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HOP方案化疗联合累及野放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rain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采取单独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或RCHOP方案化疗后联合累及野放疗(IFRT)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临床分期为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7.0岁(范围:20~83岁);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为29例。根据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是否联合IFRT治疗,将其分为RCHOP联合IFRT治疗组(n=22)和RCHOP单独治疗组(n=46)。对2组DLBCL患者的随访均截至2020年2月28日。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二者预后,并且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并且计算其5年OS和PFS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以及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或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提示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

①本研究RCHOP联合IFRT治疗组和RCHOP单独治疗组DLBCL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2组DLBC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0个月(23.5~47.0个月)。2组患者的5年OS和PFS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率:94.1%比89.9%、χ2=0.279、P=0.598,PFS率:88.2%比77.1%、χ2=0.782、P=0.376)。③对本研究68例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250 U/L(HR=27.033, 95%CI:2.256~323.916, P=0.009), Ki-67表达水平≥90%(HR=12.067, 95%CI:1.917~75.955, P=0.008),初治疗效未达到客观反应(OR)(HR=0.247, 95%CI:0.065~0.935, P=0.040)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已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Ann ArborⅠ~Ⅱ期、非大包块型DLBCL患者,联合IFRT治疗并不能改善其预后。RCHOP化疗联合IFRT对DLBCL患者的确切疗效及预后,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新生儿败血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无特异性表现,病原菌培养耗时长,常易被漏诊和误诊,耽误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炎性标志物在临床上早已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MM)为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MM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存在明显异常,其中CD4+T细胞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可观察到辅助性T(Th)1/Th2平衡紊乱、调节性T细胞(Treg)增多所致的MM细胞免疫逃逸,以及Th17、Th22等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的促肿瘤效应,促进MM的发生、发展。为了加深对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CD4+ T细胞亚