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及其意义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中国人口迁移运动的发展波澜壮阔,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有很大影响,并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战乱;人口迁移;南迁高峰;民族融合;经济重心南移
  一、人口迁移概况及其原因
  所谓“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这种变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动。黄河流域是中国最早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中国人口最初生活和繁衍在这一片地区。引起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战乱、移民支边和自然灾害等,但战乱往往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们为逃避战乱地区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的时间及背景
  我国历史上几次影响深远的人口大迁移几乎均是由战乱造成的。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重心,也是战乱的多发地带,因而每当这一地区陷入大规模战乱状态,就会有大量人口被迫迁离逃向江淮以南、四川盆地或河西走廊等较为安定的边远地区。因为南方地区较之容纳量有限的北部边疆在自然和社会条件方面更为优越,所以历史上以逃避战乱为目的人口迁移往往将江南各地作为首选目标。这类以逃避战乱为目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以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的人口南迁和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后的人口南迁最为典型。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人口南迁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特别是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和西晋的“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战火连绵,长时间的战乱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经济生产,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不得举族南迁,对于第一次的南迁描述,史称“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2.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第二次人口南迁高峰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国力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后达到鼎盛,在这段鼎盛时期内唐朝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和军事制度——府兵制逐渐遭到破坏,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被日益盛行的募兵制取代,募兵制的形成,使军队开始变为私人武装,很快发展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力量——节度使,致使唐朝的军事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形成条件,“安史之乱”致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被迫南迁,对于战乱后的人口迁移的描述,史称“四海南奔似永嘉”。
  3.宋代靖康之乱时期——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
  在宋代“靖康之乱”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混战,南方相对安定,人们纷纷南迁,但这一时期的南迁规模不及“靖康之乱”后的人口迁移规模。由于宋代统治者实行的是“守内虚外”的政策,同时宋朝国内的冗官、冗兵、冗费,以及由此带来的积贫、积弱,是构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靖康之乱”的重要因素之一。“靖康之乱”后,金兵大肆劫掠,中原战乱又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南迁高峰,对于这次南迁的描述,史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
  三、人口南迁对于南方地区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开垦荒地,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刺激的南方经济的增长,为南方农、工、商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伴随着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所带来的是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由于北方较南方战乱较多,所以北方的经济特点一般是反复的破坏和恢复,而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其经济特点是持续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民为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南迁的历程,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的汉族人民及山越等少数人民共同兴修水利,开垦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所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隋唐五代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第二次人口南迁,南方经济迎来了第二次飞跃,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史称“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愈加明显。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靖康之乱”后,随着第三次的人口南迁的高峰出现,南方的粮食产量、农业技术、手工业技术与规模、商业贸易、城镇数量都超过了北方,江浙一带已经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和商业中心,同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进程也终于完成。
  北方人口南迁者绝大多数为劳动人民,他们来自封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流域,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经验。从《吕氏春秋》、《管子》、《汜胜之书》以及《四民月令》等文献资料中可以清楚看到,自战国秦汉至两宋时期,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比同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以南地区则要落后的多,北方人口南迁将黄河流域的先进生产技术与工具带到长江流域,必然推动这一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不论在质或量上方面均发生显著的变化。有些南方地区开始实行区种法,并开始采取轮作复种制。这些进步虽不能完全归功于北方移民,但是北方移民所带来的文化影响的突出作用,是应该得到充分肯定的。
  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唯一源泉。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生产力。在南迁过程中,能够顺利到达南方地区并且能生存下来的,多为一些青壮年,他们能够承受一路南迁的颠簸与艰辛,同时他们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当时南方的士族地主阶级具有从事土地开发的强烈冲动和积极表现,他们迫切要求开发江南,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增强南方的军事力量。北方南迁人民来到南方地区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而政府无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士族有需要劳动力来寻觅开发山川泽林的积极性,南迁人民有需要解决生计问题的积极性,在这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经过长期艰苦卓越的奋斗,终于使南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人口南迁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和其所带来的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特别是中原地区汉族人民迁居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内迁到内地,使各族人民交错杂居,接触频繁,甚至互通婚姻,相互融合,丰富了各族经济文化生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人口的南迁使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趋于平衡、合理,改变了古代人口布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对于当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格局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晋书·王导传》.中华书局,1975年
  [2]唐代·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3]元·脱脱.《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中华书局,1974年
  [4]赵毅、赵毅峰.《中国古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5]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6]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7]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北出版社,1957年
  [8]彭克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析》.安徽史学,1995第四期
  [9]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作者简介:
  刘铮,长江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第二作者:刘德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商务英语学习。但是对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商务英语的学习较之基础英语有着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红旗路中学 湖北 咸宁 437000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一件事情有兴趣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动力,在教学中也是一样,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兴趣  随着化学学科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知识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
期刊
艺术与时尚联姻,已经成为国际艺术界的新常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展览、艺术活动选择与时尚界结盟,邀请时尚明星、时尚媒体、时尚品牌、时尚团体参与活动,甚至直接介入艺术家的创作,而时尚界与艺术家合作,通过艺术家的创意来为时尚产品加值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  实际上,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方面,时尚界与艺术界联姻的方式,是有着一段不短的历史、和许多成功的范例的。例如2002年,日本波普艺术家村上隆与著名时尚品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脚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自上世纪末开始,各地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纷纷结合当地辖区居民等实际,兴建了多个别具特色的广场,这些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休闲提供了绝佳的去处,更使得“广场舞”这一崭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而且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成为了群众休闲娱乐艺术的又一主要形式。笔者认为,作为一种以广场舞形式出现并在人民群众中焕发着
期刊
独立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教学环境。想要长期发展,必须要遵循独立学院的这些特点,因校制校,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保持发展态势。因地制宜,发展学校,固然建
高中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研究性的学科,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老师需要安排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来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从活动中运用、理解、感知和体验所收获到的化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军队加强血液质量管理的要求,提高军队血液管理水平,2012年4月25-27日,由总后卫生部主办、全军血液监督检定中心和解放军97医院承办的“2012年全军血
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实验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内容覆盖面比较广,知识更新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业水平测试是以笔答试卷的形式进行,许多教师认为高中信息技术上机房课是没有必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
期刊
中卫中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一、语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语法即语言的组织规律,它给予语言以结构系统。Wilking(1976)指出,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的习语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法是一个工具,利用这一工具,语言的创造能力会最终得以发展。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结合平时的英语教学,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提高语法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有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常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