造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和探索,自己去得出结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自然就能健康地成长。
  三、教师要有理解与尊重个性差异,让学生学有所获。
  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長短。因此,需要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人”存在,重视和尊重其价值。相信每一位学生是独立且有主见和有力量的人,相信学生心灵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激发出这种能量,引领他们的成长。需要教师坚持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引导,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和评价学生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不受先入之见的影响,不追求标准答案,也不简单否定学生意见不合的言行;相反,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质疑,看到背后教育的契机。这要求教师还需要具有多元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照点和各种方法,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这样学生学才有所获。如《生活处处规则》我设计了如果人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会怎样?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你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经历吗?你以后会怎样做?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目标,指导和教育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人人都争做守规矩的好孩子指明了方向,为学生养成遵法守法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课堂上的自我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要注意结合时效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敢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让德育回归生活,就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与思想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是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上不断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小学教材六年级《义务教学教科书  道德与法治》。
  [2]延边教育出版社《鼎尖教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人)。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过端午习俗各有不同,充满了浓郁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气息。本文剖析了多个少数民族过端午的情形,节俗明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异,值得去体会和探究。  关键词:民族文化;少数端午节;文化发展  一、综述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一年之中,除春节外,端午节是文化内容最丰富、群众参与最广泛,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
期刊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创意教学方式有着积极影响,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審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堂应该充满丰富的创意空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小学美术课堂要求学生的手、脑、眼并用,并且要统一起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
期刊
摘要: Many argu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egard to whether studying the English word formation from morphemes is important in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I fully sanction the idea of studying the English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也逐渐深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与学生对阅读一直感到头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但阅读在中考中占据的分数较重。本文通过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策略,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师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培养  引言: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占据重要地位,培养
期刊
摘要:绿化景观是校园景观构成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华南年农业大学绿化面积覆盖率大,绿化景观在校园景观构成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增强人与植物景观的互动性是促进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分析绿化在校园建设中的意义,接着从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绿化基本特点、绿化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及分析其绿化景观的作用,然后分析绿化景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总结现存问题,最后思考提出高校绿化景观中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能够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就企业党建工作中相应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并就后者如何在前者中得以顺利的作用作出了探讨,目的在于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进而完善企业党建工作。  关键词: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分析  引言:  现阶段,社会市场经济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此种现实情况下,为了促使企业取得稳定性、
期刊
摘要:需要是人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基础,而个性意识倾向性在个性发展中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在需要性倾向性研究中发现,3岁幼儿强度最大的前5种需要如下:1、同化的需要;2、母愛的需要;3、人身安全的需要;4、游戏的需要;5、听讲故事的需要。其中游戏的需要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我们尝试在区域活动中,如何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探索幼儿需要倾向性发展,以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调动儿童的兴趣,注重区
期刊
摘要: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is a famous monograph abou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ritten by two Canada women writers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The book possess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
期刊
摘要:琵琶是我国一种非常传统乐器,经过上千年历史的发展赋予了它非常深厚的音乐内涵。琵琶的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可以说是表现力非常强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个乐曲的演奏氛围,把听众带到非常特别的演奏情境中去,听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因此,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奏者的情感、技巧和琵琶演奏设备方面。本文主要研究琵琶在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希望可以提高琵琶
期刊
摘要: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主体特征、多学科交叉特征,它是思政教育的对象基于自身的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形成的心理认知和主观评价,以及这种认知和评价对其行为习惯所产生的实在约束和影响。它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同层次的获得感具有不同的形成策略和作用结果,一般要首先考虑大学生青年的动机和需要,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先导、以认知方式的提供作为着力点,以此为基础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