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彩色摄影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艺探索阶段


  如今,我们对有颜色的照片早已习以为常,五彩缤纷的滤镜更是丰富了图片的视觉表现力。难以想象,在摄影术诞生后的近一个世纪中,人们都处于对彩色摄影工艺的探索阶段。为了还原这个多彩的世界,每个时代都产生了独特的彩色印相法。
  蓝晒法
  蓝晒法是根据铁化合物能够感光的特性而诞生的一种印相法,由约翰·赫舍尔爵士发明,在浓郁的普鲁士蓝背景下显现出白色的影像。尽管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彩色技术,但蓝晒法的确给摄影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明亮色彩。

  手工上色法
  彩色攝影技术发明前,手工上色是获得彩色照片的主要途径。19世纪60年代,费利斯·比托就在日本横滨开了摄影工作室,聘用工匠为照片上色。但它始终没有从源头上解决照片的着色问题。

  加色法的先驱实验
  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实验中拍摄了一张格子花纹花结的照片,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就此诞生。他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光器照射同一场景的幻灯片,叠加成一张全彩图像,此法也被称之为“加色法”。

进入大众传媒领域


  在彩色摄影诞生之初,便赶上了杂志的黄金年代,我们也不难看出它在商业摄影领域是如何受到重视的。1900年开始,彩色分离技术被应用到杂志印刷中,经过彩色复制的摄影作品开始出现在杂志上。当时,用照片做插图的杂志迅速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首次出版|1907.6.15
  尽管当时将彩色照片印刷在书籍和杂志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价格昂贵,但在1907年6月15日出版的《插图》杂志中,仍然刊登了4幅摄影记者利昂·金佩尔的彩色照片特辑。这也是彩色照片首次被正式出版。
利昂·金佩尔的彩色摄影作品
海伦·默克多在孟买拍下印度总督的花园聚会

  2355张|National Geographic
  在1914年至1938年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共刊登了2355张彩色照片,使其在当时成为彩色照片最大的使用者和发行者,这其中就包括第一位环球旅行的女摄影师海伦·默克多1914年在印度拍摄的彩色照片。1938年之后,该杂志全部采用了柯达彩色胶片。

  乔利法
  在“加色法”的基础上,约翰-乔利在一块屏上规律地排布红、绿和蓝紫三原色的细线,将滤光屏转为滤光色线,再通过感光乳胶曝光、显影、冲印和色彩校正,一幅全彩影像便制作出来了。
  奥托克罗姆工艺
  20世纪初,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第一种可用于商业操作的彩色工艺:奥托克罗姆微粒彩屏干版。他们将染成三原色的马铃薯淀粉微粒放在玻璃薄屏上,再涂上全色溴化银乳剂,使光线通过三原色点组成的滤光层后才到达乳剂层曝光成像。这种彩屏干版是当时最成功的彩色工艺,被广泛运用在艺术和商业当中。
第一种可用于商业操作的彩色工艺

  柯达克罗姆工艺
  真正引领彩色摄影全面发展的是柯达克罗姆工艺。在这个工艺冲洗的过程中,银盐会被冲走,最后只留下颜色,最终你会得到一张全彩的照片。工业化生产、市场化销售的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使彩色摄影实现了大众化。
  数码时代降临
  受数码相机的影响,胶片的销量大幅下降,柯达公司已于2009年宣布停产拥有74年历史的柯达彩色胶卷。2018年,一部名为《柯达克罗姆胶卷》的电影上映,讲述柯达克罗姆胶卷停产前最后几天的故事。随着新技术不断更迭,曾经风靡一时的工艺已成往事。

  女性|Ladies
  1931年,美国畅销杂志《妇女家庭杂志》上也出现了彩色照片,照片拍的是身着海滩装的模特,摄影师为尼古拉斯·穆雷。在《摄影之友》2018年11月刊中,我们就介绍过他拍摄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肖像,同样也是他早期彩色摄影的代表作。
1949年6月1日Vogue杂志刊登了摄于洛杉矶海滩的彩色照片《沙丘上的人物》

  时尚|Vogue
  Vogue杂志在创立之初就致力于开创出版潮流,启用最前卫的摄影师,1932年开始用彩色摄影作为封面。色彩鲜艳的Vogue在大萧条和二战时期销售量猛增,美丽的图像给了人们精神安慰。

