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北京爱情故事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同某个城市的关系一定同另外的人有关系,否则城市于他而言只是一些空洞的建筑和堆垛的物品。许多人来到北京,许多人离去,他们带着各自的念头和向往,无论什么都无法让他们止步,有幻想,也有幻灭,但唯一的失败只来自于情感。
  我说的情感当然不只是爱情那么狭隘,然而爱情无疑是其中最锐利和敏感的。
  热播的《北京爱情故事》只是个脸谱化了的当下爱情肥皂剧。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凤凰男、富二代、经济适用男、宝马哭泣女的种种符号,然而高富帅与女神的彼此利用也好,穷矮矬与纯情妹的相濡以沫也罢,那都不是北京真实的爱情——真实的北京爱情可能更加曲折离奇,但是不会那么狗血淋头。
  在北京,所谓青春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个乐队,搞个摇滚,还是当个艺术家?或者做个光鲜的职业经理人、基金运营经理、股市操盘手?还是平平淡淡,求个安稳的职业安身立命?在各自追梦的路途中,没有几个大学里的朋友毕业之后还会那么近地黏糊在一起,同在一座城市,一年也未必见几回面。也没有几对恋人会分分合合纠缠那么久,就算剪不断理还乱,扭转头去,一扇关上的门也就很难再次打开了。
  当然,那只是电视剧。我们没有必要苛求太多——它就像是我们祖母喜爱看的苦情戏,无论剧情有多么扯,唱词有多么拗口,人物有多么怪异,还是能让善良慈祥的老奶奶们洒一掬热泪——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多大的差别,都只是把自己的内心放大、投射到观看的影视剧中,得到认同和宣泄。
  像我们安分守己的祖母一样,我们都是那么渴望情感的孩子。在柏油路和混凝土组合的硬梆梆的都市中,我们柔软的内心急需安置。
  尔汗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读书时,有个皖西学院的女朋友。尔汗毕业后先在天津滨海新区找了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女孩却到广东谋职。他为她辞职赶到珠海,就想和她在一起。尔汗没有钱,在列车上站了一夜。工作没有找到,爱情敌不过面包,几番挣扎折磨后两人平静地分手,尔汗到上海工作。在闵行南桥的小镇上,尔汗工作之余只能在网吧消磨时光。他是个理工男,不懂得风花雪月,脾气倔强,沉默寡言。但是他的粗粝外表遮盖不了细腻的内心。2008年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保定女孩,来到了北京。后来,他们结婚了。
  东北师大毕业的文彬在北京找了份薪水不高却自己喜欢的安稳工作。这个散淡的男孩某天在天安门看升旗的清晨认识了一个清华女孩,一见钟情就那么发生了。爱情让人不怕劳累,文彬为了每天能见到读硕士的女友,在林业大学附近租了个房子,天天穿越大半个北京到国贸上班。然而,离别如期而至,女孩去德国留学后一年,爱上了另一个同学。
  湖南女孩周眉很早就在长沙工作,因为业务联系,认识了在成都某公司做销售的李伟勋。两人谈恋爱后决定一起考研,那样他们才有可能在一起。于是,他们在北京魏公村租了房子,考研放榜后,周眉到中央民大读书,李伟勋却落榜回到了长沙。几乎没有朋友看好这段感情,然而他们不离不弃。等周眉博士毕业,和李伟勋结婚,把他的户口办到了北京,两个人结束了8年的异地之恋,在安定门外安了家。
  于野是个家境优越的北京孩子,属于那种多情即无情的公子哥儿。大学时候,他潇洒地谈恋爱,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他本无意伤害别人,但是事实上却总是让人受伤。不过,于野在伦敦读硕士时,真的爱上了一个英国女孩,两人居然闪婚了。然而,浪漫的开头不注定会有完美的结局,伦敦的爱情抵不过时空的距离,于野回北京工作三个月后,两个人就离婚了。于野第一次尝到了被抛弃的滋味。
  ……
  这些都是在北京上演的爱情故事。姿态不一,却让人唏嘘。
  人们在喧嚣和动荡中特别希求情感,北京就像是一个坩埚,欲望的炽火熊熊燃烧,炙烤着湿漉漉的心灵,让原本丰润的情感在日常的艰辛和琐碎中风化干枯。北京也是一个熔炉,在残酷的生存和生活竞争中,冰冷的理性和规划,有时候也会化为一场滴滴答答的心雨。
  爱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爱又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永不止息。这是西方文化对“爱”的理解,其实中国人更多讲的是“情”,两者的区别可能是爱更侧重心动的瞬间,而情则是相濡以沫的长久。爱情根植于人性的深处,与纽约、巴黎、河内、曼谷、巴塞罗那等城市一样,北京也承载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它们如同生命一样长久,像胎记一样洗磨不掉,绵延不绝。情感洋溢的北京城,比正午的阳光更加明亮,虽有耀斑和阴影,仍像早晨的微风,令人沉醉涵咏,徘徊不去。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针对专题型数字档案馆在保存社会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美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重点论述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特点,并提出在社会记忆视阈下我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构想,以及在建设理念、主题选择、建设方式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飓风数字记忆银行;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社会记忆  Abstract: With the importa
