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偏心爸爸 三国就不是三国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387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刘宏将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
  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
  一边是立嗣以嫡长为先,一边是受宠爱的小儿子,就这样,汉灵帝时期的太子之位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似乎是遵从了内心的原始召唤,最终决心废长立幼,但又担心招致何皇后及其兄大将军何进的反对,便以托孤宦官的方式进行了秘密立储。从忠实于遗诏的角度而言,蹇硕算得上忠仆。蹇硕本计划在何进入宫时将他杀掉,而后立刘协为帝,但有所觉察的何进称病不入,并迅速召集兵马,武力拥立外甥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
  其后,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怂恿之下,召外臣董卓带兵进京,想一劳永逸地武力解决宦官问题,熟料死于宦官的抢先动手。随后,宦官势力虽然被恼羞成怒的袁绍等人一举诛除,但董卓的进京打开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潘多拉之盒。不管从哪方面讲,董卓都算是乱臣贼子,但在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也就是著名的汉献帝这件事上,算是绝对忠实于先帝的遗愿了。
  可以说,正是汉灵帝此次失败的废长立幼,打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而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主君在立储问题上,屡屡陷入夺嫡之争的魔咒,多次陷入废长立幼而引发政争的模式,改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如果说喜欢幼子是三国时代的某种普世价值的话,袁绍的突出表现足以使他成为偏心界的代言人。
  袁绍有三个儿子,相比长子袁谭,袁绍更喜欢颜值高的小儿子袁尚,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还自作聪明地搞起了“分封”,任命大儿子袁谭做青州都督,作为某种政治补偿,这遭到了谋士沮授的强烈反对。沮授认为“祸其始此乎”,让袁谭拥兵一方必将导致未来兄弟间的大动干戈。而袁绍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他拒绝了沮授的谏言,将三个儿子送进了兄弟相争的火坑。
  袁绍生前,其麾下的部属便已暗中分作拥兄派和拥弟派。袁绍去世之后,沮授的预言应验了,袁谭和袁尚在外有大敌曹操的险恶情况之下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均未逃脱败亡的命运。试想袁绍生前如果安排好继承问题,袁家兄弟得以戮力同心一致对曹,即使无改于最终结局,但至少曹操统一北方的时间表将大大延迟。
  按照曹操的进军路线,在北方肃清袁家势力之后,就轮到了江东的刘表家。曹操是如此幸运,若不是刘表废长立幼深陷于继承危机,曹操又岂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
  据说刘表一开始因为长子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相像,十分宠爱他(三国男人似乎很吃儿子像自己这一套),但自从娶了继室蔡夫人之后,被蔡夫人所影响,逐渐疏远刘琦,偏爱小儿子刘琮。
  刘表逝世后,刘琮被拥立为荆州牧。镇守江夏的刘琦闻讯后,本欲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谁料曹操已出兵荆州,遂避走江南,陷入内乱危机中的刘琮而后就投降了曹操。
  虽说吃了不少红利,但曹操本人也是兄弟相争的受害者。与汉灵帝、袁绍、刘表这些人如出一辙的是,曹操一度也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长期摇摆不定,所幸在去世前几年悬崖勒马,明确了曹丕的储君之位,才没有落到袁绍身后诸子“亲寻干戈”的地步。
  但问题是,曹操生前对立储的摇摆不定已严重伤害了诸子之间,特别是曹丕和曹植的关系。曹丕即位后,曹植、曹彰虽被封王,但实际情况无异于充军软禁,且不说曹植七步成诗相煎太急的传说,就说疑云丛生的曹彰之死,曹丕也脱不了干系。
  对曹魏政权而言更糟糕的是,曹丕对兄弟的过度防范,对宗族问题的过度焦虑,导致了防内甚于防外,曹氏宗族缺乏皇权之外的其他权力支撑点。
  平心而论,曹丕固然是心胸狭窄,但若无曹操当年立储时的摇摆不定,曹家兄弟又岂会反目成仇?曹操的爱子心切不仅撕裂了兄弟之情,还赔上了曹魏江山。
  而在东吴那边,孙权在立储上的糟糕作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孙吴政局的由盛转衰。
  孙权一开始倒是立了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既是长子,又很贤良,本是件众望所归的事。但孙登在33岁那年突然病死,吴国的立储一下子成了问题。按照长幼顺序,由于孙权的次子也早死,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问题是,孙权对四子鲁王孙霸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宠爱,给予了他与太子孙和类似的政治待遇。孙霸由此生出了夺太子位的心思,朝中更是形成了“太子派”与“鲁王派”对立的政治态势。
  两派相争的结果是,孙权先是大力打击太子一派,連伟大的陆逊也被逼死,最后废掉了孙和,并将其软禁了起来;而孙霸那边就更惨,直接被赐死。
  公元250年,孙权立年仅8岁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仅仅两年后,孙权驾崩,将吴国江山留给了10岁的孙亮。
  孙权驾崩第二天,吴国就发生了宫廷政变,辅政大臣孙弘被杀,诸葛恪和孙峻联合掌握了政权。一年半后,诸葛恪又被孙峻所杀,吴国军政大权落入了孙峻一人之手。其间,孙权立幼子为帝的弊端暴露无遗,年幼的孙亮基本就如傀儡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政变连连。
  孙峻掌权了三年,病死前将权力移交给了堂弟孙琳。孙琳在任上干了件堂兄都不敢干的大事,废掉了年已16岁、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的孙亮。
  孙权死后仅六年,他钟爱的幼子便被拉下帝位。生前任命的辅政大臣也已在历次政变中全数不存。吴国政局在此前后陷入了“君杀臣、臣废君、君主相残、臣僚互杀”的血雨腥风中,国势每况愈下,深究其原因,孙权的立储昏招当负全责。
  在三国之中,唯一在立储上没出纰漏的当属刘备。刘备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虽然都资质平庸,太子刘禅在历史上更是以愚钝闻名,但由于在立储上早早确定了立长子的原则,三兄弟之间几乎未产生任何芥蒂,更没有出现兄弟争权的局面。
  作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晋武帝司马炎的立储决定让这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则黑色幽默。或许是吸取了三国时代各家废长立幼的教训,司马炎一共有20多个儿子,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智商有缺陷,却还是勇敢忠实地遵守了立嫡立长的规则,让司马衷当上了太子。所以,这篇文章算是白写了,“废长立幼”算得上什么历史教训,坚持立长的晋武帝一样也让傻儿子赔掉了半壁江山。
  听过很多历史教训,看过很多《资治通鉴》,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可能才是历史中的大概率事件吧。正是有了那些失败爸爸,司马家才有机会吞食了天下,但可能就是害怕重蹈失败爸爸的偏心覆辙,司马家又丢掉了江山。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爸爸们,三国还会乱得如此波诡云谲吗?
