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收入渠道 助力精准扶贫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笔者结合潼关实际,分析了农民收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助力精准扶贫的发展特色产业、搭建脱贫平台、培育主导产业、全民创业、“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途径和手段,对今后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寻求经济合作伙伴,设立农村社会保障组织三项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特色 产业 扶贫
  潼关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从上表一可以看出,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2.3%,且贫困面较大,是全省65个贫困县之一。
  据表三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8元,比上年增长9%,位列全市11个县市区第9位,恩格尔系数为30.9%,纵向看收入继续增长,但横向看收入不容乐观;且农民收入比较单一,在其组成中,占比也不均衡,主要是工资性收入(42.4%)、经营性收入(30.7%)、转移性收入(17.2%),其中经营净收入从事第三产业收入很大,是上年的4倍多,占总收入的12.1%,而农民通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获取租金净收入虽较上年有所增多,但在整个收入中仅占1.3%,说明农民对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意识还不够清晰,转移性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收入;农民生活中,获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其它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报销医疗费、政策性惠农补贴等社会保障性收入不够高。
  表二农村经济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5.5%,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55亿元)的9.6%。据表四来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的3项指标数据看,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为零,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很小,居全省82个县市第71位。
  这些足以说明,潼关县农民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收入渠道有待拓宽,农民生活水平还不十分富裕,全县农村各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一产业发展相当滞后。按照2015年陕西省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国家定2850元)的新扶贫标准衡量,今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195户,贫困人口6528人,贫困面达5.8%。计划年底脱贫17个村,4560 人,2017年底实现全部脱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产业扶贫拔“穷根”,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愿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扶贫的支撑,通过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拉动贫困人口迈上小康生活之路。目前全县共有可通过产业脱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490户,人口 4470人,县上要坚持“依托产业搞扶贫、通过扶贫促产业”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对农民的引导扶持作用,落实相关配套优惠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把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70%以上用于产业扶贫项目,优先吸纳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多种带动方式量化到户,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突出发展的四大特色产业(软籽石榴、油用牡丹、生猪、种鸭)中,通过以强带弱、强弱组合的形式,以科技指导为支撑,以资金投入为保障,激发贫困农民主体活力,消除依赖心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局面,还可组织先富起来的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带动身边贫困户发展,强化产、供、销各环节的服务,实现“精准扶贫、产业增收、共同富裕”,确保全县按期完成脱贫任务。
  2、发展特色产业,搭建扶贫平台。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归纳,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重点选择与脱贫关联度高、扶贫对象既有发展能力、又能够广泛参与的特色产业,通过培育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贫困群众搭建一个产业脱贫平台,形成“企业+扶贫工作组+贫困户”的新型帮扶模式,通过实体及“互联网+”推广产品销售,实现足不出户轻松挣大钱。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二、三产业发展,既加强了财产性收入,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3、立足区位优势,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立足各村资源要素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有效模式,确定各村农民种养习惯,将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鸭子、生猪、山羊、蔬菜、林果(葡萄、苹果、猕猴桃等)作为贫困村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明确“一村一业、多村一业、多业并举、连片开发”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和扶贫政策支持,在县上南部靠山镇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产业,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使贫困群众走上由传统种植向特色养殖转变、由粮农向牧民转变;在中北部平坦镇区集中连片加快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让粮农变果农;城郊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在黄渭河滩涂地区建成铁杆笋、苴莲等传统酱菜原料基地,让粮农变菜农;在安樂镇区,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突出发展苗林产业,让粮农变林农;在城镇和园区,统筹城乡发展,培育非农产业,让农民变市民。经营模式上采取劳资合作、订单生产、集约经营、入股分红,以及土地托管、畜禽托管代养等形式,定向销售,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彻底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换穷貌”。
  4、培育组建特色文化产业。组建民间手工艺作坊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吸纳老弱病残等贫困人口参与,形成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新特色,尽可能吸引游客参观、购买各种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还可注册淘宝网店宣传销售,既展现潼关传统手工艺加工技术的精湛技艺,又借助这个平台发挥各自才能,足不出户轻松挣钱,增加经济收入,走上致富奔小康道路。
  5、鼓励全民创业,共同致富奔小康。县上在发展壮大集体特色产业的同时,还要鼓励全民自主创业,坚持放心放开放宽放胆放手,落实“低门槛、零注册、轻赋税、强支撑、少检查、重激励”等优惠政策措施,扶持贫困村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贫困群众自我创业,多方拓宽致富门路,力争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贫困家庭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经常有收入,共同奔小康。   6、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乡村旅游+扶贫”成为潼关的扶贫开发新模式。潼关作为秦岭北麓县,借鉴其他沿山县区旅游经验,以秦岭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依托,开发太要、桐峪镇峪道,以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及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打造地质森林公园,形成探秘、垂钓、游泳、避暑旅游景点,成立由村民入股的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周边村庄发展包括住宿在内的农家乐,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提高经营效益,收入会成倍增长,让低收入人口搭上以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为目标的列车。
