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于肠梗阻应用疗效比对。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住院部收治肠梗阻患者中选取9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其中手术治疗患者46例,非手术治疗患者46例,比对疗效。结果:非手术组患者梗阻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非手术组总有效率97.83%(45/46),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肠梗阻均具有一定疗效,非手术可促使梗阻症状早期转归,整体疗效显著。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非手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急腹症,以停止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对临床治疗时机要求较高,若没有及时给予医疗干预,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肠梗阻多以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两种方案为主,为了确保理想预后结局,选取有效安全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现研究特针对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对策有效性进行探讨,开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住院部收治肠梗阻患者中选取9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其中手术治疗患者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龄区间41-79岁,均龄(62.38±2.07)岁;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区间40-81岁,均龄(62.41±2.05)岁;计算比对2组肠梗阻患者上述资料,差异细微可比性高(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肠道系统疾病临床诊治指南》中对肠梗阻的诊断依据,患者入院后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2)患者均对研究项目知情,遵医嘱接受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均为首诊,符合研究洗脱期需求。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命时长不满足支持本研究者。
  1.2方法
  手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手术方案,加强肠道准备,术中疏通梗阻时注意肠道保护,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依据患者药敏试验,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术后予以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非手术治疗:要求患者禁饮禁食,予以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纠正,于患者锁骨下静脉置入导管,予以患者地塞米松静脉输注,持续治疗1周后予以生长抑制素静脉输注,观察患者肠道蠕动情况,可联合予以促消化道动力药。
  1.3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梗阻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疗效,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病灶减少90%以上或完全消失,疗效评估为显效或痊愈;若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减少50%-89%,疗效评估为好转;若不满足上述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或痊愈+好转)/n(n=46)×100%。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卡方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转归时间统计
  非手术组患者梗阻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总疗效统计
  非手术组总有效率97.83%(45/46),高于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臨床学者针对肠梗阻多以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为主,考虑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具有较高复发机制,为降低肠梗阻复发,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选取安全、高效治疗手段,为近年医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手术治疗为肠梗阻治疗对策,可有效解除肠梗阻,但因手术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气体渗透,增加患者术后腹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预后转归效果。非手术治疗针对肠梗阻主要以纠正酸碱紊乱、水电解质失衡,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抑制消化液分泌、肠外营养支持等相关药物,避免疾病进展,起效快速,可于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肠梗阻症状,且为无创操作,患者接受程度更高[2]。本研究表明,非手术组患者梗阻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非手术组总有效率97.83%(45/46),高于手术组(P<0.05)。
  综上,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肠梗阻均具有一定疗效,非手术可促使梗阻症状早期转归,整体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明旺.采用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4):25.
  [2]梅正华.非手术治疗胃肠道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7):49.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新生儿筛查诊断的各型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 方法 将新生儿筛查诊断的398例HPA纳入研究.采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进行鉴别诊断;对治疗随访患者进行疗效与智能发育评估及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检测. 结果 (1)342例(85.9%)诊断为苯丙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In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GDM对于母儿的近期影响已被广泛认识,如患者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癎)前期、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率增加、流产、早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巨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等。
期刊
喂养不耐受是新生儿医学临床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国内外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防治的观点和方法不断有所推出;但对这些新的方法和观念如何进行适当的评估,并且在临床中正确应用,是临床医生面对的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注射液改善全身麻醉苏醒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采用隨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应用地佐辛注射液镇痛,对照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镇痛。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镇痛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043,P=0.044)。观察组苏醒镇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E(human leukocyte antigen-E,HLA-E)在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绒毛或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早、晚期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6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LA-E在绒毛及蜕膜的表达。结果HLA—E在早、晚期正常妊娠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弱(分别为0.246±0.031和0.25
期刊
197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诞生翻开了人类不孕症治疗的新篇章.随后近30年中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迅猛发展,在追求更高成功率的同时该技术也日趋成熟,为众多不孕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据报道美国在2002年通过此技术出生的儿童占同年所有出生儿童的1.1%~([1]).因此通过ART出生儿童的健康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AR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结节患者特征及结节的形态、病理结构变化,分析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以来收治手术的肺结节患者257例,对比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非疫情期间肺结节患者19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病理性质差异,分析造成此种构成变化的原因。结果:新冠疫情期间较非
目的 初步评价孕中期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 disintegrin andmetalloprotease 12,ADAM 12)可否作为子癇前期筛查的一种标志物. 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初步建立的间接竞争法ELISA检测100例子癇前期患者与200例正常妊娠妇女孕14~18周血清标本中的ADAM12水平,将其转换成MoM值后比较其有无明显差异. 结果 正常孕妇孕14~18周血清AD
患者,29岁,妊3产1,3年前剖宫产娩一正常新生儿,新生儿躯体和智力发育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6年9月17日,妊娠15周我院三维超声检查提示:"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双胎,一胎未见明显畸形,一胎脑积水、唇腭裂畸形",并经当地多家医院检查证实.孕妇拒绝引产,于妊娠18周行双胎儿脐血管穿刺,染色体均为46,XX。
期刊
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规定,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及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预防接种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