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琮,走红网络的哈理工“扫地僧"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7月高考季,哈尔滨理工大学一位堪称“扫地僧”的老师走红网络。有不少高三学生表示,他们冲着“神级老师”王晓琮的大名,才报考了哈理工。王老师其貌不扬,胡子拉碴,脚上常穿一双破旧的黄胶鞋,看上去就像个锅炉工。其实,他14岁就进了北大少年班,18岁考上浙大研究生。从教40年,他指导的学生拿过无数国际大赛一等奖!因未婚妻车祸去世,王老师终身未娶;他每天吃最廉价的饭菜,有时连盘子都舔干净,背后的原因令人感动不已。

学生震惊:“锅炉工大爷”竟是“神级教师”


   每当新学期开始,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新生们,都会被一个“神人”惊得目瞪口呆。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学生们陆续走进教室,坐下来与身边尚不熟悉的同学交谈着。这时,一个脚穿破旧塑料凉鞋、满脸胡碴、身形消瘦还微驼着背的中年大叔,提着塑料袋进入教室,他环视一圈便径直走到了讲台上。
   “啊,这位烧锅炉的大爷,怎么跑讲台上去了!”“他走错地方了吧,这穿着打扮一看就不像老师啊……”学生们在台下窃窃私语,“大叔”毫不在意,憨实地嘿嘿笑着,也不说话。上课铃响起,他终于开腔:“我叫王晓琮,以后的高等数学课,由我来上。”
   在稀稀落落的掌声和几十双疑惑的目光中,一个学期的高数课开始了。王老师上课从不带教材,因为对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无论多复杂的题他都能精准口算……
   要知道,一般人通常要在草稿纸上反复推算好几页,才能得出答案,那还不一定正确。而王老师讲解各种高难度的题时,只是憨厚一笑,正确答案就从他嘴里蹦跶出來了!这样深厚的“内功”,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晓琮讲课从不会婆婆妈妈,比如在《线性代数》课上,他会直接把公式、要点、习题刷刷刷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转过身来,问大家“看得懂么?”王老师向同学们问话时,表情是这样的:谜一样的斜视眼神,露出一口大牙,绽放在他下巴上的胡碴子,小品演员赵四一般的发音,再上配以“嘿嘿嘿”的尬笑……令许多同学忍俊不禁。
   有同学老实回答“看不懂”,就见王老师突然之间不笑了,背也不驼了,速度快得像一个超级赛亚人,他一个健步窜下讲台,奔到那名同学跟前,然后撅起屁股往那个同学面前一趴,就开始“嘚吧嘚吧”地讲解……
   这一幕有些好笑,此刻的王晓琮仿若田埂上的老农,在向晚辈和蔼地传授种地经验,他“家常”极了,没有一丝别的高校老师该有的“高大上”的感觉。
   但很快,同学们想笑又不好意思笑的表情,就被惊叹所取代。因为王晓琮的讲解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往往只需要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一众“不明白”的同学,听得恍然大悟!继而纷纷为王老师鼓掌,投向他的目光熠熠生辉,充满了崇拜。
   在黑龙江省,王晓琮是唯一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评委。从2002年起,他就开始指导国内学子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该赛事上获得过一等奖的陈云、张国青、赵阳和胡敏文等,都是他的弟子。
   因为王晓琮指导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以至于在2013年、2014年,美国提前知道是他带队后,就已经明白拿不到最高奖了,于是转而研究起了如何才能让美国大学生保住二等奖……

终身未娶,可爱又可敬的“琮哥”


   王老师讲课时从来不点名,也不计考勤。若某位同学有急事,收拾好书本从他面前正大光明地走过,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照讲不误。因为学生的成绩,只有期末考试的裸分。
   一次期末考试,有一名学生线性代数考了59分,差一分及格。这就意味着他要重新学习、考试。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老师在阅卷时往往会多给1分“通融分”,让学生通过。王晓琮却不,原则不可改。
   心情郁闷的学生在学校贴吧里感慨:“线性代数竟然考59分挂了科,为什么老师不能多给一分呢?!”刚发出去不久,就有学生问:“难道你的老师是王晓琮?”发帖者称是,大家恍然大悟:“怪不得呢!”学长学姐们都明白,王晓琮判卷子该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他眼里从来揉不进沙子。
   对学生严格到有些“狠”,折射出王晓琮严谨的治学态度。但给学生辅导专业课程时,他却没一点架子,常坐在学生堆里讲题,一讲就是几十分钟,过了饭点也不在意。
   有一次,几名学生写论文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便去找王晓琮。当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学生们来到时他已准备休息了。得知他们的来意后,王晓琮立即说:“给我吧,你们先走,待会给你们。”只过了20分钟,他就把写论文的学生叫了回去,面对面提出一针见血的修改意见,直到学生们都弄懂为止。
   王晓琮过硬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们叹为观止。他亲切随和的性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受学生欢迎,王老师的课节节“火爆”,学生们以听过他的课为荣。大家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即使没有报上选修王晓琮课的同学,都会四处打听他什么时候有课,提前跑去蹭课。有时连其它学校的同学,也慕名来哈理工蹭王老师的课;听课的同学太多,去晚就没座位,大家经常在后排站着听。外校的学生能在哈理工遇到王晓琮,会在班上和宿舍炫耀一整天,同学们在私下里都喊他“琮哥”,称他是“神一般存在的数学大师”。
   王老师不仅擅长数学,还能流利地讲出英语和法语。代表中国赴美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他是唯一一个不用翻译的人,不仅能用英文讲定理证明,连数学公式的翻译也能信手拈来。
   王晓琮的法语是这几年才学会的。有一年,他得到一个去法国交流学习的机会,但不懂法语成为这次学习的拦路虎。“不懂就去学。”他花了半年时间,把一整本法语词典背了下来,前往法国时,已能够熟练运用了。“只要他想学,就没有什么能难倒王晓琮。”同事们纷纷对王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觉得他实在可爱又可敬。
   王晓琮出生在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喜欢读书和思考,是标准的学霸。读初中那会儿,在没人教导的情况下,他独自学完了高年级的数理化等学科。14岁时,他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4年后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    毕业后,这个操着一口浓重东北口音的青年向外界精彩的世界挥一挥手,拒绝了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在内的诸多名校的邀请,毅然回到家乡进入哈理工任教,一待就是近40年!
   因为感情甚笃的未婚妻出了车祸,王晓琮终身未娶。如果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王老师不想将就。

