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应注意些什么

来源 :家庭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少家庭中,备有常用药品及急救药箱。由于缺少用药常识或忽视了用药安全,往往会发生滥用药物、联合用药、重叠用药等情况,造成使用不当而引发意外事故。那么,家庭用药应注意些什么?以下几点可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1.首先查看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药品注意事项包括该药的不良反应、忌用与慎用。即便熟悉的药品也不要忽略,因为时间隔长了,会忘记或混淆。在衡量药品疗效时,不能只看药品的优点、作用与用途,还应该注意其他成分、副作用及毒性。对以往未使用过的药品,要仔细阅读盒内说明书,严格遵嘱用药,才能保证用药后安全有效。
  2.切莫滥用药物。根据病情不同,区分用药对象是成人、儿童或老人,弄清楚是什么疾病与药物性能,有针对性地用药,同时注意用药剂量。特别是孕妇与哺乳期妇女,要严防滥用药物,否则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直接危害母子健康。
  3.尽量少联合用药。家庭用药最好单种使用,最多不超过两种连用。否则,容易造成药效重叠、剂量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也不要乱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产生抗药性。
  4.谨防药物过敏。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人,服用药物时应格外小心,尤其对磺胺类药物、青霉素药物等,更应该警惕。对某种药物有明确过敏史者,应严禁再次使用。
  5.正确使用急救药箱。有心血管、哮喘等病人的家庭,家人要正确掌握急救药箱的使用特点及方法,明确知道是送服、含服;是舌上含服,是舌下含服;是气雾喷药,还是雾化吸入给药等。另外,对糖衣片剂和甜味剂(浆)类药物,要妥善放置,以免小孩误服、错服、服用过量,发生意外情况。
其他文献
慢性中耳炎的分类  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内耳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中耳由鼓室、乳突、鼓窦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内耳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二部分。慢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或非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不是化脓性疾病,故称作分泌性中耳炎,其病程达8周以上者,称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中耳有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a中,并有1人因为脑卒中而永久致残。在中国,脑中风也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因。  大多数脑中风是由于通向大脑的动脉突然堵塞(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也有一些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内出血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当脑中风症状持续时间很短(小于24小时)时,称作短暂性
一提起“风疹块”,人们就会联想到春天和过敏。“风疹块”的医学名称是荨麻疹,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皮疹反复发作三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和季节有一定关系,也可常年发病。表现为皮肤局部肿胀,瘙痒感,起红色的块状疙瘩,医学上称为“风团”。皮疹的数量、大小不定,皮疹消退较快,一般在几小时后就会消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时发时退,反反复复,有时
人们的健康意识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显著增强,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员工或者个人直接到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粪便检查作为体检常规检查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