  (摘自《百家讲坛》)
其他文献
遇到好的朋友令人感恩、庆幸,遇到好的对手也如此。其实,对手也分两种。如果对手是个小人,那当然谨慎为妙。但如果对手是位君子,那么你开挂的人生就要开始了。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古代那些彼此成全的对手们。管仲与鲍叔牙:举贤不避亲,也不避对手  他们算不上敌人,但绝对是对手。在那个历史上以乱著称的春秋时期,有一个齐国。齐国有个国君,叫齐襄公。齐襄公有个缺点,叫昏庸残暴。除此之外,齐襄公还有个遗憾,膝下无子。
国际舆论场的博弈处于弱势  中美贸易摩擦恐怕是冰山一角,反映的是中国与美国乃至西方关系的大调整、再定位。这是一个复杂的博弈,既是经济战、外交战,也是舆论战,而舆论战的主战场在国际上。坦率地说,中国目前在舆论战方面还处于弱势。  为什么这么说?众所周知,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也为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反而上升了,这让
说到创新是什么,有人说创新是无中生有,这个大概念我就反对,我自己的创新概念是,有中生无。  无中生有特别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天才的感觉,它忽略了勤奋和掌握所有的事实,忽略了路径。如果是无中生有,相当多的人做不到。  有中生无,是一个诞生的路径。创新是别人做了什么, 已经提供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拿出什么。所以一定是有中生无。  创新在我这里的大定义是有中生无。但是,怎么创新?下面有几个我自己的看法
古代王朝大体是依材料治国的。八九成皇帝都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他何以知晓民情民生?没办法嘛,只能看材料。  知县,古称亲民官(皇家离民千万里,县官离民百十里,是谓亲),踏出门槛便可见稻花,但大都不想迈足,何况知府、巡抚?官府与民间联系,便只好全托汇报材料了。文字材料报上去,领导批示发下来,帝国管理体系,便全拜托一扎扎、一本本、一捆捆的材料了。古来称某皇上勤民听政、宵衣旰食,无非是说喜欢看材料
鲁迅在《伪自由书》中,讲过一则笑话:夏日正午,一农妇做事做得正苦,忽然叹息,“皇后娘娘真不知道多么快活,这时,还不是在床上睡午觉。醒过来的时候,就叫道‘太监,拿个柿饼来!’”娘娘都如此奢侈,皇帝自然可以“饿了吃油条,渴了喝香油”,肯定“想咋着就咋着”!  这是个看事物的角度问题。站在“农妇”角度,猜“想咋着就咋着”的皇帝,中间隔着长城一样的“阶层固化”,结果如“哥德巴赫猜想”难解。换做皇帝的角度,
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时,斯大林曾对中共代表团说:“你们将来一建国,现成就有个总理,周恩来。”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圆满完成莫斯科之行,启程回国。当晚,毛泽东和周恩来举行盛大招待会,斯大林破例率苏联领导人出席。周恩来充满激情的祝酒词,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斯大林向毛泽东敬酒后,举
华为是任正非“一手带大”的。32年来,他希望华为保有初创时期的精神,他自身的性格也影响着华为人。  “太空床垫枕头——华为员工特别优惠!”“凭华为工卡七五折,团购七折。”常有经销商在网上挂出这种广告。华为员工的办公桌旁,确实常放着床垫。“他们加班到很晚往往就拿个床垫在办公室睡觉,有时候吃住都在办公室,一星期甚至十几天不下楼。”有知情人士说。  床垫文化,是华为一直坚持的拼搏精神。在一次谈话中,任正
在金钱观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叫老板心态。我经常在想,像我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个特别有钱的大老板?为什么我在商业上不是特别成功呢?难道是我的智商不够吗?勤奋不够吗?受的教育程度不够吗?人脉不够吗?其实我仔细想想,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在哪?就是我长期形成了打工者的心态。  什么叫打工者的心态?就是你的上级、你的老板和领导让你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你做这些事情跟赚钱有什么关系?你从来沒有考虑过。心里面
屡遭打压  雍正执政时,出于对满人亲贵的不信任,大力任用汉人,出现了田文镜、李卫、张廷玉这样的汉人重臣,满汉之别还不是很明显。待到乾隆皇帝即位后,江山稳固,满汉之别突显。天下是满洲人打下来的,统治江山自然该由满洲人来唱主角,此观念横亘于乾隆脑海中,无法消弭。他表面上对汉人大臣亲信有加,加以任用,前提却是必须保证满人亲贵在朝中占优势地位。  对清廷扶持满人亲贵、压制汉人官僚的做法,汉人知识分子一直是
“主体间性”是个哲学概念。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體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