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对构建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广拓渠道,收集资料
  新世纪人才有一个重要能力是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是创造的第一步,而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弄清问题才是连接进一步创造的桥梁,而且想的办法越多,寻到的渠道越广,人的思维才越活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每堂课都应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和素材,包括课前预习时资料的收集;课上弄清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时材料的准备和整理;课后知识拓展时资料的补充与积累。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叶》的时候,就提前一个星期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第一,每位同学采集不少于20种不同的植物的叶子;第二,询问老师、上图书馆查阅或者上网查询有关叶的分类、叶的结构、包涵叶的成语、诗词等等方面的知识;第三,亲手制作一张叶子的明信片,送给最想送的人,并配上几句简短的话语。任务明确以后,从来没有见过学生们有那么高的热情,等到那天上课的时候,每位学生都争着展示自己的成果,学习的快乐在他们的脸上荡漾。
  二、勇于质疑,勤于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中体现主体性,关键就在于使学生寻找并发现问题,质疑是开启创造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过去,我们总认为阅读教学只要把知识点讲清楚就行了,而对学生的提问不加重视,认为他们问的都不在点子上,与考试无关。其实,进行阅读教学要把鼓励学生提问放在教学的首位,并对学生的发问予以及时的鼓励和强化。
  三、巧设情境,激发想象
  想象与联想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它是创造的源泉,也是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性想象,就没有创造性阅读。学生们是富于想象的,鲁迅先生说:“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重的,凭借想象,孩子们可以上天,可以下海,可以到达小鸟都达不了的地方。”教师要为激发学生的想象提供契机,利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动画、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语言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感官印象,这些刺激能激发起学生的感受,从而形成想象和表述的需要。
  四、完善补充,续写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空白,激发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之举。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言有尽而意未尽”的好文章,在课文戛然而止时,学生的情思却往往意犹未尽,教师要适时抓住这样可贵的教学机遇,不妨为发展课文情节做一次有情有趣的创新训练。
  五、畅谈感悟,交流心得
  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思维活动的飞跃,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接受,学会多方位的考虑问题。有一位老师在教完《晏子使楚》后,就又问学生:“你们大家通过这堂课,都有哪些收获啊?”学生们纷纷举手“我掌握了课文中重点的字词”“我知道了关于晏子的几个故事”“我领略了晏子的聪明才智”……这个时候这位教师就说了:“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不过,通过这节课,我还觉得,学好语文真的是太重要了”。此语一出,起先学生们是愣了一下,随后就心有感悟的点起了头。是啊,即使晏子再聪明,如果他没有那么好的语言能力,也不可能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啊!一句话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了。
其他文献
为了在化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本人在实践中, 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和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不是指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使学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
期刊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不好教,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一提到学古诗词,他们有畏惧的心理。在此,本人对教学体会谈一谈古诗词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认真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布置的预习是在老师指引下有针对性、适量的练习。如,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期刊
相当多的史论文章所引用的史料常与史实不符。统编语文教材中《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等都有这类问题。有些问题在课本注释中有简要说明,有的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争论(这些争论也见于报刊杂志)。《过秦论》中叙述战国四公子,统率了不同时期的各国20位名将进攻秦国,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事实的,但是作者为了反衬秦的强大,为了说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有意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期刊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些学生或自由散漫,或懒惰贪玩,或孤芳自赏,或狂傲不羁……因而,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就应该有科学的方法。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的重要作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初级层次
期刊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凭热情使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将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一、掌握日记,心灵教育   我观察学生主要采取的方法途径是日记从他们的日记所反映的情况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这不但养成了学生经常动笔的习惯,从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通过检查学生的日记,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然后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
期刊
人的成长成熟倾向,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后天的不断努力所催生的,李白先生说“交柯之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意即本为同形的事物,它们会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知所欲而知其所以欲,策其道而策其以正道!  一、知其所欲,持之而恒,正其所欲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也离不开学校老师那正确的教育欲望,更离不开自个儿的主观欲念!从成长到成熟,其背后总是有一股股力量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聋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以及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进入高年级的聋生对语文却提不起兴趣,缺乏主动探知的热情。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展现人格魅力,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注重情感渗透,渲染温馨的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趣味的学习空间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从而有效激发高年级聋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关键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诗歌教学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处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