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生存策略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s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生存现状,指出过刊资源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生存策略,旨在开辟图书馆过刊资源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过刊 资源建设 生存策略
  1 概述
  过刊(back issue)①是指当年以前出版的期刊文献。②在刚出版的最新一个分册以前所出版的所有分册。[1] 《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中对过刊的解释是“指早于当前期刊号的期刊,通常为了节省存放空间,一般讲这些已经过期的刊物(过一年后)装订成每年期的合订本,或者转制成缩微胶卷或单片缩微胶片,并进行登记分编上架,以便保存与流通。”[2]本文所讨论的是已加工好、馆藏已久、装订成册的合订本期刊,随着互联网、无限技术和电子科技的成熟,文献载体多样化,全文电子期刊的广泛应用,纸质期刊的保存受到了挑战,过刊的可持续发展应得到高校图书馆工作者重视。
  2 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期刊是除过报纸之外,出版周期最短的出版物,有相当强的时效性,代表最新的学术成果、动态。过刊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文献和供读者查阅,过刊中的学术期刊在传播思想、学术交流和传递科技情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期刊能提供最新情报。期刊的利用率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占绝对性的比重,期刊的论文是原始论文,能及时的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学术动态。期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时的科技最新发展水平。[3]其次,期刊是一次性文献的重要来源。除了“检索性期刊”和“知识性”、“消遣性”的期刊以外,大多数期刊、尤其是学术性期刊所载的文章都是原始文献。因而,它是一种记录、是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记录。这种原始记录不但具有真实可靠的价值,还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的价值。实际上,过刊阅览室起到了期刊档案库的作用。最后,过刊是重要的检索工具。期刊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最新的原始资料,所以人们都愿意从专业期刊中来了解、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新水平、新动向和总趋势,这对他们开展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4]因此,它是各行各业的人从事学习、研究必不可少的文献来源。
  与纸质期刊相比,虽然电子期刊方便快捷检索、下载、查阅,但它的阅读受设备、环境和技术等方面条件的约束,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期刊,因此,纸质期刊不会被淘汰,它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高校图书馆过刊文献资源的生存压力
  目前,伴随着电子期刊的迅速崛起,过刊的存在价值受到了挑战。传统的过刊装订标准不统一,不管有没有保存价值,全部装订;过刊的保存方法浪费人力、财力、存放空间;过刊查阅率很低,电子期刊的出现,降低了过刊的查阅率,过刊的保存成本与利用率不成正比。
  3.1 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导致过刊资源管理工作滞后 在过刊资源管理工作中,“重藏轻用”的传统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加工好的装订本一旦进库,按类上架后,就被置之不理。许多图书馆为确保过刊所谓的完整性,规定了过刊不予外借的条例,致使刊物长期“束之高阁”。过刊的丰富信息源与低水平开发的现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5]过刊的管理理念亟需改变,在网络环境下,发挥纸质期刊的优势,如过刊能直观展现各类期刊不同的特点、收录重点,使读者能在很短时间里获取不同期刊的不同特色,通过翻阅,能很快知道你要找的资源在哪种期刊中,你想发表的论文在哪个期刊上更加合适。要打破“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以开放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为主,最大限度的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3.2 电子资源的强大冲击力 网络时代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和光盘版、网络版数据库在高校的普遍应用,纸质期刊的保存受到了挑战,过刊的读者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部分人认为数字化的期刊能替代纸质期刊,电子期刊的出现,用户通过互联网可随时下载、阅读,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同时,电子期刊不需要装订,节约了存放空间和订购资金,导致了过刊资源长期无人问津,甚至淡出读者的视界。
  3.3 纸质过刊文献利用率低 随着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尤其是CNKI、万方数据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纸质过刊的读者市场在不断萎缩,过刊闲置情况较为普遍。过刊管理的滞后和开发的欠缺也是过刊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
  4 高校图书馆过刊的建设策略
  如何摆脱过刊的生存困境,需要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改变过刊管理理念,从过刊的订购、装订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馆藏过刊资源再次开发,实现过刊价值的增值服务,提高过刊利用率。
  4.1 提升认识,改变管理理念 目前,从读者使用过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查阅专业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所以,过刊的装订标准应该以专业期刊为主体,核心期刊为重点,其他具有存行业史的期刊为特色资源来保存、开发。
  订刊环节决定期刊质量的高低。在提高订刊质量,实现期刊的科学选择背景下,存在着大量消减现存过刊的可能性。旧刊不“死”,新刊难增。专业、读者、期刊的质量都是变化的,因此,期刊的调整、变化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现刊、过刊皆如此。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期刊的使用期限会愈来愈短,期刊内容老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只有剔除了老化的过刊,才能保持馆藏过刊的活力和质量。[6]订刊过程中,要避免重复订购,也要保持馆藏过刊的连续性。
