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技巧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注重师生的交流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教学模式永远是教师讲,学生记。然而,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到相关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过去的老方法进行教学,甚至直接告诉学生课文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依赖感,再也不会主动地去阅读和探求相关知识,只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这就抑制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初中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一)用问导读,用读导问
在对课本进行教学时,需要增强学生“用问导读”的心理意识。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样也能让学生很开心的阅读“读”是“问”的基础,没有对文章进行阅读就没有疑问,只有充分地阅读了课文材料后,才可以慢慢推敲,不断深入,因而可以理解全文和感悟思想,最后实现审美体验这个目的。“读”不能简单地读,更不可以害怕发时间去阅读,教师需要放手从而让学生自由去阅读,不阻挡学生在阅读时候和同学有效的体验交流。因为只有這样做,学生才会在大脑中进一步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二)用背促赏,用赏促背
学生可以在背诵完成后,把“美文”变为自己的脑海中有用的东西。将美文记到自己的大脑上,以免以后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书读得太少了,以致浪费时间去满书架寻找。再而,还要提高学生“用赏促背”的反思维能力。一篇精美的范文,教师对文章分析鉴赏后,在让学生对它进行背诵就会容易很多。不如就好好抓住课本上很顺口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来欣赏阅读。比如,学生初次背诵《核舟记》的时候比较艰难,但是鉴赏之后,学生既领悟了写作的顺序,而且也欣赏了生动且形象的句子,因此教师在鉴赏分写了后再让学生背诵会有更加好的效果。
(三)用读察情,用情带读
阅读,是一种在精神上的交流,也是一种在情感上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全部都包含在了精美的文字里面。只有认真地对它品读,才可以发现这种“情”。教师需要用心培养学生安定自己情绪的习惯,专心尽情地阅读,做到“用读察情”。除此之外,“用情带读”也很重要。当代的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像小和尚念经,没有用心去读,读得很快,并且完全没有感情,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态度实质上只是亵渎了阅读本身罢了,毫无意义。我认为,阅读和诵读就应该充满感情。没感情的随便阅读不会形成在情感上的共鸣。声音是感情的外在体现。用情带读,只有这样去阅读才会有意义。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语文学习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厚积”才会“薄发”,缺乏积累,就说不上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也不能产生较好的听和说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学好语文。
1.增大学生的阅读数量。一是要让学生有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和同学一起交流好的读书资料。
2.严格要求学生每天都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课内与课外读物中精美的句子、词语和自己喜爱的成语与格言警句和古诗词等,而且要求学生要经常朗诵与背诵。只要平时积累了这一些有效的语文材料并将它们存放在大脑中,就必定会受益于终身,一旦要使用的时候便用得到,这也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接受与表达能力。
3.教师应该推荐奇文、美文与名篇名著。初中的学生对文学著作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优秀又适合他们的作品来推荐给他们,让他们能多读好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进一步地展开探究性地阅读。
四、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评鉴
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在此前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句子和表现手法的评价和鉴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知识才能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评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写的文章拿出来组织讨论,在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逐渐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评鉴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地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段献花.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8(07).
[2]赵峰.初中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5).
[3]董沐艳.以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4]王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技巧
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了解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注重师生的交流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教学模式永远是教师讲,学生记。然而,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相互交流信息的过程。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够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到相关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过去的老方法进行教学,甚至直接告诉学生课文问题的答案,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依赖感,再也不会主动地去阅读和探求相关知识,只等着教师给出答案,这就抑制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初中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一)用问导读,用读导问
在对课本进行教学时,需要增强学生“用问导读”的心理意识。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样也能让学生很开心的阅读“读”是“问”的基础,没有对文章进行阅读就没有疑问,只有充分地阅读了课文材料后,才可以慢慢推敲,不断深入,因而可以理解全文和感悟思想,最后实现审美体验这个目的。“读”不能简单地读,更不可以害怕发时间去阅读,教师需要放手从而让学生自由去阅读,不阻挡学生在阅读时候和同学有效的体验交流。因为只有這样做,学生才会在大脑中进一步产生高质量的问题。
(二)用背促赏,用赏促背
学生可以在背诵完成后,把“美文”变为自己的脑海中有用的东西。将美文记到自己的大脑上,以免以后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书读得太少了,以致浪费时间去满书架寻找。再而,还要提高学生“用赏促背”的反思维能力。一篇精美的范文,教师对文章分析鉴赏后,在让学生对它进行背诵就会容易很多。不如就好好抓住课本上很顺口的文言文和现代文来欣赏阅读。比如,学生初次背诵《核舟记》的时候比较艰难,但是鉴赏之后,学生既领悟了写作的顺序,而且也欣赏了生动且形象的句子,因此教师在鉴赏分写了后再让学生背诵会有更加好的效果。
(三)用读察情,用情带读
阅读,是一种在精神上的交流,也是一种在情感上的体验。作者的情感,全部都包含在了精美的文字里面。只有认真地对它品读,才可以发现这种“情”。教师需要用心培养学生安定自己情绪的习惯,专心尽情地阅读,做到“用读察情”。除此之外,“用情带读”也很重要。当代的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像小和尚念经,没有用心去读,读得很快,并且完全没有感情,没有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态度实质上只是亵渎了阅读本身罢了,毫无意义。我认为,阅读和诵读就应该充满感情。没感情的随便阅读不会形成在情感上的共鸣。声音是感情的外在体现。用情带读,只有这样去阅读才会有意义。
三、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语文学习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厚积”才会“薄发”,缺乏积累,就说不上可以养成良好的语感,也不能产生较好的听和说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学好语文。
1.增大学生的阅读数量。一是要让学生有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和同学一起交流好的读书资料。
2.严格要求学生每天都需要积累多种多样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课内与课外读物中精美的句子、词语和自己喜爱的成语与格言警句和古诗词等,而且要求学生要经常朗诵与背诵。只要平时积累了这一些有效的语文材料并将它们存放在大脑中,就必定会受益于终身,一旦要使用的时候便用得到,这也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接受与表达能力。
3.教师应该推荐奇文、美文与名篇名著。初中的学生对文学著作的欣赏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优秀又适合他们的作品来推荐给他们,让他们能多读好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进一步地展开探究性地阅读。
四、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评鉴
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在此前的基础之上对文章的句子和表现手法的评价和鉴赏。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知识才能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评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写的文章拿出来组织讨论,在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形式来逐渐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评鉴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地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段献花.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大众文艺(理论),2008(07).
[2]赵峰.初中阅读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05).
[3]董沐艳.以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4]王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