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的探究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技巧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注重师生的交流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教学模式永远是教师讲,学生记。然而,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到相关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过去的老方法进行教学,甚至直接告诉学生课文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依赖感,再也不会主动地去阅读和探求相关知识,只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这就抑制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初中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一)用问导读,用读导问
  在对课本进行教学时,需要增强学生“用问导读”的心理意识。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样也能让学生很开心的阅读“读”是“问”的基础,没有对文章进行阅读就没有疑问,只有充分地阅读了课文材料后,才可以慢慢推敲,不断深入,因而可以理解全文和感悟思想,最后实现审美体验这个目的。“读”不能简单地读,更不可以害怕发时间去阅读,教师需要放手从而让学生自由去阅读,不阻挡学生在阅读时候和同学有效的体验交流。因为只有這样做,学生才会在大脑中进一步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二)用背促赏,用赏促背
  学生可以在背诵完成后,把“美文”变为自己的脑海中有用的东西。将美文记到自己的大脑上,以免以后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书读得太少了,以致浪费时间去满书架寻找。再而,还要提高学生“用赏促背”的反思维能力。一篇精美的范文,教师对文章分析鉴赏后,在让学生对它进行背诵就会容易很多。不如就好好抓住课本上很顺口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来欣赏阅读。比如,学生初次背诵《核舟记》的时候比较艰难,但是鉴赏之后,学生既领悟了写作的顺序,而且也欣赏了生动且形象的句子,因此教师在鉴赏分写了后再让学生背诵会有更加好的效果。
  (三)用读察情,用情带读
  阅读,是一种在精神上的交流,也是一种在情感上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全部都包含在了精美的文字里面。只有认真地对它品读,才可以发现这种“情”。教师需要用心培养学生安定自己情绪的习惯,专心尽情地阅读,做到“用读察情”。除此之外,“用情带读”也很重要。当代的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像小和尚念经,没有用心去读,读得很快,并且完全没有感情,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态度实质上只是亵渎了阅读本身罢了,毫无意义。我认为,阅读和诵读就应该充满感情。没感情的随便阅读不会形成在情感上的共鸣。声音是感情的外在体现。用情带读,只有这样去阅读才会有意义。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语文学习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厚积”才会“薄发”,缺乏积累,就说不上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也不能产生较好的听和说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学好语文。
  1.增大学生的阅读数量。一是要让学生有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和同学一起交流好的读书资料。
  2.严格要求学生每天都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课内与课外读物中精美的句子、词语和自己喜爱的成语与格言警句和古诗词等,而且要求学生要经常朗诵与背诵。只要平时积累了这一些有效的语文材料并将它们存放在大脑中,就必定会受益于终身,一旦要使用的时候便用得到,这也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接受与表达能力。
  3.教师应该推荐奇文、美文与名篇名著。初中的学生对文学著作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优秀又适合他们的作品来推荐给他们,让他们能多读好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进一步地展开探究性地阅读。
  四、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评鉴
  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在此前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句子和表现手法的评价和鉴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知识才能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评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写的文章拿出来组织讨论,在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逐渐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评鉴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地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段献花.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8(07).
  [2]赵峰.初中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5).
  [3]董沐艳.以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4]王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其他文献
郑州市公安系统始终把社会治安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紧紧抓在手上,努力构建警民联动、点线面相连、动静结合、群防群治、整体互动、快速反应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
摘要: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处于重要的环节,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结合开展高校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工作,就如何在科研项目平台下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探讨。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65-02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
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旨趣不是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初的观念体系,而是要引导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在实践哲学中,葛兰西突出强调要通过理论批判与政治实践活动的结合,把自发地改造
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德才兼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完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理
目的分析在脑梗死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治疗中行介入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选脑梗死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一共80例,皆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份入该
<正>本刊讯:据《多彩贵州网》报道,2018年10月16日,从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获悉,今年1—8月,全省白酒产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完成产值658亿元,完成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
中风先兆与中风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研究中风先兆的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家的经验,归纳中风先兆的病因、病机、预防以及中医药治疗。
桑黄(Phellinu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目前主要作为抗肿瘤药物和癌症放化疗辅助药物应用于临床医药领域。但由于自然界野生桑黄资源量稀少,人工栽培因产量不足无法满足用药
[摘 要: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们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社会的一种能力。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们学习历史懂得历史,知道以史为鉴的重要阶段。我们老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他们长久的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要以史实为基础,在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围绕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为例,说明作为历史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历史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