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断得到落实,学导互动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学导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学导互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学导互动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不再单纯地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导互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解决学生自主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以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来展示学导互动教学模式的价值。
  一、学导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学导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中,教师的引导为学导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学生的探究为基本保障。教师的引导学习过程一般会通过情境问题设置來实现对数学课程的合理导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导”来指导“学”,用“学”来检验“导”。“导”在学导互动教学模式中是一个教学手段,运用“导”就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逐渐成为改革的重点,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精神。然而,如今很多小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没有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扩展思维。小学数学是一门基本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可以与师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学导互动教学模式就能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
  二、学导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问题情境式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的问题情境导入是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让教学更富有生活化。通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最终让学生爱上数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数学新课时,一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设置。问题情境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故事、一个数学实验等,通过这些情境来提出具体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在学导互动教学模式中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一般要控制在5分钟之内。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为了引入分数的定义与基本运算法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大家如何分水果,我们要用击掌的形式来表示分的数量。比如,老师手里有4个香蕉,现在要求每个人分到两个香蕉,那么可以分给几个人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马上以“击掌两次”来回应教师。“那么如果两个香蕉分给两个人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马上以“击掌一次”来回应教师。“要是一个香蕉平均分给两个人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击掌的双手马上就放下了,且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示了。这时,教师可以选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半个苹果,并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导入方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巩固新知识
  通过问题情境的导入,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氛围中。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交流。通过让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重难点。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从而及时反映教学信息,通过一定的互动交流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进一步完成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個图片,在图片中有两只小熊猫在吃竹子,一只小熊猫面前的竹子多,另一只小熊猫面前的竹子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分别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两只小熊猫的竹子数量不一样。”“哪一只小熊猫面前的竹子更多一点呢?”“多多少呢?”“应该怎么计算来得出具体的答案呢?”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赞许的眼神和鼓励。学生的问题就代表着活跃的思维,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数学知识
  要想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更扎实,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目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数学知识,应该如何去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设置合理科学的教学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热情。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考,以练习为主,手和脑同时运作,在练习过程中切忌直接看结论,这样不会起到自学的效果,最终以一知半解草草收场。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了解学生,方便制订下一步的计划。
  在自主探究阶段,首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练习题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学导互动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节的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即要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法则和基本步骤。比如,(1)4 24÷4=?(2)25÷5×3=?(3)49-28 56=?紧接着,教师要组织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有目的地练习,从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导互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是遵循从左到右的计算原则,还是要注意先后的问题。当学生有了这样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后,就是精讲部分。对于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只依靠学生是不能完全掌握的,教师要对其进行精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确保学习到数学知识。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拯救自己文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必须立足于现实,贴近师生的教学实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务实创新,这样传统文化才会在现代化的校园焕发生命和活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过多的形式化也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关键词:传统文化;氛围;师资;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正】 国民党十三大之后,其大陆政策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具体体现在实行双轨路线,以“三个分别”为原则(“三个分别”是:中共与中国分别界限;大陆同胞与中共政权分别对待;官方
摘 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形态,高效的课堂教学对教育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同时,打造高效课堂,将传统课堂转变为高效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愉悦而生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减负,促进师生在优质课堂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新时期的教育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和研磨,不断改
本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AR Interferometry,InSAR)数据处理中的方位向预滤波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nSAR方位向预滤波方法.首先对InSAR成像系统的几何模型和雷达回波相
【正】 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李郝体制运作已届两年。两年中,事关全局的大事接踵而至——“国统纲领”出笼、“临时条款”废除、“动员戡乱”终止、“资深中央民意代表尽数退
【正】 今年5月,国民党当局宣布终止持续40年之久的“动员戡乱时期”。这是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岛内外政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产生重大
摘 要: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我刚刚讲过的题学生怎么就忘了呢?”“这些我都讲过,怎么考得这么差?”“我每次都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题抄到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分析、板书,讲解得不能再仔细了,看着他们当时也都会了呀,怎么就……唉!”“讲课讲得我嗓子都哑了,可学生还是有些迷糊。”……我在和老师交流时总会听到这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也不再仅仅是教授
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和电磁信号的广播特性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极大挑战.无线信道引入的安全问题还需要从无线信道本身加以根本解决.现有基于无线信道的物理层安全方法大
高精度区域控制网建立过程中,需要对长度变形进行控制,采用抵偿高程面坐标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给出了抵偿高程面坐标系的三种常用形式及其实现方法,并对其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