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世界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fs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3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13例,切除率36.1%;其中根治性切除10例,根治性切除率27.8%;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根治性切除10例均存活18mo以上,3例存活已超过36mo;姑息性切除3例中2例存活已超过18mo,另1例术后15mo死亡。单纯引流术23例均于1~18mo内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病人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PET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已得到确认,其主要缺点是影像缺乏解剖学标志,有时会影响病灶的精确定位。PET/CT一体机通过同机图像融合及衰减校正等技术,改善了PET图像质量和病灶定位,提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学类型与分化度的关系,以及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 70例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和超薄
文章介绍了运用“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开展死亡教育,验证该模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产生的影响状况。其结果证明,“四阶梯”死亡教育模式能显著减轻干预对象的死亡焦虑、
目的 评价不同操作步骤的大肠癌根治手术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1990年至1995年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手术采用不接触隔离技术(Non Touch Isolation Te
提出利用小波变换的时一频局部化特性及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信号小波分解算法,辅以去噪手段,对微弱机械振动信号进行分析.有效地完成了微弱信号的提取,实现了早期故障诊断;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CD44v6在62例NSCLC组织的表达。结果:VEGF、CD44v6
目的 探讨子宫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检测66例子宫颈癌和14例子宫体癌患者(初治18例,治疗显效40例,治疗无效7例,复发15例)及健康对照6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手术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1996年月1月至2003年11月,对36例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并发皮下积液3例,无因手术因素而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