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or那个?孩子说了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放权给豆豆自己选择袜子后,他已经连续两个月每天穿不一样的袜子去上学了。而且两只袜子的颜色差别都很大,比如,绿色配红色,灰色配绿色,总之一眼就看出,这不是潮流,而是纯粹的乱搭。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情愿,全身上下都“包装”得挺好的,一抬脚就“露馅”了。但是,每天早晨,我还是由他自己乐吱吱地跑到柜子前去选袜子,高兴地和他讨论今天袜子的颜色,然后还夸奖一句,今天选的袜子很好看。
  其实,豆豆的一天,充满了自主选择的机会,“选袜子”只是一天中的开始。因为能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利,豆豆每天都非常愉快。而我也得以享受到一片清净的乐土,避免了许多无休止的讲道理和一些不必要的亲子冲突。很多父母都习惯了一手包办,把事情安排得面面俱到,孩子只需要点头回答或按要求做。这样,父母很累,没有喘气的机会;孩子也很累,没有拒绝的权利。我们的教育需要有“留白”,需要一定的放手,这不仅可以让父母“乐得清闲”,也可以让孩子多一些自主探索、自我修正、获取智慧的机会。
  晚上快到睡觉的时间了,豆豆还想玩一会乐高积木,我说:“因为现在很晚了,如果你现在选择玩积木,那就没有时间看书了。”他想了一会,说:“我玩积木,不看书。”后来到了床上,他提出要看书,我说你刚才已经选择了玩积木,现在太晚了,不能看书了。他说:“好吧,妈妈,我下次再也不玩那么晚了。”他是一个狂爱看书的孩子,但是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只好承受这一选择带来的结果。如果我当时直截了当地拒绝他的要求,他很可能闷闷不乐地跟着我上床了。这样一来,我就不能把一个“否定”变成一个机会,把自主权从我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也不会切身地感受他的“错误选择”带给他的自然后果。
  
  如何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完整的选择过程中成长?这不仅是简单地让孩子做选择题的问题,还包括各种家教技巧和智慧:
  
  优化选项
  孩子选择前,父母可以稍微优化一下选项,比如,要让孩子选择今天的早餐,你就要拿出可供选择的早餐,不要到孩子选的时候你没有,这样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再比如,给孩子提供玩乐的积木时,如果数目和颜色太多,孩子就会处于“乱”的状态,不知道如何选择。但是当拿掉部分积木后,只剩下两三种颜色,孩子很快就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袖手旁观
  一个妈妈带孩子买饼干,她让孩子自己选择。孩子拿起巧克力味的饼干,妈妈说,不行,巧克力的太甜了;孩子拿起夹心的,妈妈说,不行,夹心的吃得到处都是;孩子拿起最简单的一种,妈妈说,这个不好吃吧……孩子最后生气了:“妈妈,你不是说让我自己选的吗?”所以,孩子选择前,父母可以预先给孩子给出建议或提示。但是,当孩子进入选择程序后,父母最好是能做到“袖手旁观”,尽可能少提或不提意见,真正让孩子作主,除非对他们会造成伤害,否则就不要轻易去纠正。
  
