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的高中实验教学,很多学校、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没有发挥实验应有的实验教学功能,因此,开展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使实验教学展现真正活力,是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化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时刻依赖于化学实验的研究成果和化学实验手段的拓展更新,所谓化学实验,是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变革化学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也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化学实验在整个的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化学实验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教学课时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形式多以演示实验居多,学生只看不做;实验过程多为照方抓药、缺乏创新,很少追根溯源;实验评价最终集中在纸笔测验、一考定论,教师对于实验素材、实验资源的开掘还没有常态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实验只是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点缀,教学的形式仍然以教师传授、学生接纳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是唯一的、标准化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对现象的敏锐观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因而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但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实验创新教师想得多、学生思得少,探究性学习只重过程不问结果,课堂实验教学观念先于行动,化学实验要求有进一步的改革。
  
  三、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1.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能够紧扣教学环节,以其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生动直观的实验现象,有效地配合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演示实验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的认识。但演示实验切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要鼓励学生多参与,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发现问题。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又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分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探讨,研究共同努力得出小组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验中来,强调了动手能力。但要注意的是一般分组人数不易过多,以四五人为最佳,同时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指出其错误的方式方法和结论。最后分组实验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中要对实验知识非常熟悉,不能边看书边操作,这样效率就会很低。
  2.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所谓探究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假设为指引、以实验为载体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从而形成科学结论的过程。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把自己当做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获得结论。这种实验教学,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素养。
  3.关注社会生活与化学的关联
  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开发适合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以探究性实验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我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我在生活中看到原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以社会和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让他们觉得我试图解决的是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非书本上抽象的问题,然后筛选并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组织实验研究。课程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与科学探究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拥有丰富的研究课题。
  4.开展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一般采用纸笔测试和实验操作两种形式,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达标情况,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评价地位,其发展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作用被忽视。这种评价方式与关注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不相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目的上指向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各个方面获得主动发展,强调主动性,而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功能上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评价,指出优缺点,进行改进。在评价主体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评价形式和方法上关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结语
  如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建构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评价就可以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学生在实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得到了较好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采用FLUENT软件计算了某拖式吊舱推进器在直航以及斜流状态下的水动力性能。采用滑移面网格方法以模拟桨叶、支架、以及舱体之间的非定常干扰。文中首先计算了直航时不同进速
本文首先分析公路旧路面中存在的病害,然后分析在新旧路面拼接前对旧路面的处理,最后分析新老路面拼接施工技术在公路路面扩宽中的应用,供相关人员参考。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这里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一、工作从新生报到开始今年我又接了一个新班。这个班的人数比较多,有56人。学生报到那天,集中时我开始点名,我并没有拿名册在点名,学生们感到很意外,因为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遇到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民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分析了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前期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及裂缝的弥补等方面探讨了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
频率选择表面(FSS)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很多情况下,频率选择表面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例如:嵌在集成桅杆外壳或者雷达吸波-承载复合材料结构中的频率选择表面。文章研究了在力的作
文中用边界元数值求解复速度势模拟了波浪对船剖面的时域作用力,采用满足运动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半拉朗格朗日法跟踪流体的自由表面。推导了适用本数值模型的辐射边界条件,此边界
应用二维时域格林函数法对二维半定解问题进行了求解,应用发展的二维半理论和程序对WP60高速穿浪双体船在斜浪中的垂荡、纵摇、横摇和垂向加速度等运动响应及连接桥结构的波浪
作为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基施工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本文简要分析了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就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解
不同的杨氏模量对于应力场有着相当的影响。针对含裂纹的复合材料板,根据非均质各向异性弹性理论和复变函数理论解决了裂纹的边界条件问题。建立了基于准确边界条件的边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