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的思考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经历了初创、发展、蜕变、恢复及改革深化阶段,养老保障模式也从国家、单位保障制过渡到了国家、社会保障制,并最终确立了“统账结合”的保障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空账运转、实际替代率较低、债务较重等现象。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即用替代率来衡量我国“统账结合”模式的实施效果,从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的角度完善“统账结合”模式。
  关键词:统账结合 替代率 多支柱
  
  一、我国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以及实行“统账结合”的背景
  
  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自1949年至1965年称之为我国传统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67年至1976年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蜕变阶段以及1977年至今的恢复、发展、深化阶段。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958年至1966年间统一了工人职员的退休制度并确立了军官退休制度以及扩充了退休人员困难救济,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发展,但是这一阶段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典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存在着板块分割、封闭运行、单位包办、全面保障、保障层次单一等不足之处。
  1966年中国开始“文化大革命”,国家自此进入了动乱时期,正常的退休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自1977年开始,逐渐进人了养老保险的恢复时期,但这一时期对养老保险的修复主要是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国家——单位保障制。
  1986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行,并在企业中实行破产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国家——单位保障制本身固有的缺点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我国的养老保障进入了探索、改革、新发展与深化时期。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确定了改革原则。明确了由劳动部人事部民政部等分别管理企业职工机关单位和农村养老保险,方式是社会统筹;1993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适用于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正式文件提出“统账结合”这一概念: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确定了统筹基金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基金完全积累的制度模式,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明确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国务院于1995年3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文件),被称为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二个里程碑,确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新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成共识。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n997126号文件),被称为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从此开始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26号文件提出要在1998年底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个人账户没有做实、计发办法不尽合理、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等问题,需要加以改革和完善。为此,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东北三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5年12月12日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8号)。
  
  二、我国养老保险改革即“统账结合”模式存在的不足
  
  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立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具可行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实行“统帐结合”的制度模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统账结合”,是指公共养老金制度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统筹部分,二是个人账户部分。这两部分养老金计划拼合在一起,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在国务院1997年颁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有明确规定:每个企业都要为职工向社会统筹基金缴纳养老保险费,同时还要向职工的退休个人缴纳保险费,职工个人也要在就业期间向自己的个人退休账户缴纳保险费:企业总的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20%,职工自己向个人账户缴费的比例从4%起步,以后每2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企业向职工个人账户缴费的比例应随着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而相应下降,即由最初的7%下降到最终的3%。也就是说,企业和个人向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之和应达到11%。职工退休后其养老金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社会统筹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二是从个人账户中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职工,其基础养老金数额为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这种基础养老金实际上是等额养老金,因为在一个统筹地区内的每个退休职工的基础养老金都是相等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标准按本人账户存储额除以120来确定。“统账结合”模式即非先收现付模式,也非完全积累模式,亦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部分积累模式。
  但是,在“庆幸”中国找到了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式时,还应该看到“统账结合”模式存在的不足。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不能不循序渐进。然而,在客观审视以往的改革进程时,不难发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做法。时至今日,我们还不能说真正有能力按照统账结合模式来建立既能满足现有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需求又可以为在职职工建立完全积累形态的个人账户基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因为传统退休养老制度下没有任何养老基金积累的离退休人员正在消耗着目前企业与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个人账户基金因被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不足在空帐运转,因此在单位保险尚未真正全面转变为社会保险、历史债务尚未找到有效化解办法的前提下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只能是主观上的一厢情愿。
  其次,我国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偏低。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既是经济发展指标,又是社会发展指标,替代率的结构构成比例,可以反映企业、政府、社会对退休人群的关注程度,同时替代率的结构构成比例,也可以反映企业、政府、社会对退休人群的关注程度。国际劳工组织1952年《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替代率至少要达到40%。但是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在退休者群体中的分布将呈现出不确定性。按照新模式的规定,基本养老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基础养老金部分是确定的替代率,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不确定的,在职时收入的差别必然造成某些人这部分养老金替代率较低。以上海市养老保险计发办法为例,来说明我国养老金替代水平较低。例:张三1968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底以前的连续工龄为24年5个月:月平均工资为5297元;计算出张三的养老金为1647.25元。替代率31%。
  
