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二、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所谓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日益完善和人工晶状体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由单纯的复明手术向屈光性手术转变。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最新研
摘要: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而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质与量做出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是整个教育中的基本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不断地向学校教师、学生、领导等显示教学运行的方位,指明教学前进的方向,激励各方面同心协力,以最佳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坚持评价原则,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学的发展。  一、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评价注重学
摘要: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本文作者结合当前中学数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并且要求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
摘要: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大家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要学好这门学科,得从小学低段抓起。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几点看法:  一、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其知道应从预习中已经懂得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上解决,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
在水稻抽穗灌浆期进行人控土壤干旱,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下降,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α-萘胺氧化活力均增强;抗旱性强的品种,TTC还原活力增强,而抗旱性弱的品种,TTC还原活力
下班后,老杨刚同到家,局里的办事员老王便急匆匆地赶到.rn一进屋门,老王就风趣地说道:“老杨,近来真是春风得意哟,口头福还蛮不错哩!瞧,这是什么?”说着,拎起手中的两尾鱼,在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走进生活、走近儿童。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
早上一上班,我就接到书记打来的电话,叫我去派出所领人.书记的口气吵吵的,像跟谁打架.我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国际金融风暴搞得企业像遭遇寒冬,这时候偏又有人给厂里惹麻烦,雪
窗棂子发白的时候,稳当再也躺不住了.他来到天井时,太阳已从混沌中挣了出来.开始光线柔柔的,不过一袋炯的工夫便施放出万千逼人的光芒.稳当瞅着太阳眯了一会儿眼,神情痛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