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认为,人才战略就是对人才进行更充分的吸引,并做到恰当的使用,并能够团结在一起。其实这只是片面的,人才战略更是对人才工作在未来哪个方向上发展,如何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以人才战略进行人才人事工作的全局统揽,对人才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提高解决新矛盾的能力,让人才战略思想发展到新的境界,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能够更好的配合组织战略目标实现大智慧。本文就人才战略的机制方案与实施要点做了更为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人才战略机制;方案;实施
一、人才战略机制的定义及特点
在我国古代,“战略”其有着深刻的含义和内容,这代表着战争和谋略,更表明在战争中其包涵了大智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开始演变为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迈向“人才的争夺”。人才战略有着鲜明的特点,其可以分为这样三点:统揽全局,有长远的谋划,在组织总战略或是区域中可以派生战略。人才战略在本质上是让区域内或者是组织内的人才资源得到重新的配置,这也包涵了体制与机制中的一些调整和改变。
二、人才战略机制的方案
对于当前的人才战略模式而言,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大多都是采用“小板凳”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是把国家安全作为中心,围绕国家安全又展开了战略方针、目标和实力这样三个方面。这也是从军事层面来进行人才战略机制的制定,而我们只需把“战略方针”改为“战略对策”,把“目标”改完“未来”,把“实力”改为“现实”,把“国家安全”改为“人才强国”,便形成了对国家在各个领域人才战略的制定。其机制的方案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正确把握当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现实状况,对当前在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比以及人才均产值上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根据我国区域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性制定不同的战略目标,实施不同的方案。例如对西部地区实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为人才的吸引营造更优越的环境。
第二个方面:对人才资源在类型上进行划分,由于人才战略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并且是立体交叉的整体战略,其把高等教育战略、技术人才开发战略、职业教育战略、人才市场战略等都包含在内,所以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划分,符合制定人才战略的原理即动态平衡,并在这种动态平衡中谋求区域或组织在发展战略目标与人才资源配置上的相对平衡。
三、核心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企业高效益的创造、运营效率的提升,有效的核心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循环过程,是成螺旋上升状态的,不能急功近利。所以,企业应该明确:人才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对于核心人才的把握,如果在培养中期却出现了不合适的情况,只能选择放弃。所以,在核心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确定需培养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评估——确定需培养人才”这样一个循环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培训,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核心人才。
当然,在企业培养有效的核心人才时,需注意如下:
1、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员工技能,把员工变成岗位上的专业人士,这是企业核心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使员工不断的改变工作态度、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绩效。
2、搭建员工学习平台
员工通过培训得来的东西毕竟是少的,不如通过员工自身的学习来增进技能、提高绩效,成长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在企业内部搭建员工学习平台,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在这一过程和结果中,培养与考核处企业的核心人才。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以人才的兴趣、特长、动机等为依托,还应把企业需求与之结合,进行多元化、多方式的培训。
四、人才战略的实施要点
1、人才战略机制发挥各个方面的职责,并将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
在人才战略机制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领导者的引导、带头的关键作用,并树立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主体的意识,让其与人事人才的工作者进行紧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实施主体在各方面都能够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积极性。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实施人才战略,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融入新生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这也是人才战略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关键。
2、把非公经济组织优秀人才纳入表彰奖励体系
在开展各类人才评优表彰活动时,应给予非经济组织人才与其队伍总量相适应的人选比例。对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非经济优秀人才,给予与企业同类人员同类奖项、同等待遇,一视同仁。
3、人才战略的实施步骤要做到把人才战略的长远目标和人才规划的近期目标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人才规划是人才战略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其更是将实际行动与人才战略如纽带一样连结在一起。由于当前人才竞争国际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和复杂,对人才规划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修正,并保证其长期目标的实现。将人才战略更灵活的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让组织的长远目标可以始终得到实现。
4、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进行结合,来更好的完成人才战略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两点论为基础的重点论,对一般人才要实现其全面发展,并让其各项事业都能够满足其在发展上的需要,并不断进行人才资源上的开发和推进,让其带动整个队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能够促进我国的科技、教育等方面迈向新的阶梯。
(1)注意从非公经济组织中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把非公经济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作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队伍的积极补充,建立后备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培养。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外代表性人士的政治安排,注重从私营企业出资人和职业经理人、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外商投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中物色党外后备人才和优秀年轻人才,及时发现,从早培养。
(2)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组织探索推行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和职务津贴、岗位津贴制度,实行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试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形成拴心留人、激励创新的收入分配机制。非公经济组织中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按比例提成。
五、完善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1)加强面向非公经济组织的人才公共服务。指导和督促非公经济组织依法与各类人才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改进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档案公共管理和服务,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全面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保管、咨询和接转等工作,企业负责收集和保管人才在本企业工作形成的基本信息和能力业绩、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社会保障等方面材料,及时移送补充进入人才档案。
(2)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非公经济组织落实好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为聘用人才及时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完善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流动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及时做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工作。
四、总结
把握好人才战略机制,转变观念和陈旧的思想,活跃思维空间,让人才得到更合理的竞争,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机遇。相信在人才战略机制下的各个领域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组织和区域中的配合上也一定会实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洪铁. 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J]. 中国人才,2002(3):23~24.
[2]石金楼,黄海艳. 论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J]. 现代经济探讨, 2003(6):23~24,49.