刘家真简介:刘家真教授,女,湖北武汉人。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现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信息文献标准化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理事,现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电
摘要:本文以讨论的形式,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必须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文化事业机构以及公民在信息公开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最后,对《条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测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公开 公共信息 政府条例    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
摘 要:从文件的定义着手,介绍了不同文件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文件组成三要素重点阐述了数据库文件的内容、背景及结构特点,以便对数据库文件形成比较系统、科学的认识,并阐明了数据库文件管理在元数据管理、系统依赖性、“双套制”管理上遇到的难题,最后强调电子文件管理研究需要给予数据库文件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数据库文件;电子文件;文件;元数据  Abstract: Proceed from the
摘要:异化被理解为事物的本质向其对立面演化,并反过来被其对立面吞噬和压制。将这样纯粹的理论概念运用于档案管理这样的实用范畴,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摆脱规范的框限,真正回到档案的本质。作者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书写工具、案卷质量、“双套制”问题等为例,层层推进,对规范中的档案本质产生质疑。  关键词:异化;规范;档案管理;书写工具;案卷质量;双套制  Abstract:Alienationisconside
我的毕业展叫“AAAArtgh!”,2004年我从新斯科舍艺术与设计大学(NSCAD University,位于加拿大东部,是北美地区建校最早的艺术类大学)毕业,每个要毕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学校的安娜展览馆(Anna Leonowens Gallery)办个展,但是你必须提前准备。我的设想是在毕业展开幕式入口做一个“变化秀”。这就说来话长了。  我一直在画画,做艺术,在大学里,我被摄影深深吸引。从某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档案局2014年度档案科技项目成果材料为例对档案科技项目成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有问题,有现象。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贴近实际,操作性强。  关键词:档案;科技;成果;问题;对策  档案科技项目成果是对档案专业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而形成的知识成果。它是完成者努力付出的结晶,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和相关研究成果的
大三时,通过学校申请,我以美国学生身份(当时我在丹佛大学)来到丹麦哥本哈根做交流学生。在欧洲的这半年里,几次游学的经历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也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固有的观念。  在我申请的欧洲政治研究项目中,有一堂课——欧盟研究——是与游学集合在一起的。金秋十月,我们访问了丹麦外交部和德国汉堡议会。11月,我们又赴荷兰海牙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游学。在布鲁塞尔我们参观了欧盟总部和北约总部,切实体会
摘 要:机关荣誉室既是加强机关单位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的场所,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对外交流、树立形象的平台。荣誉室建设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基础性长远性工程, 必须站在党建角度和单位长远发展的高度, 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机关单位荣誉室通过展陈奖杯、证书、照片、实物等不同形式的珍贵档案; 记录荣誉、弘扬正气、体现文明、传承精神,连接单位过去、现在与未来,
摘 要:本文在分析公文中“意见”的使用情况基础上,探讨“意见”文种异化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建议。  关键词:意见;公文;异化;规范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opinions" in official docum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o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