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点,提高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班级中的几十个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共同去实现教学目标。但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较短,给当堂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增加了一定难度。
  如何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率,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我在几个关键点上进行了探索。
  一、 抓住阅读学习的兴趣点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使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学习欲望和愉悦的体验。
  例如在《草原的早晨》教学中,可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伴随着歌曲《草原小牧民》,牧羊人骑着骏马驰骋在无边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上,远处,雪白的羊群在缓缓移动。学生伴着活泼欢快的乐曲,一边聆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草原美丽动人的景象。有的学生被无边的草原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会”,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使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抓住思维发展的质疑点
  质疑是学生对教材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抓住学习思维的质疑点。
  如《司马光》一课中写道:“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把缸砸破了。”这个“砸”字换成“敲”字行不行?学生们都齐声回答:“不行。”“有谁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思维高速运转,“砸,说明他很用力”,“用‘敲’是没办法把缸打开的”,“情况那么紧急,必须用力去砸缸,才能救出那个小朋友”。答案一个比一个具体、确切,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通过这样提问,互相比较,可想而知,效果远比多读几遍更加有益,且发挥了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抓住能力提高的训练点
  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进行,为他们语言和能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评议训练和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发展学生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池塘》这一课时,要在拓展环节关注学生的想象和说话能力的培养。
  师:小池塘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他也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变化呢!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接着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指名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看,这只大眼睛白天看到了什么?晚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眼睛白天看到了白云、太阳。晚上看到了星星。
  师:通过这只大眼睛,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学着书上说一说。倒映在小池塘里,像
  师:在你的眼睛里,你觉得这些东西还像什么?像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其它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想想還会有哪些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闭上眼睛,老师给你们放一段优美的音乐,你们到乡村、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
  师:它们倒映在小池塘里像什么呢?用“倒映在小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可先同桌交流,再集体讨论。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参与中兴趣盎然,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抓住情感体会的融合点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发掘,促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表象,抓住学生情理结合的融合点,深化学生的情感。
  例如,《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到受到教育而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课文最后写到:“小松树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学时抓住“惭愧”这一情感融合点,出示低下头脸红的小松树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看看图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明白小松树难为情了。”我顺着学生的情感再次深入:“他为什么难为情,不好意思了?”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是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他是一棵小松树,并不是真正的高。”“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看不起大松树了。其实他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因为有大山托住他。”我继续指导:“他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自高自大,所以他觉得惭愧了。那么,他有是怎样认识呢?”学生联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将课文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思维发展的质疑点、能力提高的训练点、情感体会的融合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最终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湘潭路小学(266043)
其他文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阅读思维比较灵动,具有好奇心,教师不妨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阅读布设,利用阅读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情绪,自然能够赢得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让学生走进情绪场,这样才能使阅读问题通透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阅读情绪  教师利用问题打开教学程序,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在具体操作时,
自杜甫以来,吟咏“马嵬之变”的诗人和作品众多,如唐代李益的《过马嵬》、郑畋的《马嵬坡》等。在众多的作品中,李商隐的组诗《马嵬》别具一格,而在他的这一组诗歌中,《马嵬
雄蜂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只有16条染色体。雄蜂没有蜇针、花粉篮及蜡腺,不参加采集、清理、哺育、筑巢、采蜜等活动,所以多数养蜂者不喜欢雄蜂,有时采取措施消除雄蜂。但雄蜂对育
目的:通过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谢海洲“治痹三要四宜”学术思想之健脾利湿法。方法:利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谢海洲教授治疗风湿病临床信息结构化,利用
《黄帝内经》在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系统结构的同时,较详尽地论述了急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中医学在千百年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针刺、点穴、艾灸、烫熨、蒸浴、外敷、
阅读是应用已有知识,通过语言文字(也包括图片、符号、公式、图表等),主动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阅读能力实际上包括了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而现在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虽经过低年级教育学段在整体认知和简单理解上的训练,但大多数高中学生的阅读还往往带有盲目性,既不去整体观照阅读文本,也不考虑设定阅读任务,更不会有计划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所以成绩很难提高。在此笔者简单谈谈自己在
现代研究证实,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葡萄糖、果糖、16种氨基酸以及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就流传着许多用蜂蜜治病的小偏方。这些小偏方简单实
在一次听《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的时候,教师在介绍作者苏轼时,向学生说道:“苏轼,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字子瞻,是我国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然后这个授课教师
食管癌手术是对全身各脏器影响较大的手术之一,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显著。术后病人可以发生多种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是各种心律失常。我们就1995年1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以6-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