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60华诞献礼:“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发展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画种,它来到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必然要面对一个民族化问题。通过展览中油画部分的121件作品,观众能窥见到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艺术变革融合到油画之中,从而逐步将油画民族化。其中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1954年)、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等作品,让我们直观地看到1949年以后,当时中国油画家面陌全新历史时期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新时代任务和新课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新、老油画家在迎接时代的新挑战时,通过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形成当时油画创作的共同面貌:以表现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劳动和建设为主。此外还有,汤小铭的《永不休战》(1972年)、沈嘉蔚的《为伟大祖国站岗》(1973年)、吴冠中的《太湖鹅群》(1974年)、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1977年)等代表着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开拓的经典作品。也有代表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的艺术探索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系列:进城之二》(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1980年)、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1985年)等作品。从中可见,60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吸收与融合的基础上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为中国油画奠立了生存的根基。
  
  
  时代变迁带来国画改造
  
  中国画方面,展出了187件作品。它们基本反映出中国画60年来在传统基础上推进和拓展的过程。在建国初期,许多以前画传统国画的画家也开始学习从延安而来的新年画的风格。50年代,如何突破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如何创造传统国画的新生,成为国画家们创作的时代主题。进人6a年代的国画。尽管在讲政治的现实境遇中,许多画家忙于应酬各种政治运动,“大办农业”画农村,“社教运动”画“三史”,“学习雷锋”画雷锋等主题性的创作一浪高过一浪,但在这一时期还是出现了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黄胄的《载歌行》、石鲁的《南泥湾途中》、蒋兆和的《杜甫像》、吴湖帆的《雨后春笋》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展览此部分最具代表性作品有:齐白石的《红荷》(1951年)、徐悲鸿的《奔马》(1951年)、黄宾虹的《西湖皋亭》(1952年)、黄胄的《洪荒风雪》(1955年)、潘天寿的《灵岩洞角》(1955年)、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1956年)、石鲁的《转战陕北》(1959年)等。
  
  从版画中窥视中国社会进程
  
  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了1949年,这种新兴版画已经发展到繁荣期,而从1976年到现在版画的发展则处于转型时期。建国以来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
   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版画成为了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并成为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多样化的新的格局,多版种、多形式的合力,使版画在艺术观念、语言手法、材料媒介。图式风格诸方面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多向发展的格局中呈现出前未之见的创新性、学术性新质。展览版画部分的作品共展出138件,包括了新兴版画运动以来的绝大多数代表性画家,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王琦、黄永玉、李少言、徐匡、吴凡等,他们的作品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前进的足迹,而且能够让人们看到版画艺术在20世纪前半叶新兴木刻传统与中国传统版画的双重文化经验共同作用之下的不断拓展。
  
  雕塑印证了社会的发展
  
  回顾建国60年来的中国雕塑,我们会发现中国雕塑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种相互证明、相互印证的关系。倘若我们把中国雕塑放在改革开放的大社会背景中考察,可以从雕塑的发展变化中,解读出社会变革的轨迹,寻找到社会发展变化的丰富的表征反过来,社会的改革开放所激发的思想能量和产生的社会变革,又成为中国雕塑发展、变化的时代根源。从艺术语言的角度考察,60年来的中国雕塑承传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又受到法国雕塑、苏联雕塑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初期,刘开渠领衔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堪称新中国雕塑的经典。而王朝闻所作《毛泽东浮雕像》、《民兵》和《刘胡兰》,张充仁的《解放》等雕塑作品,也都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改革开放以后,雕塑艺术在城市化建设的高潮中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随着城市雕塑的发展,原有的架上雕塑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手法,走向了更为多样、更加活跃的形态。进人21世纪,雕塑家们不仅注重表达个人体验和个性风格,关注社会和现实生活,而且关注雕塑的当代形态和语言方式,关注中国雕塑的文化身份和国际地位。
  
