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生所欲 智策其道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成长成熟倾向,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后天的不断努力所催生的,李白先生说“交柯之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意即本为同形的事物,它们会向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知所欲而知其所以欲,策其道而策其以正道!
  一、知其所欲,持之而恒,正其所欲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也离不开学校老师那正确的教育欲望,更离不开自个儿的主观欲念!从成长到成熟,其背后总是有一股股力量在推动着其前行,那就是个体或集体思想目标上的欲念。但这种所欲就缺少了勇气、热情和恒心,那也是只是望“欲”兴叹。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古人李白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一味地再留恋过去应该清醒地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迎接未来,挑战现在!是的,我们都明白,一个人身上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那种厌生恋死的欲望。育德育人坚持才是硬道理。
  二、知其所欲,唤起自信,真诚鼓励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真情。”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并不是现成的,许多时候靠的是群体上的表现欲来体现。这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成熟的洞察力,也要有中肯的辨析力和合理的煽情功夫。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可爱之处或闪光点,我们老师都可作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创造性的育人根本。
  事物的运动总是在空间和时间之中行进的,而事物也只有在运动过程中逐渐显示出来的,所以要看它的全过程。育德育人也一样,只有在点点滴滴中慢慢积聚才突现他的能力。俗语说:“育人先育心,正人先正己。”也是这个道理。老师不主动,学生会主动积极吗?老师不善思,学生会创新吗?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老师都理解,也能掌握,但真正能充分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的又有多少?说到这里,我想起所教过的一个读高职毕业的学生,名叫陈培育,在今年“五一”同学聚会时,他对我说:“老师,如果当初不是你经常找我聊天,从不放弃我,也从不讨厌我,我想我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你当时说到的人生欲望,个体喜好,做事作风,待人处世,交朋接物等处世之道,在我出来打工的这几年真的特别有用。现在老板很器重我,我很开心,真的是因为你那时时常给我自信心,不断鼓励,从不放弃……”看来,我的育德育心方法:“时常谈心,不断鼓励……真的很有用!”因为我相信古人王维先生所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度做人。是的,爱生也有道:“信他,赏识他,”道在所欲,所存,所动,所用,所攻也。我们要了解他所想,要明白他的存在,要利用他的优点,要报以他不断的成功点。
  三、知其所欲,因势利导,以情动心
  老师是大爱大智的化身,可现实育德的过程中更要善做小爱若愚的同行者,我们老师要善于时常把自己融入小团体中谋划大境界。做到有志有心有合力,未雨绸缪,勇于攀登。
  记得前段时光,学校政教处委托体育科组开展校园男女子三人篮球塞和羽毛球单打双打混合打的班际小组比赛。结果我们班同学却拿了男女子篮球比赛双冠军,羽毛球比赛的战绩也不错!赛前,我在主题班会上就作了特殊的动员:分析他们现在的聚合力和各个运动好手的技能技巧该如何妙用。我因势利导,特别举了一些世界级的运动好手胜败球的心欲因素,更对个别同学讲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弱点来攻击对方的优点。其实,我更多的是作了心理暗示(现场心理暗示和突发情绪暗示)的分析诱导,促使他们时刻不忘团体聚合力的发挥,这才是取胜之道。看他们那情绪高涨,也许明白了刘禹锡老先生所悟的“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的道理,更懂得了“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的真理。其实,这也是一个人勇闯天下的做人之本!
  当男女子三人篮球赛一路高歌,喜信频传之时,我又特别召开了一个以“好事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主题的爱学好学班会。我要我们的同学明白,要实现欲望,达到理想的目标,单靠凝聚合力也不行,我们必须有自个儿踏踏实实的奋斗行程,不要有在考试前空攻一把的心态,更不要有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体育活动上的实绩是平时点滴的积聚,学习也是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巧。只要我们善于明智地发挥我们的自主主动性,我们也可以把学习学得更好。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发挥其美育功能。”这就需要通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树立学生美的观念,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堂课能表达美、传递美,进而让学生创造美,那么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了。再回头看张老师的这堂课,至少从以下几个地方表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首先,他发现了教材中的美,并把这些美展示给学生。他在课堂中围绕“烟景”“浮生”“召唤”几个词语,
期刊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可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改革课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全面优化课堂,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1 创建和谐的课
期刊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作业的性质  作业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从而制约着作业的实效性和成功率。与作业性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  1、难度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
期刊
为了在化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本人在实践中, 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和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不是指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使学
期刊
长期以来,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
期刊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不好教,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一提到学古诗词,他们有畏惧的心理。在此,本人对教学体会谈一谈古诗词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认真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布置的预习是在老师指引下有针对性、适量的练习。如,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期刊
相当多的史论文章所引用的史料常与史实不符。统编语文教材中《过秦论》《六国论》《伶官传序》等都有这类问题。有些问题在课本注释中有简要说明,有的在语文教学中引起争论(这些争论也见于报刊杂志)。《过秦论》中叙述战国四公子,统率了不同时期的各国20位名将进攻秦国,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历史事实的,但是作者为了反衬秦的强大,为了说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有意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期刊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这些学生或自由散漫,或懒惰贪玩,或孤芳自赏,或狂傲不羁……因而,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就应该有科学的方法。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说明了兴趣的重要作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初级层次
期刊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凭热情使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将思想工作做到实处。  一、掌握日记,心灵教育   我观察学生主要采取的方法途径是日记从他们的日记所反映的情况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这不但养成了学生经常动笔的习惯,从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且通过检查学生的日记,及时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然后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