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玻璃世界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即日起到9月30日,在美国最大的雕塑、植物公园Frededk Meijer Gardens&Sculpture Park展出了美国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室外雕塑作品。这个名为“新伊甸园(A New Eden)”的展览将上千件奇胡利的玻璃艺术品散布在132亩的园区中,每件作品都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在园中,人们能再次领略到奇胡利那与自然相融的奇幻玻璃世界。作为20世纪60、70年代玻璃工作室的杰出玻璃艺术家奇胡利,其艺术早就为世界所认识,他除了为芝加哥加菲尔德温泉、俄亥俄洲的哥伦布富兰克林公园温泉、拉斯维加斯碧堤半岛酒店、亚特兰大的伯坦尼咯尔公园及伦敦Kew花园的未来工程等设计装饰玻璃雕塑外,其不少小件的玻璃艺术品也频频走上拍卖场成为藏家们竞逐的对象。
  
  玻璃工作室运动开创玻璃艺术新纪元
  
  20世纪,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得玻璃制作技术发展迅猛,人们不但能制作出大面积的玻璃,同时产业革命使制造玻璃进入了工业大生产时代。普通的玻璃不再是稀缺产品,并逐渐演变成种生产的原料。20世纪50年代以前,仍然极少有工艺家们能通过玻璃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思想。直到1959年在美国工艺协会双年会上,艺术家及艺术史论家们关于玻璃艺术,特别是热玻璃能否作为一种艺术材料展开激烈的讨论。1962年,哈维·K·利特顿(Harvey K.Littleton)与多明尼克·兰宝(Dominick Labin0)挑战性地提出并用行动证明了热玻璃可以作为极有表现力的艺术创作材料,实现了在工作室小型熔炉中烧制玻璃,使玻璃艺术与工业相分离的梦想。此后,玻璃工作室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北美各大艺术院校迅速展开,玻璃开始被赋予情感与生命。这也带来了开创玻璃艺术史上最具跨时代标志的运动——玻璃工作室运动(Studio Glass)。该运动的目的是建立个人工作室,在工作室中艺术家们可以直接接触玻璃,并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玻璃的设计师。玻璃工作室运动早期,工作室玻璃意味着热玻璃。当时,几乎所有玻璃艺术作品都是在熔炉边通过吹制或与吹制相关的技术制作的。但随着玻璃技术的快速发展,制作方法的日益完善,艺术家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创作手段。于是在热玻璃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窑制技术(Kiln-Formed Technique)开始主导整个运动。直接浇铸与失蜡浇铸作品所特有的复杂造型语言与厚重的材料质感,都是吹制无法实现的,而通过温度来控制造型的软化与融合技术,则使得玻璃艺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与此同时,冷加工和表面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艺术家在这些工作室中形成了新的艺术团体并用全新的自由理念创作玻璃艺术品,同时这些玻璃工作室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玻璃艺术家,其中美国的戴尔·奇胡利(Dale Chihuly)是最为当今世界所知晓的一位。
  
  充满异国风情的“波斯人”
  
  1941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港市的奇胡利早年就读于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0fWashington),主要攻读室内设计专业,当时他就接触到许多艺术品及多样的材料。在众多的材料中,他尤为关注材料的透明性,随后发现玻璃具有其他任何材质都无法呈现的效果特性时,奇胡利便开始为吹制玻璃技艺所着迷。为了更深地钻研玻璃的制作技法,他考入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Wisconsin-Madison)的第玻璃工程研究所,并得以师从玻璃工作室运动创始人哈维·K·利特顿。1968年,他获得福布莱特奖学金(Fulbright Fellowship)前往威尼斯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001of Design)继续深造玻璃制作,当时奇胡利已经开始用氖、氩来吹制玻璃,创作出一种房子大小的、独立的、像植物一样的组装陈设品。这次在威尼斯的学习对奇胡利影响深远,此后,艺术家在制作技术上不但继承了威尼斯传统的玻璃技术,还将团队合作精神、优雅的生活风尚、华丽的色彩感以及不少异国风情的美妙艺术元素延续到其玻璃设计中。奇胡利最著名的玻璃艺术品便是“波斯人”系列(the Persians,威尼斯的文化及艺术,事实上说是波斯、拜占庭、希腊和穆斯林的统一产物)。
  奇胡利的第一套“波斯人”作品制作于1986年,艺术家在那组奇形怪状的小瓶瓶罐罐上运用了鲜艳的对比色。早期的“波斯人”看上去有点像古代的出土古物,它们通常是用两种对比色构成,色彩饱和度相当高。这些瓶瓶罐罐又常以封闭和开放两种形式相结合呈现,奇胡利甚至试图用玻璃表现出作品的张弛感,使人们总以为他的作品就是用美丽柔软的包装纸制作出来的一样。奇胡利认为这些作品代表了他早期的实验性艺术,在“波斯人”系列体现了当时他对艺术的追求方向中,充满了一种新的异国情调。1986年奇胡利迎来了他在巴黎卢浮宫的首个个人展览,该展览展出了不少奇胡利的“波斯人”作品,在图录中这些“波斯人”被描述为“吹管吹出来的新作”(new possibilities from the blowpipe,当时奇胡利还未对“波斯人”系列命名)。艺术家兼艺术批评家沃尔特·达比·班纳德(walter Darby Bannard)甚至认为奇胡利的作品是继承传统突破当下的新艺术。毫无疑问,奇胡利的作品是一种时尚的新艺术,但它又与传统艺术有着一种微妙而神秘的联系,从它表现形式看似乎承载了波斯民族的历史与文化。1992年奇胡利在西雅图艺术馆(the Seattle Art Huseum)举办个展,在其画册中策展人帕特森·西姆斯(Patterson Sims)写道:奇胡利的艺术表现出艺术家对异国情调及奢华色彩的喜爱,这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威尼斯的艺术。所有能象征威尼斯的色彩,如发光的粉红色、鲜艳的红色、花哨的金色,以及威尼斯随处可见的建筑外墙和室内色彩鲜艳的线条,都在奇胡利那玻璃调色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微妙、激烈、简洁、明亮都是奇胡利用色的特点。
  
