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体校日常工作,专业训练与文化教学是其中两项最主要的工作,其它工作都是圍绕这两个中心而展开。然而专业训练与文化教学本该协调发展、比翼齐飞的两项工作却因为各自工作重心和肩负任务等不同而时常产生磨擦。这不仅会干扰正常工作的进行,削弱教练和教师的工作热情,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造成被动的工作局面,时间久了当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训练与学习热情,使教练、教师和学生三者间关系形成隔阂,产生矛盾。所以,如何通过协调训练与教学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和结合点,进而理顺三者间关系,应是坚持体校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创造和谐校园和人际关系的大事。
【关键词】训练 教学 矛盾 教练 教师 学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84-01
体校顾名思义就是选拔、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专门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要求也应是以专业体育项目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苗子为主。但体校针对的主体却是学生,所以体校又同时必须承担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而且就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一发展趋势,如果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掌握和运用高科技知识能力不强,就不能够有效理解高科技所要求的训练要领、达不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体育项目训练中所必备的专业素质。所以,训练与教学是体校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须过硬的重要工作,轻视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将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训练与教学工作的任务性质、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而针对的又都是同一主体——学生,久而久之又形成了教练、教师、学生三者间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将取决于如何协调各方关系。
一、教练、教师、学生三者矛盾关系的具体表现
1.教练与教师的矛盾表现
业余体校开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上级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训练与教学是体校一切中心工作的重要两翼,教练与教师又互为体校中心工作的两支中间力量。两者间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最为一致的是两者的客体都是学生,训练与教学的目的、过程也有相关性。但由于任务性质的区别导致两者间长期处于矛盾状态。教练以专项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体育专业能力;而教师则以学业为重,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训练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同,方法手段不同,思维理念不同,目标要求不同等,加上学生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得矛盾焦点愈发突出,工作关系缺乏和谐。由此往往导致体校领导在工作布置,人员安排,作息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两难境地,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造成你推我卸,互相扯皮,各不负责的局面。
2.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表现
由于学校的招生来源绝大多数是教练员根据各项目选材的要求、特点选招进来的,而非通过正规严格的文化考试,学习成绩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录取的。所以,在把持进人关这个问题上教练是主角,有绝对的权力;而反观教师,面对这样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致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吵好动、“不服”管教、拖欠作业、学习任务完不成等等的学生,他无权选择,只能是被动接受。而反观学生,进体校的目的单纯而又直接。到体校的初衷就是参加体育训练,逃避伤脑筋的文化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训练好就能出人头地。因此,他们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完全是另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在他们眼中,教练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技能使他们钦佩、崇拜。他们服从教练指挥,认真听取教练的技术指导,很快能领会教练的教学意图,训练刻苦,勇猛顽强,不怕流血流汗,比赛起来像小老虎!深得教练的喜爱,每当进步时,取胜时都能听到教练的称赞,他们身心的体会是良好的。而一旦走进教室,严肃的教师,封闭的环境,枯燥的课本,繁杂的作业,揪心的考试,差强的成绩都令他们心情沉重,压力徒增。然而课堂教学有它的严谨性和特定的环境要求,作为不同对象的文化课老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教授特点,他们也许能听好一堂课,也许只能听到到半堂课时,一系列的毛病就来了:做个小动作、哼小调、扮鬼脸……于是课堂哗然,任课老师是不会允许的,一定会严肃的批评。学生会觉得很没面子;或者那一天运动量大了,打不起精神啊,课堂上睡着了!教科书敲在脑袋上是很难免的,伴随着的是更严厉的批评,又是你!运动员心里犯嘀咕了,老师你太不给面子了,老是找我的麻烦啊!今天是我,明天是他,后天是你,谁都有“不认真”的时候啊!于是麻烦出来了:低情绪,上课烦,常会出现与课任教师发生冲突。文化老师呢?狂呼!冤!我严格要求错了吗?我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错了吗?我要你背书做作业错了吗?……好吧!你们去闹吧!你们去睡吧!你们想怎么的就怎么的吧……45分钟你快点过吧!当然这些例子只是极个别的现象。
二、对理顺三者间关系的一些思考
1.统一思想认识,抓好“两个转变”
体校教与训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材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必须学训并重。如果文化教师只注重教学,教练员只注重训练,互不关心,往往在时间分配、安排上出现各不相让的矛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训练。因此,作为体校领导此时要旗帜鲜明,明辨事理,要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团结,强化协同等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2.提高选才认识,注重文化功底
教练在选才时应注意提高选才认识。要从培养优秀苗子的
观点出发,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当今的竞技体育已不单纯是体能的竞争,文化水平的高低已是竞争比拚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强;文化素质越高,其对运动原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越清楚,运用能力越强。就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和领会教练指导的意图,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教练的沟通交流也会越发通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选才时注重文化功底,学习成绩,智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洽三者关系,立足长远发展
在客观分析教练、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矛盾的具体表现,剖析