  7、利用电商扶贫,发挥物流港作用,实现强农惠农。电子商务,物流先行。潼关位于三省交界,是陕西东大门,地里位置特殊,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农产品运输销售。充分发挥秦东物流港作用,建立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完善货运网络规划,有效衔接城市、农村配送,畅通物流通道,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在连霍高速收费站区域建设集潼关特产、日用品、家居建材等商品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市场集群,大型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农资、日用品、家用电器价格、用途,对外推介潼关的特色农产品,线下除零售外,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进行,让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到线上,扩大产品销路,吸引过往客商停车消费定购;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和“三农”综合服务平台—益农信息社,逐步实现农资及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购销对接,实现农村商贸流通的转型升级。
  三、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1、产业转型,融合发展。全县已形成规模的花椒、生猪等产业,要拓展其加工企业,在原料出售的同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的积极性。畜禽养殖业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居民肉食消费为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肉类加工企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品流通的紧密衔接,统筹利用省内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和完善肉类食品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肉类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保障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寻求经济合作伙伴,带动潼关各个产业发展。多方寻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发展前景好的合作单位洽谈合作,并承诺全力支持企业在潼关做大做强,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3、设立农村社会保障组织,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4.8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3.3%,造成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建议各村(社区)设立养老院和儿童托管组织,集食宿教育娱乐于一体,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工作,既保证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各方面,让他们与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也为务工人员解决了生产、创收与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的关系问题,还为另一些贫困人口提供了一个就业岗位,实现共同富裕,“四方共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潼关这个贫困县干部群众当前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号角已经吹响,全县所有干部职工和群众,都要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强大力量,紧紧围绕“十三五”战略目标,同心协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贫困群众广泛、长期、稳定地参与产业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夯实经济基础,使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为早日实现全县整体够格按期迈入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单位:潼关县统计局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政府五樓 邮编:714300
  联系:13619131810
  身份证:610522196810120044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 冉莹报道)近日,在屯昌县枫木瓜菜合作社种植基地,瓜农们正在搭建苦瓜棚架。据介绍,这两年苦瓜市场行情很好,今年该基地苦瓜种植面积约4500亩,预计春节后可上市。  据了解,屯昌县枫木瓜菜合作社吸收了440余戶农户加入,其中贫困户有60户左右,今年大部分已经脱贫。
期刊
一条崎岖的山路,一个致富的难题,如何克服交通不便的难题,用自己的特色产业脱贫致富,一直是困扰石鸡坝乡大佛村村民们的一个难心事。  石鸡坝乡大佛村位于文县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山路崎岖。以前村民上山种植只能靠走路,干一天农活,大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有时候村民会选择在山上过夜,以便节省时间。文县康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马康宇说:“村民种植好的农作物怎样卖出去是一大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张兵波 胡霞报道)今年以来,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足实际,主动出击,强化抽检,确保了全区市民群众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区食药监局年初给8个基层站所下达了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目标任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区大型食用农产品经营市场和重点经营户进行摸底调查,统计造册。成立了区乡两级联合抽检小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日常监管服务网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针
期刊
山东聊城泓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践行党和政府大力推动支持互联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战略部署,经国家工信部审核备案,于2015年9月6月正式成立并于10月6日开始运营。  公司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得到了健康、迅速和有序的发展。公司采用的实体店体验,电商平台购买,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和消费者升级为消费商的先进崭新模式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经营方式,赢得了各界和大众的
期刊
近日,走在连城县曲溪乡冯地村,道路街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一尘不染。九龙江源头的溪流水质清澈,不但村民垃圾桶有保洁员及时清理,村民们还自觉拾捡游客不小心丢弃的杂物、树上掉落的枝叶。  这两年,冯地村深入实施“生态立村”发展战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利用户均80多亩竹林的优势,以毛竹产业为主导,引进金线莲、银线莲、倒吊黄花、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发展林下种植,以独特气候条件,建立高山无公害蔬
期刊
寿光市乐福祥电器有限公司座落于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山东省寿光市,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员工400多人,其中有高级电子技术专家20余名,高級销售人员60多名,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管理体系,技术力量雄厚,用我们的实力,做到质优、价平。  “乐福祥电器”是山东省著名品牌,随着业务的迅猛扩张,“乐福祥电器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孙圣端 通迅员 李金平)日前,记者在永顺石堤镇采访时了解到:该镇五里村村民彭加树夫妇俩自2007年开始在位于红桥加油站附近的野生油茶林山上,一邊喂养湘西黄牛,一边垦复培管野生油茶林。截止目前为止,除去出售的黄牛外,仍有存栏牛50多头,已开发培管出上千亩野生油茶林基地。10年来,夫妇俩吃住、劳作在茶山上。放牛,坎渣割草、垦复茶林。他们开辟出的野生茶林,地面光滑无渣、草。每到寒露季节,
期刊
近年来,云和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特色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载体的“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工作,星罗棋布于云和大地上的一个个村落正在奔向“绿富美”,原本黯淡无光的小村庄陆续脱胎换骨展新颜。  过去5年,云和先后建成13个中心村、15个特色村、9个历史文化村,10个精品村,初步打造了6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十里云河”风景线以全省总分第一的成
期刊
穆棱市橡树林特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白山黑水间结合自身特色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黑猪养殖之路。在橡树又名栎树,学名栗茧、蒙古栎,别名橡子树、柞树。穆棱市橡树林特种养殖基地现阶段拥有橡树林地15000亩,丰年产橡子2000多吨,可供3000头黑猪食用。  據了解,近年来橡子的营养成分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橡子中所含的18种氨基酸类似与牛奶、豆类和肉类,并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苹果酸,富含的油类近
期刊
作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定盘指引,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国家2017年的经济政策走向,预测下一年资本市场的投资风向。  聚焦历史,2013年的会议关键词是“控制与开放”,中央把控制债务风险和提高开放水平作为重点,推出了“一带一路”等政策。2014年的基调是“保增长”,于是有了后来连续的降准降息以及PPP、专项建设基金。2015年的关键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