  能营造出华丽氛围的玻璃装置
  
  20世纪70年代早期,极爱创新的奇胡利除了制作一些小型容器的玻璃艺术品外,也开始涉足于设计大型的装置玻璃艺术品。其具有威尼斯色彩风味的玻璃艺术也由此走进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公共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奇胡利的玻璃艺术能为世人所熟知,也是依仗着这些壮美的大型装置。他的装置艺术不再是以容器的形式单独出现,而是与周遭的环境相融合,营造出让人们身临奇景的效果。但是让人们难以置信的是,奇胡利的作品事实上只是将简单的吹制玻璃容器重复再造组合而成,那围绕中心不停旋转的大型装置,却能通过这些简陋的器皿创造出华丽的氛围。在设计这些装置的小样时,奇胡利只是将“波斯人”做成尺寸更大、色彩和形状更复杂的组合而已。随后,艺术家将它们逐渐做成 如房间那样巨大,其中的每一件扭曲的色彩斑斓的玻璃,顿时都被赋予了强而有力的生命力,它们蠢蠢欲动地向外生长着,向外蔓延着。这种向外的扩张及动势赋予了装置非凡的繁衍力及自我增殖的能力,使得周遭的环境即刻嵌入作品之中,成为了作品的映衬环境,从而达到物境相融的效果。奇胡利创作的大量装置艺术都是值得珍藏的,其中包括跨越威尼斯(1995~1996)、耶路撒冷大卫博物馆的塔(2000)、公园中的奇胡利及在芝加哥加菲尔德公园中玻璃花园的温泉(2001~2002)、塔科马的玻璃桥(2002)及塔科马艺术博物馆里的米勒·费奥里(2003)等。这些装置作品都充分展现出艺术家对建筑艺术的灵敏度、以及艺术家对自然光彩与玻璃相互作用把握的准确度。由于奇胡利的作品越来越广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公共区域也纷纷开始向奇胡利委托制作此种大型的玻璃装置。如奇胡利最早的一件大型玻璃装置是1988年为美国加州拉霍亚(La Jolla,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个独立的游览区,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总理公园(Chancellor Park)设计的,该作主要将大大小小的“波斯人”组合在墙上挂件上而成。之后,奇胡利逐渐减少小型容器在装置中的分量,使装置整个更偏向饱满,如1992年为华盛顿州西雅图的联邦银行中心设计的大型装置就是此类作品之一。此后奇胡利还设计了不少窗户拼贴的装置,如1993年为密歇根州底特律的小凯撒公司委员全球总部设计的“波斯人”窗户拼贴等等。
  多年来,奇胡利的玻璃艺术从单一的玻璃器皿逐步转向了室内外复杂的装置艺术、环境艺术。他吹制的作品种类繁多,小的有茶几饰物。如篮子、花瓶及枝型吊灯等作品,大的有以雕塑群的形式而出现的装置,甚至是配合特定的工程设施而设计的室内外大型装置。这些玻璃作品,甚至包括奇胡利设计的草稿、素描、油画和版画均成为了私人藏家、企业和公共机构所收藏的对象。粗略估计,今天被公共机构所藏的奇胡利玻璃作品就有200件之多,这些机构有纽约康宁玻璃博物馆(ComingMuseum Df GIass)、密歇根州的底特律艺术博物馆(Detroit Museum of Arts)、加州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纽约市的艺术设计博物馆(Museum of Arts andDesign)、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St,Louis Art Museum)、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以及华盛顿的美国白宫工艺品收藏馆等等。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人将梅花鹿称为斑龙。传说斑龙是一种阳兽,可以活到500岁,因此梅花鹿又称为长生鹿。届时梅花鹿身上的毛皮颜色就逐渐由红褐色变成了白色,成了白鹿。在史籍的记载中,白鹿是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尚书》记载,周穆王为了获得白鹿,甚至还发动了一场战争。《明史》中也有许多臣下将白鹿进献朝廷的记载。如洪武十二年,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进献了一只白鹿,群臣纷纷进表祝贺,以致形成了一种礼仪上的定式,即“自后诸瑞
期刊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1910年),是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青年时期他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1885年在香·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
期刊
2009年,丁张弓良女士的子女,将丁太生前珍藏的纸币藏品参加拍卖会,举行“丁张弓良收藏中国军用钞票”专场拍卖。由于藏品的“系出名门”以及不少藏品是中国军用钞票史上重要的珍罕的实物,学术份量重,拍品受到场内外数百藏家的热情追捧,三位拍卖师轮番上阵,现场高潮迭起,举牌竞价鏖战竟逾12个小时,全场784件拍品成交率100%,总成交额达853.9万元人民币,创造了钱币拍卖成交率的奇迹。  丁张弓良(191