  商业|Fortune
  1936年,摄影师耶芳德夫人为“玛丽王后”号邮轮拍摄了专题照片,通过丰富的色彩表现了邮轮的巨大和奢华。《财富》杂志非常喜欢该系列照片,本来计划采用4页彩色照片,实际却采用了12页。此后,《财富》杂志开始频繁地刊登彩色照片。
  城市|Life
  1936年创刊于纽约的图画类杂志《生活》,内容以专题照片为主。为了不在色彩的比赛中落伍,《生活》杂志在1953年出版了24页名为《魅力城市的图像》的彩色摄影专版。

进入主流摄影领域


  尽管在杂志广告等商业摄影领域大受欢迎,彩色照片仍然不被博物馆和主流学术界认可,黑白摄影才是各大摄影展览的主角。不过,随着彩色摄影的普及,许多纪实摄影师和艺术家都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促使彩色摄影最终被“正名”。
哈斯的作品改变了很多人对彩色摄影的观念和创作。

  纪实摄影师|打破传统黑白街头形式
  “严肃”黑白摄影的代表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曾用“粗鲁”二字来评价彩色摄影,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彩色照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以前只拍黑白照片的纪实摄影师,也不免在潮流的驱使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以彩色摄影记录城市街头景观。
  哈斯可以说是第一个将彩色摄影推向高峰的大师,他的作品改变了很多人对彩色摄影的观念。自19世纪50年代加入马格南图片社以来,他便不断尝试彩色胶片的多种可能性,捕捉街道上流动和瞬时的动作。他也是第一个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彩色作品展览的摄影家。
  莱维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纪实摄影师之一,擅长拍摄纽约下东区的平民生活。20世纪60年代,以往只拍摄黑白的莱维特在获得古根海姆两次资助后,开始了她的彩色摄影尝试。曾经忧郁而厚重的街道变得更加真实而鲜活。
  Moma的首个彩色摄影展
  Ernst Haas
  恩斯特·哈斯
  街拍摄影大师Saul Leiter
  索尔·雷特
  著名女纪实摄影师
  Helen Levitt
  海倫·莱维特
  用大画幅拍彩色
  Joel Meyerowitz
  乔尔·迈耶洛维奇
莱维特终其一生拍摄了60年的街头,就连布列松也是她的仰慕者,她的照片大多是在纽约的西班牙黑人住宅区和下东城地区拍摄的。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索尔·雷特起初只拍摄黑白的照片,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转向了彩色摄影,用镜头来捕捉其曼哈顿公寓周围街道的日常之景,风格也转向了幻灯片式的深色调。他也是公认的街拍摄影大师,《摄影之友》2018年10月的街头摄影特刊便对其做了详细介绍。
  在受到罗伯特·弗兰克的启发后,迈耶洛维奇开始从事摄影,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只用彩色胶片拍照。70年代后,他又放弃了35毫米的轻巧照相机,改用较为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拍摄对象从纽约街头为转向了风光题材。
  延伸阅读
  2001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后,迈耶洛维奇是唯一被授权进入世贸遗址拍摄的摄影师。作为彩色摄影的先驱,他坚持用彩色照片来展现世贸遗址的清理过程。
  宝丽来|促进彩色摄影被认可
  20世纪60年代,随着照片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宝丽来彩色胶片问世。1972年,宝丽来推出SX-70折叠即时成像相机,风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时共售出了600万台。这种一次成像的技术拉近了摄影与人们的距离,成为许多艺术家表达自己的媒介,客观上也促进了彩色摄影被认可。

  英国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以描绘加州风情的油画而出名,但在20世纪70年代,他也曾痴迷宝丽来摄影,甚至一度放弃绘画。他常常将许多不同角度拍摄的宝丽来照片放在一起,拼贴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宝丽来拼贴
  波普艺术家
  黑白摄影大师
  David Hockney
  大卫·霍克尼
  Andy Warhol
  安迪·沃霍尔

  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对宝丽来相机拍出的彩色照片十分痴迷,他于1970年到1986年间拍摄了各种明星、朋友,也常常把镜头对准自己。?他的一生拍摄了至少6万张宝丽来照片。
  Daido Moriyama
  森山大道

  日本摄影师森山大道以其对比强烈、风格凌厉、粗颗粒质感的黑白摄影而知名,这让他的彩色作品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他尤其喜爱彩色宝丽来的质感:“宝丽来有着不可思议的颜色,像是笼罩了一层奇妙薄纱,偶尔出现的意外错误却让它本身极其有趣。透过宝丽来,我们终能再次体会摄影朴素的魅力。”