  三、完善“统账结合”模式。发展多支柱筹资模式
  
  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是我国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解决离退休人员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个人缴费,提高个人自我保障意识,克服了单一账户模式的缺陷。同时也避免了国家单方负责。但是。通过考察我国“统账结合”模式实施的效果不难发现,“统账结合”模式的运行中存在着“空账运转”、“虚账”等债务问题以及老人实际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等现象。因此,有必要从发展多支柱筹资模式的角度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的“统账结合”模式。通过总结与参考国内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发展我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层,自我保障层。家庭和个人自我保障构成了整个老年人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国民自己对养老问题直接负责的方式,经费来源于家庭或个人的储蓄。
  第二层,政府负责层。建立普惠式的国民养老保险。虽然养老保险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但是,社会保障天然追求公平。在我国社会保障的体系建设中,存在着有政府负责的老年人贫困救济,同时也体现了老年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权益。
  第三层,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它由政府主导,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分担缴费责任。待遇标准因与劳动就业及缴费相关而存在差异,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结合。
  第四层,建立企业年金,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一方面,能有效激励职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能缓解我国养老保险的债务压力,并提高养老保险的实际替代率,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五层,建立补充保障。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制,还必须从“社会性”的层次考虑。如:发展我国社区养老,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我国养老保障“统账结合”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2000年以来,青岛市工业能源强度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利用一个改进的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了青岛市工业所属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行业结构对其工业能源强度降低的影响程度,发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促进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而行业结构的变化是阻碍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因素,形成效率节能而结构耗能的态势。其中,某些行业对这种结构耗能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夸后的工业节能降耗中,行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容忽
期刊
摘要:农产品地理品牌的维护和发展已成为实现农民增收,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效促进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这些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直不高。本文分析了广东农产品地理品牌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维护和发展农产品地理品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理品牌品牌联想公共物品
期刊
一、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产业现状及问题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市是我国的第一产煤大市,享有“煤海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煤炭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市迅速崛起,形成了众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  有大量的文献对鄂尔多斯市的成功作了总结和归纳,但是,也有研究发现,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于煤炭繁荣这一特殊背景和煤炭资源的初级开发。虽然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但工业体系仍以能源、
期刊
关于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从过去关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保增长、防通胀上,转为目前日益显现的通缩预期的威胁,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出现了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及相伴而生的经济增长趋缓。今年一二月份经济发展态势非但未能排除通货紧缩预期,价格水平的继续下滑更加重了人们的担忧,一旦产生通缩其后果不可忽视。因此,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预先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对于保持我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很有必
期刊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经济持续下滑,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尽管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危机,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危机远没有过去,下滑还没有扭转。在严峻形势下,我国纺织行业也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出口增速正在逐步放缓。2008年,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速较2007年历史同期水平减缓趋势明显。几个主要市场中。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下滑21.3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继续负增
期刊
经济功能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主要是由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的,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城市经济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提升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商贸流通中心,柳州市在广西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兴起,广西经济发展重心南移,柳州的地缘和交通两大优势逐渐弱化的形势下,柳州提出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来增强柳州市的经济实力,从而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保持并不断提升
期刊
近年来,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严重影响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作为资源依赖型经济的内蒙古,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产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更趋复杂化。无独有偶,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2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其产业污染程度更为严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日本政府在治理污染过程中出台的政策
期刊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一直以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国际争论仍旧持续不休,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虽然汇改3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1%,但是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指责和刁难并未就此偃旗息鼓。那么在外汇汇率国际的问题上,究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还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有权管辖、并应如何解决相关国际争议呢?中国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正经历一个由福利制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由于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模式的否定,导致住房市场化主导了住房体制的改革方向。但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本来认为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解决住房市场长期供给不足的住房市场化改革。非但不能解决住房问题的全部,资本逐利的负效应还造成了住房市场的无效供给和价格信号的紊乱。当前,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不
期刊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对抗演变为双赢甚至多赢,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延伸为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为适应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竞争的现实需要,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已逐渐为国内企业所熟悉并应用。尤其成为中小企业跻身市场的制胜法宝。所谓差异化战略,是一种以企业内部条件为重心的企业战略,它强调要依赖于现有的资源水平,向顾客提供在行业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