  60年美术中不可或缺的各类画种
  
  属于大众美术的年画、宣传画、连环画、漫画部分,展出了共90件大众最为熟悉的作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众美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相应,得到了超越前代的发展,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许多人都有张贴年画、宣传画,喜读“小人书”和漫画的阅读记忆,那些大众化的图像同样印证了共和国的历程与人们的审美情趣,成为60年来美术成就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代表性作品有邓澍的《保卫世界和平签名》(1950年)、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1953年)、彦涵的《我们衷心热爱和平》(1952年)、张绍诚的《广阔天地新苗壮》(1973年)、王叔晖的《西厢记》(1956年)、华三川的《白毛女》(1960年)、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1992年)、丰子恺的《邻人》(1958年)、廖冰兄的《自嘲》(1979年)等。特别是还展出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动画作品。
  回顾60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60年的中国美术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在艺术取向上又以各自的路径前行。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美术家无论在处理革命历史还是革命的现实题材时,都体现出一种文艺与政策高度统的创作特征,那么改革开放30年,艺术家则是必然在“世界性”的背景下从对中、西艺术关系的比较研究中确立自己的文化选择,把宽阔吸收外来艺术与寻求自身变革创新结合,由此展开缤纷多元的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实践。
其他文献
抽象画创始者于大战前夕描写的悲剧前奏曲    生于俄罗斯而活跃在德国的画家康定斯基,是世界上最早创作抽象画的近代绘画巨匠。他并不是把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忠实地再现,而是利用色彩与形状将当时自己心中产生的幻想和感情表现出来,结果创作出绘画史上第一幅纯粹的抽象画。这里介绍的《即兴(峡谷)》,就是推翻欧洲绘画传统的康定斯基,在开始创作抽象画4年后完成的名画  那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康定斯基
期刊
张大干六十大寿,饶选堂先生步韩昌黎《南山》诗一百零二韵奉贺。昌黎以赋体为诗,《南山》尤推杰作,选翁和作也笔力扛鼎。张大干得诗大喜,写《蜀江图》长卷,乞选堂以此作题之。及大干逝,选堂挽以联云:廿五年前颂眉寿南山,附骥千言,三峡云屏僭题句:十二州共悼画坛北斗,只要一面,重溟烟水永难忘。“颂眉寿南山,三峡题句”云云即指而言此。  某岁中秋,有老中医者,佚其名,张一联于医寓:今夜月明人尽望,老年风湿我能医
期刊
朱塞佩·潘扎·德·毕欧莫伯爵(Couni Giuseppe Pa]lza de Biumo)是意大利人,但他却是世界上最早收藏美国1940至196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波普艺术、环境艺术以及观念主义艺术的收藏家。他喜欢像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一样去发掘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1950年中期,很多美国年轻艺术家作品都是最先被潘扎伯爵收藏,而这些艺术家日后都成了艺术明星。在潘扎伯爵2500多件的艺术
期刊
刘质平与弘一法师    三月初,我突然接到一通电话,是一位十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打来。他还留着我的手机号码?我不由得心中一喜。见面寒暄,即到正题,他小心地拿出一幅篆书横批“具足大悲心”,原来是弘一法师的墨宝。清旷、冲淡、恬静、朴质的气息跃然纸素。题识:“己巳秋,晚晴院沙门论月,时年五十。是年九月,赠质平居士。时同住白马湖上。”这是1929年9月,夏丐尊、刘质平等为师集资建筑之晚睛山房落成,又逢弘一法
期刊
本展览主要展出20世纪上半叶(1900~1949)名家的绘画作品,侧重北京地区的书画名家的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展出。  传统的中国画在19世纪初期经过一度沉寂,到鸦片战争以后,重新兴旺起来。其成就主要表现在花鸟画上。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绘画作品,一反过去纸绢相承、孤高冷逸的画风,扩大题材,接近生活,增加时代气息,重新繁荣起来,出现了以沿海城市为中心的“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虚谷、赵之谦、任伯
期刊
在中国,古人将梅花鹿称为斑龙。传说斑龙是一种阳兽,可以活到500岁,因此梅花鹿又称为长生鹿。届时梅花鹿身上的毛皮颜色就逐渐由红褐色变成了白色,成了白鹿。在史籍的记载中,白鹿是瑞兽,是祥瑞的象征。《尚书》记载,周穆王为了获得白鹿,甚至还发动了一场战争。《明史》中也有许多臣下将白鹿进献朝廷的记载。如洪武十二年,河南巡抚都御史吴山进献了一只白鹿,群臣纷纷进表祝贺,以致形成了一种礼仪上的定式,即“自后诸瑞
期刊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1910年),是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青年时期他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1885年在香·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
期刊
2009年,丁张弓良女士的子女,将丁太生前珍藏的纸币藏品参加拍卖会,举行“丁张弓良收藏中国军用钞票”专场拍卖。由于藏品的“系出名门”以及不少藏品是中国军用钞票史上重要的珍罕的实物,学术份量重,拍品受到场内外数百藏家的热情追捧,三位拍卖师轮番上阵,现场高潮迭起,举牌竞价鏖战竟逾12个小时,全场784件拍品成交率100%,总成交额达853.9万元人民币,创造了钱币拍卖成交率的奇迹。  丁张弓良(191
期刊
张学良,本来被蒋介石软禁在台北,只能去他几位挚友家里活动。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逝世后,当局对张学良行动上的限制,才越来越宽。张学良人生的最后,决定和他的伴侣——赵四小姐(赵一荻),移居夏威夷。张学良移居夏威夷的费用,有很大一笔,是来自苏富比拍卖公司帮他办的一场“张学良收藏专拍”。  我最好的朋友,Rita衣小姐,是苏富比SOTHEBY'S拍卖公司进入华人世界的领航者,衣小姐告诉我这场“张学良收
期刊
在古玩行里,“捡漏”的反义词是“打眼”,把东西看错了,以高价买了低值的“古董”算是打眼。打眼也分两层,一是把假货看真,二是把低值看高,低值看高了还有等待升值的可能,说不定哪天就翻身道情;可把假货看真基本就回天无术了。过去打了眼没人声张,也不退货,赔得起钱,丢不起人,往床底下一塞,吃一堑长一智。  白明先生写过一本书《打眼》,我还为其作序,说他敢于晾晒自己在途之伤,算是一份勇气。此书所写的打眼故事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