  现代彩色摄影之父
  William Eggleston威廉·埃格尔斯顿
  1939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被誉为“现代彩色摄影之父”。
  展览|规模最大的彩色摄影展
  1976年,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的约翰·萨考夫斯基决定为摄影师威廉·埃格尔斯顿举办个展,这虽然不是彩色摄影第一次进入专业博物馆,但却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彩色摄影展,引起了许多争议和質疑。这场展览的举办标志着从前只被认为是商业摄影和业余爱好者游戏的彩色摄影,终于被权威艺术机构所承认。
1976年埃格尔斯顿:EMoMA的展览现场

  在MoMA的埃格尔斯顿个展之后,彩色摄影在几年内迅速发展,甚至大有赶超黑白摄影的趋势,而埃格尔斯顿开创的“新彩色摄影”也影响了包括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和格利高里·克鲁德逊(Gregory Crewdson)在内的一大批摄影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和摄影师们的不断探索,当代彩色摄影也将发展出更多新的形式。
史蒂芬·肖尔作品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令人咋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  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劳努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01 不努力,就出局   《长歌行》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不努力的人,即使天分再高,也会沦为庸人,被淘汰出局。   生于耕种世家、从不知书本笔墨为何物的方仲永,5岁那年,突然哭喊着要写诗。家人惊奇异常,忙借来纸笔给他,仲永马上写出一首诗。经过专家坚定,这首五岁小儿的诗歌,立意深主题好。   从此一发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看似乎简单滑稽的言语,蕴藏的却是实打实的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随着人民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日渐提高,教育乃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得到了所有父母的重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起的各类培训班便是最好
01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常常因為怕朋友有所不满,于是再无理的要求都答应,再为难的忙也去帮;最后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常常因为怕爱的人生气,于是无原则的去忍让和付出,无底线的去迁就和包容,最后把自己弄的满腹委屈。  古人常说,吃亏是福。  可在如今的社会上,你一昧的隐忍退让,往往只会被别人当做软柿子捏,你总是善良的不懂拒绝,往往只会让身边的人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  现实就是这样,很多时
①170mm, F2.8, 1/30秒,OEV, ISO 2000性能参数  焦距:70-200mm光圈范围:F2.8F32最近对焦距离:0 7米防抖补偿效果:5级滤镜尺寸:77mm镜头尺寸:约089.9 x146毫米镜头重量:约1070克镜头售价:18.749元镜头结构图亮点01 外变焦设计便携性大幅度提升  佳能在RF70-200mm F2.8LIS USM上突破性地采用了外变焦设计,镜头体积
成功,没有天经地义,只有来之不易。  ——题记  生活中的一切,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要想得到,就必须懂得失去,要想收获,就必须懂得付出。上天对人 是公平的,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去实现。  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纂的。里面记载着千万种药材、药方,这些都是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访各地,最后汇集而成。这耗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用了十余载而
口袋里的补光利器  人像摄影师在室外场景进行创作时,受限于复杂的光线环境,需要可靠、便携的外拍灯助力。最近,神牛全新推出AD300Pro便携外拍灯,在灯管设计、回电速度等方面都做了技术升级。  拿到神CAD300Pro外拍灯的第一感觉:小巧轻便,单手掌握。以往的室外拍摄,拍摄的灵活性经常受限于传统闪光灯的重量和体积。而神CAD300Pro机身含电池重量虽仅1.25Kg,体积接近普通保溫杯,做工精致
疫情的影响,让很多拍摄变得更加苦难和复杂。但身为商业摄影师,遇到苦难也要想办法解决。而实际上,只要解决光源的问题,拍摄上的很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而手里的这支神牛FV150可以说是很好地解决了拍摄时的光线问题。自然,拍摄任务也就迎刃而解。  静物美食 大功率LED完全不虚  商业拍摄上少不了静物、美食题材的拍摄。除了我们常说的制景,最重要的还是光。光线、色温、光的角度……这些是决定最终画面以及主体质
使用单反或无反相机拍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根据使用需求换上不同的镜头。不同的焦段能够对拍摄起到不小的影响,根据主体的大小,不同焦段的镜头也有不同的作用。我们常说的焦距指的并不是镜头的长度,而是在对焦到无限远处时,从镜头的光学焦点到相机影像传感器的距离。焦段的单位通常是毫米,一般来说,35-50mm之间的焦段被称为“标准”焦段,因为它们所呈现的视角与人眼接近。广角镜头的焦距会更短/数字更小,长焦镜头则
世间的一切,皆是一场因果。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你做什么事,就会得到什么果。   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就会被世界怎么对待。  01   与人为善,你的善良不吃亏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从哪一刻开始决定不再善良?   底下有很多高赞回答:当善良,被当做理所应当;   当善良,被当做别人伤害你的利器;   当看到太多好人没有好报……   有人说:“越心软越好骗,越善良越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