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芳榜样中国公益人物将大爱传递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生芳,中國最美义工,以孝治家温暖行动小组组长,爱心中国网青海频道总编,蝉联三届中国公益春晚榜样人物。从事公益事业近二十年,她行走在大山深处,为穷困人家积极劝募,数年来帮助过上万名贫寒学子和几十万贫困家庭。
  郭生芳,自小就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善举,十几年无怨无悔独自行走在公益路上;她常年奔波于贫困山区,每次行程几百公里为贫困山区的人们送去募捐来的爱心物资,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生活;她总是肩背行囊,装的却是走一路捡一路的垃圾;遇上孤寡残弱的老人,她是儿女,和老人们聊天,打扫他们的房间,给他们一份家人般的温馨;遇上家遭困厄的孤儿,她是母亲,为孩子们送去新衣服、文具和书本,拥抱他们,给这些孤儿们送去一份久违的母爱。
  为了让大山里病残贫困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生活,二十年来,郭生芳一直默默地从事着义工善举,每年四处奔波山区数千里,帮扶过上万人,为弱势群体带来极大的温暖和爱意。在这些年义工服务中,郭生芳不仅给贫困的人们给予物质帮扶,更将正能量、感恩以及自立自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悄无声息的根植在贫困者心中,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郭生芳的足迹遍布青海、甘肃、西藏等地的贫困地区,哪里有人需要帮助,她就出现在哪里。她集广大爱心人士的力量,先后捐助过孤儿院、养老院、藏族牧区、贫困山区和学校,给这些老、弱、病、残、困的人们送去爱心物资,给贫困山区学校的学生们送去学习用具和桌椅板凳。
  曾获荣誉:2014十大最美好中国义工;2015十大温暖中国人物;2015年爱心中国最佳公益践行者奖;2016以孝治家荣获“孝心使者”;2016十大榜样中国人物。
  “传播真能量,做好中国人”,真正的践行着华夏民族大爱无疆的善行,郭生发慈善的足迹除了主战场青海外遍及全国各地,慈善对象不分民族、宗教,一视同仁,只要是真正的需求者,郭生芳就会送去温暖、提供帮助、解决困难。我觉得当一天一时的好人不难,但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实在不容易,除非她有颗天使般的慈悲之心,郭生芳无私无欲,无惧无畏,心系慈善,不忘初心,执着前行!
其他文献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笔者结合潼关实际,分析了农民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助力精准扶贫的发展特色产业、搭建脱贫平台、培育主导产业、全民创业、“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途径和手段,对今后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寻求经济合作伙伴,设立农村社会保障组织三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特色 产业 扶贫  潼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从上表一可以看出,全县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展开。会议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  农业供给侧改革离不开财政的投入,但仅仅是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式的改革远远不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业部财务司副司长秦维明近日表示,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还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需要金融的支持。  作为中国金融服务体系中最薄弱一环,农村金融如何破局?他认为,关键是利用互
期刊
民为国之本,村为国之源。在渝北前进的道路上,“三农”发展一直备受重视。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为目标,渝北区紧扣“调结构、转方式、推改革、提质效”四大任务,以特色高效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调优,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重点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工作收效良好。其中,产业结构、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三张“牌”,为发展锦上添花。  产业结构优化牌  发力供给侧  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产业集群  青
期刊
20年前,由于母亲颈椎病各方求医久治不愈,他发誓学医救治母亲;20年后,他医术学成,得偿所愿,不仅使母亲露出了笑容,也解除了无数人的痛苦。他成了赫赫有名的实用人才,患者来自五湖四海,有省部级干部,也有外国友人……他叫朱华月,河口人,人称“小华佗”。  决心学骨科  1996年,朱华月在湖北省公安县卫生学校读书,学的是中医专业。1998年,朱华月进入公安中医院骨科医院门诊部实习。该院骨科在当地很有名
期刊
今年26岁的马静是商丘虞城县人。2011年9月,她大学毕业后被招录为特岗教师,分配到驻马店市遂平县花庄镇高魏楼小学任教。三年特岗期满的她放弃到更好学校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高魏楼小学任教。  马静一直担任四、五年级的语文课兼四年级班主任。由于学校只有8名教师,除了任语文课外,她还要教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及《科学》课,每周有30多节课的工作量。  自从到高魏楼小学任教以来,马静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一直
期刊
日渐寒冷的天气里,先天残疾的肖仁鹏蜷缩在炕上,眼神黯淡地望着窗外。瞟了一眼门口的新轮椅,他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这是43岁的他和外面世界连接的重要工具。  抢收玉米时,腿部有残疾的邱玉燕有些体力不支,坐在丈夫开的农用车上,她累得趴在玉米堆上,虽然累但动力十足,两人一趟连着一趟地忙活着。给他们动力的,是8岁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这些场景,经常出现在李滨波的脑海里。李滨波,哈尔滨市审计局办公室副主任,尚
期刊
当下,一些农村村民普遍认识,只要家中老人去世后,子女就有权继承;独户老人去世,子女完全可以直接继承;老人去世后,其征地补偿款更应由子女共同继承。果真如此吗?  一、老人去世后,承包地可否继承?  [案例]杨大爷与老伴一直与老儿子杨启宁一起生活。1998年初春,村委会调整承包地时,杨启宁一家共四口人(杨启宁和女儿,以杨启宁的父母,杨启宁的妻子的承包地在娘家)共分得7.8亩承包地。杨大爷与老伴分别于2
期刊
记者见到王子清时,正值双十一前夕,整个公司里一副忙的不可开交的样子,身为企业掌门人的他,身着一件西装,里面是一件浅灰色的外套,这是他的标配打扮,由于一年一度的电商大考即将来临,他不敢怠慢,甚至与基层的员工们打成了一片,没有一点大老板的架子。  记者挤占了这位大忙人半天的时间,对王子清进行了专访,还原这位集创业榜样、慈善大使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人物的传奇历程。  曾是辍学回家务农的放牛娃  王子清曾经
期刊
李向军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 成为一名教师,是他从小的愿望。与大多数人考取公办学校教师的求职选择不同,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的李向军选择创办培训学校这样一条更具挑战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教师梦。2007年,李向军创办了自己的培训班,正式开始了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白手起家搞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创业初期,李向军一个人身兼数职,招生、做宣传、打扫卫生、发传单、贴海报……所有事情都需要一个人独立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即证据是决定当事人胜诉与否的关键。农民工在追索欠薪的诉讼中,证据同样举足轻重。下列案例,或许就能让人了解到其中的一些得与失。  有劳动合同≠存在欠薪  【案例】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