矛盾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如何理顺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点思考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导致了矛盾的客观存在,而长期采取回避、妥协甚至漠视、忽视等做法又使矛盾与冲突更加难以调和。但是,破解矛盾就必须找到产生的根源,找到医治的良方。虽然三者间由于工作任务、方法手段、环境因素、个体原因等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但这种矛盾不是不可逆转、不可调解的,关键是彼此的出发点和愿景是一致的。只要教、训、学三者的认识统一了,彼此间加深了的了解,都能把教、训、学的目的认清了,工作就能协调一致,就能取得训练、教学双丰收,形成良性循环。
【关键词】训练 教学 矛盾 教练 教师 学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84-01
体校顾名思义就是选拔、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专门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要求也应是以专业体育项目训练、培养优秀体育苗子为主。但体校针对的主体却是学生,所以体校又同时必须承担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而且就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一发展趋势,如果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掌握和运用高科技知识能力不强,就不能够有效理解高科技所要求的训练要领、达不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体育项目训练中所必备的专业素质。所以,训练与教学是体校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须过硬的重要工作,轻视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将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训练与教学工作的任务性质、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而针对的又都是同一主体——学生,久而久之又形成了教练、教师、学生三者间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将取决于如何协调各方关系。
一、教练、教师、学生三者矛盾关系的具体表现
1.教练与教师的矛盾表现
业余体校开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上级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训练与教学是体校一切中心工作的重要两翼,教练与教师又互为体校中心工作的两支中间力量。两者间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最为一致的是两者的客体都是学生,训练与教学的目的、过程也有相关性。但由于任务性质的区别导致两者间长期处于矛盾状态。教练以专项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体育专业能力;而教师则以学业为重,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训练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不同,方法手段不同,思维理念不同,目标要求不同等,加上学生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使得矛盾焦点愈发突出,工作关系缺乏和谐。由此往往导致体校领导在工作布置,人员安排,作息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面临两难境地,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造成你推我卸,互相扯皮,各不负责的局面。
2.教师与学生的矛盾表现
由于学校的招生来源绝大多数是教练员根据各项目选材的要求、特点选招进来的,而非通过正规严格的文化考试,学习成绩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录取的。所以,在把持进人关这个问题上教练是主角,有绝对的权力;而反观教师,面对这样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致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吵好动、“不服”管教、拖欠作业、学习任务完不成等等的学生,他无权选择,只能是被动接受。而反观学生,进体校的目的单纯而又直接。到体校的初衷就是参加体育训练,逃避伤脑筋的文化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训练好就能出人头地。因此,他们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完全是另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在他们眼中,教练直接表现出来的能力,技能使他们钦佩、崇拜。他们服从教练指挥,认真听取教练的技术指导,很快能领会教练的教学意图,训练刻苦,勇猛顽强,不怕流血流汗,比赛起来像小老虎!深得教练的喜爱,每当进步时,取胜时都能听到教练的称赞,他们身心的体会是良好的。而一旦走进教室,严肃的教师,封闭的环境,枯燥的课本,繁杂的作业,揪心的考试,差强的成绩都令他们心情沉重,压力徒增。然而课堂教学有它的严谨性和特定的环境要求,作为不同对象的文化课老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教授特点,他们也许能听好一堂课,也许只能听到到半堂课时,一系列的毛病就来了:做个小动作、哼小调、扮鬼脸……于是课堂哗然,任课老师是不会允许的,一定会严肃的批评。学生会觉得很没面子;或者那一天运动量大了,打不起精神啊,课堂上睡着了!教科书敲在脑袋上是很难免的,伴随着的是更严厉的批评,又是你!运动员心里犯嘀咕了,老师你太不给面子了,老是找我的麻烦啊!今天是我,明天是他,后天是你,谁都有“不认真”的时候啊!于是麻烦出来了:低情绪,上课烦,常会出现与课任教师发生冲突。文化老师呢?狂呼!冤!我严格要求错了吗?我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错了吗?我要你背书做作业错了吗?……好吧!你们去闹吧!你们去睡吧!你们想怎么的就怎么的吧……45分钟你快点过吧!当然这些例子只是极个别的现象。
二、对理顺三者间关系的一些思考
1.统一思想认识,抓好“两个转变”
体校教与训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材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必须学训并重。如果文化教师只注重教学,教练员只注重训练,互不关心,往往在时间分配、安排上出现各不相让的矛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训练。因此,作为体校领导此时要旗帜鲜明,明辨事理,要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团结,强化协同等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2.提高选才认识,注重文化功底
教练在选才时应注意提高选才认识。要从培养优秀苗子的
观点出发,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当今的竞技体育已不单纯是体能的竞争,文化水平的高低已是竞争比拚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强;文化素质越高,其对运动原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越清楚,运用能力越强。就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接受和领会教练指导的意图,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类问题,与教练的沟通交流也会越发通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选才时注重文化功底,学习成绩,智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融洽三者关系,立足长远发展
在客观分析教练、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矛盾的具体表现,剖析
矛盾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如何理顺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点思考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导致了矛盾的客观存在,而长期采取回避、妥协甚至漠视、忽视等做法又使矛盾与冲突更加难以调和。但是,破解矛盾就必须找到产生的根源,找到医治的良方。虽然三者间由于工作任务、方法手段、环境因素、个体原因等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但这种矛盾不是不可逆转、不可调解的,关键是彼此的出发点和愿景是一致的。只要教、训、学三者的认识统一了,彼此间加深了的了解,都能把教、训、学的目的认清了,工作就能协调一致,就能取得训练、教学双丰收,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