大爱与风骨,为帮助贫困生节衣缩食


   40年來,王晓琮培养出了无数英才,他的学生有的成为国家干部,有的成为学术精英和科学家。2019年,他被哈尔滨理工大学评为“最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在哈理工的官网上,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面对学术浮躁和功利主义,他选择了鄙视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学者风范;他为人低调,走上讲台却谈笑风生。”王晓琮从教几十年,以他的能力和贡献,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职称地位,但是他从来不参加教师职称评选。他教出的学生,有的都已经是大学教授了,而王晓琮至今仍然是一个讲师。
   作为老师,谁不想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呢?这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工资,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肯定!但王晓琮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他喜欢的数学中,踏踏实实教学,低调而又平凡。
   校领导知道王老师在网上很火,曾想为他安排专访报道。王晓琮摞下狠话说:“如果记者来采访,我就辞职。”他并不在意人们的关注,只在意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在意自己热爱的学术世界。
   王晓琮的生活极其简朴,夏天穿的是从地摊上买来的塑料凉鞋,冬天穿的是几十元一双的橡胶鞋,一年四季轮换着穿在身上的,也就那么两三件旧衣服。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食堂里,王晓琮是那个吃得比学生还简单的老师。他早餐只吃两张饼加一碗黑米粥,饼是五毛钱一张的鸡蛋饼。中午和晚上也极少点荤菜,往往是一份饭、两个素菜,王晓琮总是吃得干干净净。剩下的一点油汤,他还要接点热水晃一下,倒在米饭里一起吃干净。为了不浪费,王晓琮有时甚至会把盘子也舔干净。
   有一次,王晓琮在食堂舔盘子的画面被一个学生拍了下来,照片很快在校园里传开了。“大学老师的工资这么低吗?为什么要这么节约啊?”后来大家才知道,王晓琮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他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助学了。
   教书之余,王晓琮会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用脚步探寻他的向往之地。
   有一次,王晓琮在云南旅行时碰到了一个外国旅行团,他渊博的学识和流利的英文表达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一起结伴旅行了十几天。回到学校后,他兴奋地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闻,还很自豪地说:“吃住加起来,一共只花了3000元。”真性情的王晓琮,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有时候他们还会结伴出游。
   尽管时隔多年,王晓琮的学生李林依然记得,王老师辅导他参加建模比赛时的情形。当时,李林需要准备中英文两个演示稿件,英文稿正是王晓琮指导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交给王晓琮的稿件是长是短,他总能在半小时内看完并把指导意见返还给李林。最后,在王晓琮的指导下,李林在那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但在指导老师一栏,王晓琮的名字却没有出现。他对李林说:“我只管辅导,其他的不重要。”对王晓琮来说,相比学术研究,荣誉和名号都是无所谓的。
   在不少人看来,王晓琮“很傻”,为了缅怀没过门的未婚妻,他竟然终身不娶;明明可以去世界名校执教,他却选择留在哈理工几十年,而且一直不参加职称评选……但这正是王老师的大智若愚和可敬之处。
   人生至味是清欢,当我们在尘世中纷纷扰扰,疲于奔命的时候,通达之人却在一旁默默看着,遵从本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个时代不仅需要那些星光闪耀的偶像,更需要王晓琮这样朴实无华的“扫地僧”,他的师者风骨和对学生们的大爱,令人深为感动。这位“神级老师”的存在,是中国学术界的幸事!
  编辑/杨晓琴
其他文献
在到哪都不忘找Wi-Fi的时代,世界最古老的地铁系统也要利用这一点了。  据报道,今年7月8日起,伦敦地铁将用Wi-Fi来监控地铁站点拥挤程度。  目前,伦敦260个地铁站已有Wi-Fi无线信标,7月初开始,伦敦地铁内不仅提供Wi-Fi网络服务,无线信标还会记录乘客手机的硬件地址或MAC地址——不管连接了地铁Wi-Fi与否。  这样下来,每个站点的人流信息尽在掌握之中。对此,伦敦交通局首席数据官劳
期刊
提到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狡诈和奸邪,但是美国女孩萨拉·瓦利的经历却表明,只要真诚相待,狼和人类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萨拉曾经是一名被性侵的女子,因为后遗症几乎丧命,在遇到战败的老狼王菲戈之后,病症竟然奇迹般地痊愈,而在她的再三鼓励下,菲戈也重新夺回了昔日的宝座,成为独霸一方的狼王。  同病相怜   今年19岁的美国姑娘萨拉·瓦利出生在富裕之家,她父亲汤姆·瓦利的毕生愿望就是女儿大学毕业后接管他的公司