期刊
张学良,本来被蒋介石软禁在台北,只能去他几位挚友家里活动。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逝世后,当局对张学良行动上的限制,才越来越宽。张学良人生的最后,决定和他的伴侣——赵四小姐(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张学良移居夏威夷的费用,有很大一笔,是来自苏富比拍卖公司帮他办的一场“张学良收藏专拍”。  我最好的朋友,Rita衣小姐,是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入华人世界的领航者,衣小姐告诉我这场“张学良收
期刊
在古玩行里,“捡漏”的反义词是“打眼”,把东西看错了,以高价买了低值的“古董”算是打眼。打眼也分两层,一是把假货看真,二是把低值看高,低值看高了还有等待升值的可能,说不定哪天就翻身道情;可把假货看真基本就回天无术了。过去打了眼没人声张,也不退货,赔得起钱,丢不起人,往床底下一塞,吃一堑长一智。  白明先生写过一本书《打眼》,我还为其作序,说他敢于晾晒自己在途之伤,算是一份勇气。此书所写的打眼故事还
期刊
油画发展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画种,它来到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必然要面对一个民族化问题。通过展览中油画部分的121件作品,观众能窥见到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艺术变革融合到油画之中,从而逐步将油画民族化。其中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
期刊
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之  对话:北京的今日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非企业公益性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参与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被媒体誉为“民营美术馆第一人”,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必须有很好的当代美术馆,美术馆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公共期望,要能建立长远的文化价值。本期杂志就中国当代美术馆及当代艺术收藏的现状对话张子康,中国美术馆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如何界定和理解“民营非企业”美术馆的“非营利
期刊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今年已是第4届,也逐渐成为亚洲重要的艺术平台。去年的博览会是近十多年来,香港首个以古代及当代艺术两大主题为重点的博览会,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近1.8万人次的参观,70多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的顶尖艺廊参与,展出超过2000件珍贵的古玩及当代艺术品,而销售记录更超过港币1亿元。由于去年的博览会获得如此佳绩,今年的博览会也沿用了上年的两大主题,继续以古代及当代艺术为重点。  
期刊
很多人接触日本艺术始于它闻名世界的浮世绘,而于此前的渊源则知之不多。事实上,日本艺术也有1万2千年的历史,它拥有着灿烂绚丽的魅力,其独特的风格甚至影响了远洋之外的欧美艺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6月展出了美国著名的亚洲艺术研究学者、日本艺术品大藏家哈里·G·C·帕卡德先生(HarryG.C.Packard,1914~1991)生前所珍藏的400多件日本艺术精品。此次展览展出的藏品纵贯日本古代、中世纪直至
期刊
近期,无论是北京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活跃的影像活动单元,还是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的“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展览以及广州维他命空间为期一年的“2010影院”项目,都将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和影像创作实践作为核心的议题。而在这些活动中生发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引发着人们的讨论和思考:电影是否为当代艺术?抑或,录像艺术及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电影史的一次流变?中国录像艺术家的身份焦虑源自何处?它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