[3]张向前, 刘明杞, 张怡曼, 张海娇,林晓敏. 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6(4):22~28.
关键词:人才战略机制;方案;实施
一、人才战略机制的定义及特点
在我国古代,“战略”其有着深刻的含义和内容,这代表着战争和谋略,更表明在战争中其包涵了大智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开始演变为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迈向“人才的争夺”。人才战略有着鲜明的特点,其可以分为这样三点:统揽全局,有长远的谋划,在组织总战略或是区域中可以派生战略。人才战略在本质上是让区域内或者是组织内的人才资源得到重新的配置,这也包涵了体制与机制中的一些调整和改变。
二、人才战略机制的方案
对于当前的人才战略模式而言,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大多都是采用“小板凳”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是把国家安全作为中心,围绕国家安全又展开了战略方针、目标和实力这样三个方面。这也是从军事层面来进行人才战略机制的制定,而我们只需把“战略方针”改为“战略对策”,把“目标”改完“未来”,把“实力”改为“现实”,把“国家安全”改为“人才强国”,便形成了对国家在各个领域人才战略的制定。其机制的方案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正确把握当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现实状况,对当前在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比以及人才均产值上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根据我国区域人才发展的不均衡性制定不同的战略目标,实施不同的方案。例如对西部地区实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为人才的吸引营造更优越的环境。
第二个方面:对人才资源在类型上进行划分,由于人才战略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并且是立体交叉的整体战略,其把高等教育战略、技术人才开发战略、职业教育战略、人才市场战略等都包含在内,所以要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划分,符合制定人才战略的原理即动态平衡,并在这种动态平衡中谋求区域或组织在发展战略目标与人才资源配置上的相对平衡。
三、核心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企业高效益的创造、运营效率的提升,有效的核心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循环过程,是成螺旋上升状态的,不能急功近利。所以,企业应该明确:人才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对于核心人才的把握,如果在培养中期却出现了不合适的情况,只能选择放弃。所以,在核心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确定需培养人才——培养实施——效果评估——确定需培养人才”这样一个循环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培训,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核心人才。
当然,在企业培养有效的核心人才时,需注意如下:
1、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的目的是提升员工技能,把员工变成岗位上的专业人士,这是企业核心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使员工不断的改变工作态度、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绩效。
2、搭建员工学习平台
员工通过培训得来的东西毕竟是少的,不如通过员工自身的学习来增进技能、提高绩效,成长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在企业内部搭建员工学习平台,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在这一过程和结果中,培养与考核处企业的核心人才。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以人才的兴趣、特长、动机等为依托,还应把企业需求与之结合,进行多元化、多方式的培训。
四、人才战略的实施要点
1、人才战略机制发挥各个方面的职责,并将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
在人才战略机制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领导者的引导、带头的关键作用,并树立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主体的意识,让其与人事人才的工作者进行紧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实施主体在各方面都能够充分的调动和发挥积极性。
在一个组织中,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实施人才战略,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融入新生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这也是人才战略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关键。
2、把非公经济组织优秀人才纳入表彰奖励体系
在开展各类人才评优表彰活动时,应给予非经济组织人才与其队伍总量相适应的人选比例。对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非经济优秀人才,给予与企业同类人员同类奖项、同等待遇,一视同仁。
3、人才战略的实施步骤要做到把人才战略的长远目标和人才规划的近期目标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人才规划是人才战略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其更是将实际行动与人才战略如纽带一样连结在一起。由于当前人才竞争国际化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和复杂,对人才规划要进行适时地调整和修正,并保证其长期目标的实现。将人才战略更灵活的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让组织的长远目标可以始终得到实现。
4、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进行结合,来更好的完成人才战略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两点论为基础的重点论,对一般人才要实现其全面发展,并让其各项事业都能够满足其在发展上的需要,并不断进行人才资源上的开发和推进,让其带动整个队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能够促进我国的科技、教育等方面迈向新的阶梯。
(1)注意从非公经济组织中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把非公经济组织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作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队伍的积极补充,建立后备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培养。做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外代表性人士的政治安排,注重从私营企业出资人和职业经理人、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管理技术人员、外商投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中物色党外后备人才和优秀年轻人才,及时发现,从早培养。
(2)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组织探索推行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年薪制和职务津贴、岗位津贴制度,实行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试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形成拴心留人、激励创新的收入分配机制。非公经济组织中参加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按比例提成。
五、完善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1)加强面向非公经济组织的人才公共服务。指导和督促非公经济组织依法与各类人才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改进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档案公共管理和服务,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全面做好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录入、保管、咨询和接转等工作,企业负责收集和保管人才在本企业工作形成的基本信息和能力业绩、教育培训、考核奖惩、社会保障等方面材料,及时移送补充进入人才档案。
(2)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保障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非公经济组织落实好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为聘用人才及时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完善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区流动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及时做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工作。
四、总结
把握好人才战略机制,转变观念和陈旧的思想,活跃思维空间,让人才得到更合理的竞争,并为人才提供更多的机遇。相信在人才战略机制下的各个领域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组织和区域中的配合上也一定会实现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洪铁. 再论人才定义的实质问题[J]. 中国人才,2002(3):23~24.
[2]石金楼,黄海艳. 论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J]. 现代经济探讨, 2003(6):23~24,49.
[3]张向前, 刘明杞, 张怡曼, 张海娇,林晓敏. 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6(4):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