  随着过刊资源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增加,过刊资源的保存和检索难度增加,建立馆藏过刊资源数据库,实行过刊资源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著录势在必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对过刊文献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并做好分析、研究工作,将相关联的学科、知识进行分类,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宗旨对过刊进行学科分类,以组合的方式将其上架,构成知识单元格的架面布局,形成知识信息集合体,为读者提供快捷、完备的学科信息服务。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多样化服务。   4.2 过刊装订原则 从节约过刊成本和提高过刊利用率的角度出发,是否对所有馆藏期刊进行装订,是值得商榷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所有刊期完整的过刊的进行装订并保存,高校之间订购的期刊大部分属于重复订购,高校图书馆过刊资源重复率高,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过刊数量逐年增加,保存过刊的空间压力会逐渐加剧。因此,高校图书馆以地区为主体,结合电子期刊购买现状,在过刊收藏上要统一规划,分工协作,根据自身专业设置和科研特点要求,在保证馆藏核心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又能保证馆藏过刊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分重点分层次地收藏过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施期刊管理工作创新建设,打造特色过刊资源。电子期刊和纸质过刊要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健全学科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建立馆藏过刊目录,方便读者检索,快速获取所需信息。不装订娱乐性及普及性刊物,读者查阅率较高的期刊要装订,加大馆藏过刊的宣传力度,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4.3 创新过刊服务方式 改进传统服务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让过刊进入流通环节,过刊阅览室应向广大读者开架借阅。定期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过刊读者服务范围,制定读者发展规划与计划,对期刊阅览室读者进行划分,随时掌握读者的需求动态,分析读者阅读心理,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优质的产品需要优质的服务,过刊的读者服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过刊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并制作成二次、三次文献;逐年修订过刊的收藏标准。
  5 结语
  过刊是图书馆文献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学习、科研必不可少的文献,电子期刊的出现,过刊的读者群在不断分流,过刊的存在价值受到了质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正视过刊的文献价值,寻求过刊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倪延年.图书馆期刊工作规范化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
  [2]张文军.新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辞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邱寄群.藏书零增长理论在过期期刊管理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06(4):27.
  [4]于鸣镝,朱培育.期刊管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5]赵远芳.浅析图书馆过刊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6(6):209.
  [6]陈瑶.公共图书馆过刊资源利用现状和方法改进[J].福建高教研究,2009(5):48-50.
  作者简介:徐变云(1981-),女,陕西渭南人,咸阳师范学院助理馆员,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古籍整理。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的普用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效率,网络的触角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无限快捷、便利服务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有效的保证网络的安全,必须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的威胁以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网络信息,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
新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解决,民间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资金市场。但民间融资活动因缺乏规范和外部监管,存在一定的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方法:tsAH病人87例,男性5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35.12岁。随机分尼莫地平组(42例)与对照组(45例)。尼莫地平组于伤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制成档案的材料也在不断变化,档案的载体类型也在不断地丰富,已由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发展成了现如今广泛应用的录胶片、像带、磁带、磁盘以及光盘等记录信息的新型载体档案。声像档案可以通过声音、影像以及效果等形式来复现历史,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声像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基层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已成为基层单位档案管理者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基层单位声像档案管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