期刊
提起邓文迪,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连串的词汇“泼辣”“张扬”“彪悍”“凌厉”……拥有这样一个强势的母亲,她的两个女儿平日过着怎样的生活?尤其在邓文迪公开赞扬了虎妈的育儿理念,并和蔡美儿做了朋友之后,人们更对默多克这两个靠冷冻精子得来的宝贝女儿充满担忧,觉得她们就算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必定整日在母亲的高压下透不过气来。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这两个高科技宝宝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们看起
期刊
钟丽缇的老公小她11岁,伊能静和贾静雯的老公都是小她们9岁,随着娱乐圈几位女明星纷纷下嫁给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姐弟恋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原本姐弟恋是美好正能量的恋爱形式,现实中却有人以姐弟恋为幌子,实则“吃软饭”。急诊室就来了一个苦不堪言的女人,交了一个“小鲜肉”男朋友,可谁知最后竟变成了一个互相欺骗的闹剧。奇怪的姐弟恋   这个夏天什么节目最火,那肯定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综艺节目几乎成了我
期刊
一个女人一生中总会有几个闺蜜,出门一起逛街,一起谈心事,有些事不能跟最亲的人说但可以找闺蜜倾诉。有人说,闺蜜就是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人。但真的是这样吗?人心隔肚皮,有时候,你并不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人是鬼,哪怕你们看上去亲密无间,也最好有所保留。就如本文主人公,因怀疑老公出轨而和闺蜜倾诉,结果却给自己画地为牢……  老公出轨,找友倾述   2018年5月18日,我早早下班,精心准备了一桌子菜,然后
期刊
2020年8月21日,电影《八佰》上映,立刻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和认可,票房迅速突破25亿,成为2020年票房冠军。凭借这部大火的电影,其中最没有颜值的张译,却是一个冲上“百亿票房先生”的演员,粉丝们还亲切地送了他一个“小爷”的外号。那么,小眼睛、单眼皮、瘦长脸的张译为何能在这个注重颜值爆表的时代脱颖而出呢?  峰回路转,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  1978年2月17日,张译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最初
期刊
最近,人民日报的一条新闻,惹哭了全国几千万网友。   李华,是一位患有罕见病的病人,在他这场堪称医学奇迹的四次手术背后,除了有科学的力量,更有一份催泪的母爱。   如果没有那场疾病,今年46岁的李华应该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应该是一位父亲,是一位孝顺母亲的儿子,是一个好丈夫,是一位每天为生活奔波、承担着养家糊口压力的中年男人……   然而,一场奇怪的疾病,让一切可能都变成了不可能。   然
期刊
2020年6月4日,上海第二中院下达了对2016年杀妻藏尸案凶手朱晓东执行死刑的命令。   6月4日下午,一条“2分钟回顾上海杀妻冰柜藏尸案”登上了热搜。   杀妻案,其实并不少见,但朱晓东这一桩,绝对可以说残忍到超越人性底线的一起案件——蓄意杀妻   朱晓东并非和妻子因为一时的吵架,激情杀人。相反,他在杀人前,做了许多准备,他购买了《死亡解剖台》等变态杀人书籍和冰柜,并在工作单位办理了离职
期刊
单亲家长容易把子女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有的甚至为了在前任面前扳回一局,不惜把孩子当成一件道具,殊不知过高的期望值势必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本文主人公为和前夫赌气,花血本培养女儿,为了让孩子成绩有所提高,还买来一种“聪明药”让其服用。岂知,学习哪有捷径,所有的“捷径”背后,必然是难以想象的高昂代价……偶 遇   2018年8月2
期刊
开栏语: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947.1万对,而离婚却有415.4万对,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涨。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未来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吗?这一点我们目前虽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情感问题我们能做点什么,为此《知音海外版》联合“知音心理”推出情感疗愈专栏,专注解决您的情感问题,帮助你找回幸福的自己。   为什么发誓会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你的男人会在婚姻中出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