  及时肯定
  在孩子做出选择后,如果孩子的选择是合适的,父母要积极肯定孩子,替孩子感到高兴。如果孩子的选择有误,父母也不要指责和否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说,下次还是给他们机会。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孩子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总结和吸取教训的。当然,对于某些可能给孩子或者其他人造成伤害的选择,家长则要进行纠正,并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以避免他再次进行类似的错误选择。
其他文献
和学习上吃了不少苦头。我担心桐桐遗传我这个缺点,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对她进行记忆力训练。以下是我家经常玩的几个记忆力小游戏。  翻牌配对  对于平时喜欢玩flash小游戏的人来说,这个游戏应该不陌生。  不过,我跟桐桐玩的并不是电脑,而根据这个小游戏改造而来的纸牌游戏。那天,桐桐裁剪了一些小卡片,都是一对一对的,于是我想起了这种玩法。  我选了6张卡片(3对),随意摆放成两排,和她说明玩法:看两分钟,
很多妈妈曾经跟我说,孩子越来越大了,越来越“淘气”了,常常干出一些让妈妈抓狂、崩溃的雷人事儿。比如:用“童子尿”冲奶粉;在妈妈身上堆砌“鸡蛋壳长城”;把妈妈的手机藏到冰箱里;在电视机屏幕上乱涂乱画;拿棒棒糖在电脑键盘上敲击“弹琴”;拿着戏水玩具在马桶里疯狂玩水……  每个孩子“淘气”的方式不一样,这也说明孩子的性格、爱好、兴趣、潜质是不一样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孩子的淘气,来挖掘他的潜能呢?
《胖胖猪婴儿爱心故事》共10册,包括《周周和红雀妈妈》、《一只斑点狗》、《开开心心过小桥》、《大笨猫》、《小房子和小小房子》、《妈妈想你啦》、《跷跷板》、《花脖子》、《小豆丁去旅行》、《小鸟的家》。对于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当然是妈妈啦!妈妈的模样,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抚触,甚至妈妈身上那种特有的气味,都是孩子最最熟悉的东西,它们融会成一种母乳般香甜的情感——爱。  俗话说“三岁看老”,婴幼儿时期形成
长年累月地玩沙玩水玩玩具,孩子也会感到厌倦。还不如开发大脑的想象力,一起来创造游戏呢。  你还别说,我家的想象力游戏,还真的十分有趣哦。  汤碗与桌子的对话  平时无论我怎么说,豪豪就是没有保护家具的意识。终于有天让我逮到机会了。见豪豪把放在碗垫上的热汤挪到了桌面上,我灵机一动,对豪豪说:“宝贝,其实家具也会说话的哦,我们来玩一个叫做‘家具的对话’游戏吧。从现在开始我是桌子,你当这个汤碗,好不好?
看着我从网上一次次地买书,同事禁不住问:“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怎么就找不到像我们儿时那样的故事书。”  我好奇地问:“你觉得我们儿时哪些书好呢?”  同事理直气壮地说:“比如寓言故事,像《愚公移山》、《三个和尚》,每个都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再比如经典童话,像《大林和小林》、《皮皮鲁和鲁西西》,看了总让人明白许多道理。”  我侧头想了想,问:“你小时候看过《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吧?《灰姑娘》《白
带着儿子出去散步,常有相识的家长一边夸奖我们家儿子学习好,一边感叹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埋怨这,埋怨那,却很少有检讨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孩子学习自觉性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学习自觉性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只要家长心中有计划有要求,能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并不难养成。笔者以为,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家长不妨试试这些招儿:    第一招
恒儿快5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兴趣的话题不再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开始对事物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有难度,经常把我问得哑口无言。  也曾恶补《十万个为什么》,只是有些问题在《十万个为什么》里,也根本找不到答案。每当那时,恒儿爸就成了我最后的救星。  男人的思维模式就是不一样,不像我常常纠结于问题本身,最终把自己困死在思维的死角。他一会儿逻辑引导,一会儿发散性启发,左右开弓,
在儿童教育中,提及最多的是9岁之变。事实上,6岁也是非常重要的转型期,甚至被称为“第一个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会面临许多转变。  在朋友的聚会上,妈妈问女儿,为什么不去桌子那儿拿吃的。小女孩回答:“我想去拿,又不想去拿。”  面对孩子的回答,妈妈可能会大为光火:想去拿又不想去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于是,要么责备孩子没有主见;要么怪她给大人找麻烦。育儿专家看到后,会忍不住站出来为孩子伸冤:这的确是
在家附近遇到带着女儿散步的朋友,小姑娘5岁左右,怯怯地躲在母亲身后,不吵不闹,静静听我们聊天。我怕她受冷落,便蹲下身问是否觉得无聊。女孩看了看妈妈,朋友开口帮着说:“她最近很喜欢直排轮,但家中没有足够空间练习,所以带她出门找合适的地方。”  此时我们正站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我对小姑娘说:“这里地方很大,许多小朋友傍晚都在这里溜冰,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话音刚落,我分明看到小姑娘眼里流露出胆怯和惶恐
Q:儿子现在4岁,从3岁半开始,他就不太爱吃东西,每次吃饭哄了大半天也没吃上几口,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他现在比同龄的孩子瘦弱很多,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说是得了厌食症并且开了药,现在看起来效果也不明显,请问我还能做些什么来恢复孩子的胃口呢?     A:厌食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病症,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除了去医院去化验、吃药、打针,简单的捏脊疗法也能有效治疗厌食,让宝宝不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